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png
title_9.png

部门动态

我市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实现“掌上查、随时办”
来源:信用建设处、市公共信用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08 17:2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有序推进我市自然人信用建设。日前,市公共信用中心依托市民海河分”微信小程序,上线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查询打印服务实现信用报告指尖办”“随时办,有效破解线下办理流程复杂、时空受限等题,进一步推动我市信用服务从能办智办”“快办”“好办不断优化升级。

一是夯实数据基础,拓展信用应用为弘扬诚信文化、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依托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深度整合80家信源单位超20亿条自然人公共信用数据,构建涵盖基本信息、职业信息、守信信息、失信信息、公共记录信息6大维度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推动形成立体化个人公共信用画像,成为全国首批提供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查询服务的省级地区。前,我市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已在人才聘用、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领域常态化应用。

二是聚焦民生痛点,创新信用服务。我市市民查询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主要依赖自助终端机、人工窗口等传统线下服务渠道。由于每个行政区只设置一台自助终端设备,且市民的查询打印需求在时间上、空间上分布不均,导致市民在打印报告时经常面临排队等待、往返奔波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信用服务的便捷性和体验。为有效破解上述痛点,市公共信用中心以数化转型为抓手,创新构建线上+线下双轨融合服务体系,在保留全市20自助终端设备和线下人工窗口服务的基础上,依托市民海河分”微信小程序开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线上服务渠道市民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实现个人信用报告“指尖查询、一键下载”,单份报告下载耗时缩短至半分钟,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

下一步,在市发展改革委指导下,市公共信用中心以数化转型为驱动,推动信用便民惠民服务智能化、便捷化,纵深拓展公共信用报告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政府采购、融资授信等重点领域的场景应用,全力构建“数据融通、服务贯通、应用畅通”的信用服务生态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