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信用修复工作的部署安排,以部门、市区二级、区域“三协同”为工作抓手,组织开展信用修复体制机制创新,护航企业重塑信用,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部门协同提效率。创新信用修复机制、扩大数据共享范围、实施跨部门系统改造,实现信用修复由“市场监管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网站”多口并行,向“信用网站”单一入口的转变,成为全国首个行政处罚信息省级信用修复“入口唯一、全程网办”的地区。创新承诺替代,在市场监管领域,企业以信用承诺方式,替代企业线下赴市场监管部门开具《准予信用修复决定书》;在交通运输领域,以信用承诺替代缴纳罚款凭证,通过跨部门数据核验对承诺内容的真实性予以确认,解决企业因缴费凭证等票据缺失导致的修复难问题。
二是市区协同优服务。会同市政务服务办联合印发《关于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信用服务窗口”的通知》,全面强化市、区二级政务服务渠道建设,为各类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信用服务,截至6月底,市政务服务办、16个区政务服务中心均已设立“信用服务窗口”,为办事主体提供一站式、专业化、高质量信用服务。联合区发展改革委开展信用修复培训,提供专业的信用修复指导和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培训经营主体895家,着力提升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效率。
三是区域协同强共享。联合哈尔滨、杭州、深圳、石家庄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联合签署《关于推动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跨区域协同的合作备忘录》,以交通运输领域为试点,围绕行政监管端和企业服务端两端发力,定期互推合作城市交通领域全量行政处罚信息,对受到交通领域行政处罚的企业开展专业信用修复培训。通过构建跨区域行政处罚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跨区域信用修复协办,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帮扶,促进跨区域信用监管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