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十项行动”落地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围绕“三种招法”、“三个环节”和“四项机制”,制定实施抓项目、提信心、促发展“十项举措”,持续夯实重大项目支撑。
一是创新“三种招法”,下好谋划签约“先手棋”。抓项目谋划,增强发展后劲。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我市“十项行动”,瞄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方向,围绕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谋划更多市场化、社会化项目。聚焦绿色石化、航空航天、海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驻场服务中石化、海油工程等龙头企业,谋划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截至8月底,全市新增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1.46万亿元,超序时完成任务目标。抓签约落地,提振发展势能。推动首期38个、总投资4523亿元重点项目签约,吸引社会资本全过程参与项目谋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制定落地实施行动方案,包联推动项目落地,已立项项目17个、开工13个、纳统9个,完成投资53.16亿元。抓项目带动,实现招大引强。对接服务中核集团等30余家央企,举办第二批拟签约项目推介会,以项目推介为抓手,以优势资源换产业,吸引中国通用、中建三局等项目投资企业在津成立二三级总部。
二是紧扣“三个环节”,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抓清单管理,提升项目质效。印发《天津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发布1.92万亿元市级重点项目清单,依托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加强监测管理。截至8月底,市级重点项目936个、总投资1.9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48.09亿元,数量、体量、质量“三量齐升”。抓项目调度,织密推动体系。强化市领导、市、区三级调度和点、线、面三维调度,市领导高位推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面上统筹”,市级部门围绕行业领域“线上突破”,市、区协同“点上推动”。截至8月底,重点建设项目开工709个、增长40.67%,完成投资1468.92亿元、增长2.39%。抓项目督导,推动项目提速。坚持督导与服务相结合,对在建项目看吊车、督现场,现场解决项目难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扩面,形成更多有效投资。
三是统筹“四项机制”,打好破解难题“组合拳”。抓调研培训,加快能力提升。聚焦“谋什么、怎么谋、怎么落”等发展问题,建立“走出去+请进来”调研培训机制,赴重庆、浙江等先进省市学方法、找差距、拓思路,开展“抓项目、提信心、促发展”大讨论、项目谋划“大比武打擂台”,靶向提升能力、视野和水平。抓现场观摩,强化比学赶超。建立全市重大项目现场办公、现场观摩机制,强化项目互看、互评、互比、互学,通过观摩解决问题,营造全市抓项目“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抓服务保障,实行优保快保。优化项目办职能和人员队伍,建立重点项目优保快保、联审联办机制,加强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推动津沽污水处理厂电力切改等一批难题圆满解决。抓金项对接,解决融资难题。发挥融资对接长效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靠前服务,截至8月底,推动重点项目获得授信4559.74亿元,银行融资302.1亿元,为项目建设注入金融活水、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