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合作,市协同办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多点发力,在教育、卫生、社保保障、文化旅游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打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任务清单》,推动我市滨海新区、河北区、宝坻区等6区与雄安新区开展京津冀点对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新增225项“区域通办”事项。将 230 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扩至我市全域,涵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医保支付标准等领域。提升“12345”便民热线服务水平,针对三地市民关心关注问题和高频事项,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优化信息储备体系。前三季度,天津“12345”热线受理京冀转入 1 万余件、转出 2万余件。
二是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天津市教委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了“雄安基础教育发展合作协议”。深化天津市与雄安新区“三校一园”校际合作交流。落实京津冀各级教研机构联络机制,组织北京师大附中、天津耀华中学等名校谋划和设计一批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品牌项目。三地教育部门启动“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联合京津冀高校1000个创新团队和1000家龙头企业深度对接,融入“五群六链”产业布局。
三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升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场景,三地6.4万家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结”,3909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39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京津冀社保经办服务协同不断加强,前三季度天津与京冀两地社保各险种累计转移约2.7万人次,转移金额15亿元。三地人社部门携手打造大型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春风行动”,采用“现场招聘+政策宣讲+直播带岗”方式,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四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打造京津冀医疗服务高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申报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进入评审阶段,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海院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均已开展诊疗服务。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到685家、互认项目达到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医疗机构达到503家,共享项目达到30项,有力提升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五是持续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开展“畅行中国·核心腹地看协同”大型融媒传播主题活动,邀请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通武廊”,深度宣传特色文旅资源。三地商业联合会联合举办首届京津冀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暨老字号博览会,吸引全国200余家企业和1000余种产品参展,为三地文旅产业合作交流提供新平台。我市不断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国庆长假期间,天津共接待游客1800多万人次,其中来自京冀分别为128多万人次和229多万人次,占比12.7%和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