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 南港工业区持续推进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20
    一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引育一批研发中试项目,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双向互通,中石化北化院项目建成13套中试装置,石科院科研交流中心封顶,中化学科研院、渤化研究总院等项目正在加快主体工程建设。集中布局一批高端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项目,中石化催化剂等项目已竣工投产,桐砚高性能聚合物等项目正在加快主体工程建设。各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将有效助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进一步促进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二是百亿项目压舱稳航。推动百亿级龙头项目加快建设、竣工投产。北燃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运行,中石化南港乙烯项目顺利开车,渤化二期项目实现部分竣工,新和成新材料项目进场开展土地预处理工作。推动投资近200亿元的16个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共有30余个在建产业项目,涵盖先进化工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绿色低碳等领域,为产业链串链补链强链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千亿规模蓄力发展。推动投资超700亿元的20余个项目陆续试产、投产、达产,力争实现全年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低碳循环产业、外资民资头部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谋划储备20余个产业链项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 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多点发力,稳步推进 2024-12-17
    为扎实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合作,市协同办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多点发力,在教育、卫生、社保保障、文化旅游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取得成效。一是打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任务清单》,推动我市滨海新区、河北区、宝坻区等6区与雄安新区开展京津冀点对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新增225项“区域通办”事项。将 230 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扩至我市全域,涵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医保支付标准等领域。提升“12345”便民热线服务水平,针对三地市民关心关注问题和高频事项,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优化信息储备体系。前三季度,天津“12345”热线受理京冀转入 1 万余件、转出 2万余件。二是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天津市教委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了“雄安基础教育发展合作协议”。深化天津市与雄安新区“三校一园”校际合作交流。落实京津冀各级教研机构联络机制,组织北京师大附中、天津耀华中学等名校谋划和设计一批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品牌项目。三地教育部门启动“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联合京津冀高校1000个创新团队和1000家龙头企业深度对接,融入“五群六链”产业布局。三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升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场景,三地6.4万家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结”,3909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39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京津冀社保经办服务协同不断加强,前三季度天津与京冀两地社保各险种累计转移约2.7万人次,转移金额15亿元。三地人社部门携手打造大型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春风行动”,采用“现场招聘+政策宣讲+直播带岗”方式,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四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打造京津冀医疗服务高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申报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进入评审阶段,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海院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均已开展诊疗服务。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到685家、互认项目达到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医疗机构达到503家,共享项目达到30项,有力提升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五是持续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开展“畅行中国·核心腹地看协同”大型融媒传播主题活动,邀请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通武廊”,深度宣传特色文旅资源。三地商业联合会联合举办首届京津冀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暨老字号博览会,吸引全国200余家企业和1000余种产品参展,为三地文旅产业合作交流提供新平台。我市不断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国庆长假期间,天津共接待游客1800多万人次,其中来自京冀分别为128多万人次和229多万人次,占比12.7%和22.7%。
  • 今年以来我市协作支援工作亮点频出 2024-12-13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年,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将全市协作支援工作转隶到发展改革系统后的第一年。全市协作支援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高标准做好协作支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形成了一批全面推广的帮扶模式。《天津市坚持三个优化探索津甘社会帮扶新方式》相关典型经验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推广;《走进“甘味馆”体验消费帮扶新气象》《实施“消费+N”帮扶模式助力消费帮扶提档升级》等5个案例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度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为全国入选案例最多的省市。二是打造了一批有知名度的品牌活动。今年第六次举办的“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大会,得到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同志的高度评价,“津陇共振兴活动已经成为天津企业到甘肃投资的重要平台和东部产业向甘肃转移的重要载体,是津甘协作的品牌亮点”;连续四年开展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百行百业交流行”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双向交往交流3100余场次,帮助受援地群众解决各类困难问题近万个。三是创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实践做法。将文旅合作作为产业协作的新发力点,成立东西部文旅产业联盟,进一步加快了津甘东西部文旅融合、协同发展进度;联合成立新疆华勘昆仑矿业公司,持续推进矿业援疆;共同签署津青《农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共建协议》,填补了青海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空白;在对口支援地区打造“津石榴工作室”“徐国胜技能大师工作室”“曹景大师工作室”等,实现人才培养工作新突破。
  • 我市首批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名单正式公布 2024-12-1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挖掘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发挥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标杆作用,全面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能级,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天津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经企业自愿申报、区审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首批470家示范企业名单已正式公布。我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旨在建立“星锐企业—骨干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遴选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其中,星锐企业是指业务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一定的创新化服务产品或业务模式的市场主体,是我市服务业发展壮大的新生力量;骨干企业是指在精细化、专业化、垂直化的服务业领域具有独特和有竞争力的服务产品或业务模式,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应的市场主体,是我市服务业细分领域的佼佼者;独角兽培育企业是指具有爆发式成长特点,在资本市场已获得高度认可的市场主体,是我市打造上市企业梯队的后备力量;创新领军企业是指具备领先的核心技术能力或创新化商业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带动和创新示范作用的市场主体,是我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领军者。首批公布的名单中,共有来自全市16个区的367家星锐企业、88家骨干企业、5家独角兽培育企业和10家创新领军企业被纳入,全面涵盖了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航运服务、智慧物流、商务服务、文旅服务、健康服务、商贸服务等八大服务业重点领域及行业。下一步,全市各级服务业主管部门将加大对入库企业的培育力度,统筹谋划重点项目,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发挥市企业诚信协会服务业分会及各有关行业协会纽带作用,搭建服务平台,加强企业撮合对接。通过打造基础扎实、逐级向上的金字塔形优质企业队伍,加快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 天津市工作组赴重庆市万州区开展督导调研 2024-12-06
    11月28日至30日,市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委统战部、市教委、市司法局、市慈善协会组成工作组,赴重庆市万州区开展调研和项目督导。重庆市万州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重庆市万州区水利局、区教委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考察、座谈。工作组一行先后赴同鑫现代农业园、万州二中实验中学、万州外国语学校(万州天津中学)、万州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天津医院)、周家坝街道流水社区等点位,实地考察对口支援项目建设情况。举行天津市·万州区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和捐赠仪式,天津市相关单位和企业向万州区相关学校捐赠款物等。万州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对天津长期以来的对口支援工作表达了感激之情,强调指出从1992年至今32年来,天津累计投入援助资金,实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帮扶项目143个,为万州顺利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天津贡献。工作组对万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津万合作取得成效表示祝贺,向万州区委、区政府给予我市援万工作的鼎力支持和援万干部的关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一如既往把对口支援万州工作视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坚持万州所需、天津所能,不断完善津万对口支援机制,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协同,以更深情怀推进民生协作,以更实举措推动人才技术交流,促进双方共同繁荣发展。
  • 京津冀能源协同专题工作组召开2024年第5次月度例会暨年度总结联席会议 2024-12-05
    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更好保障三地能源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科技协同创新,11月27日,京津冀能源协同专题工作组2024年第5次月度例会暨年度总结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由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文秀同志主持,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童光毅同志,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方明成同志、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二级巡视员许晓晨同志,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河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姚运涛同志,三地能源工作相关部门及国家电网华北分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能源集团等能源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三省市分别介绍了京津冀能源协同工作年度进展情况。2024年,京津冀能源协同专题工作组坚持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工作成效总体概括为“四个一”,即建立一个协同工作机制,出台一批政策措施,推进一批设施项目,一体化争取国家部委支持。一是建立健全多层级能源协同工作机制。成立京津冀能源协同专题工作组,建立由三省市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三省能源工作相关部门及能源企业组成的“3+1+N”的京津冀能源协同工作机制。实行月度例会制度,先后召开五次专题会议,联合调研,座谈协商,议定大事要事,及时印发会议纪要,每月台账化跟进落实。二是不断完善能源协同政策措施。联合印发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全面布局,整体谋划能源设施建设、科技发展、产业集聚、机制创新。共同研究谋划绿电通道及环京电源点设施布局、区域统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发展等区域能源发展重点事项。三是合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产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实现储气能力不低于10亿立方米,有力提升京津冀区域天然气应急保供能力。建成张北-胜利特高压通道,实现京津冀特高压环网成环。开工建设香河燃气能源站项目。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获得国家核准批复。三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5亿千瓦,为2020年的2.2倍。四是共同谋划“十五五”重点项目。开展“十五五”能源规划前期研究,共同梳理一批跨区域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能源规划。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童光毅同志充分肯定了京津冀能源协同专题工作组的工作成效,并指出,在“十五五”谋划的关键时期召开年度总结会,对于三地在能源布局、发展战略上达成一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三省市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能源法》对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最新指导精神,认真谋划好“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力争在虚拟电厂、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等领域提前布局,寻求区域创新突破。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河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姚运涛同志表示,今年以来河北省新能源发展有长足进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时,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73亿千瓦。河北省将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优势,强力支撑京津冀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也将全力支持跨省区输电通道、区域支撑性电源点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抓好各方面任务落实。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方明成同志表示,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三地要加强研判、提前谋划,聚焦区域能源安全供给、绿色低碳转型、先进能源产业等关键环节,加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研究,科学谋划区域能源领域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协同推进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文秀同志表示,当前能源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对能源供给安全可靠、绿色低碳发展、价格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三地能源部门要坚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持续发挥机制作用,深化多层次宽领域协作模式,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区域能源安全韧性,持续改善能源结构,支撑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打造高效融合能源创新体系,全力以赴推动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案例1: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建成投产2024年10月31日,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张北—胜利特高压工程是国家 “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起于张家口市,终于锡林浩特市,线路全长732千米,总投资67.86亿元。工程投运后将形成环京特高压环网,进一步强化华北特高压主网架结构,提高内蒙古和冀北能源基地外送电能力,推动实现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更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案例2: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建成投产2024年11月25日,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三期工程顺利实现投产,储气能力达到12亿立方米,成为国内在运接收站中存储、外输能力最大的接收站。按照“同期建设、分期投产”原则,项目共分三期进行,建设内容包括1座年接卸能力为500万吨、最大可靠泊26.6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舶的LNG码头、10座LNG储罐、最大日气化能力为6000万立方米的气化设施及26台槽车装载设施、一条长217公里的天然气外输管线。该项目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都能源保供及应急调峰项目,将为首都采暖季等“高月高日”期间的天然气供应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 市发展改革委(市协同办)加快推动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 2024-12-03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市协同办)与京津冀联合办及河北省协同办加强对接,统筹协调,紧密联动,共同推动“宁芦汉”、“静青”等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今年5月12日,我市轮值主办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会议调整了专题工作组的构成,其中“宁芦汉”、“静青”等津冀交界地区小组纳入京津冀毗邻地区协同专题组。市协同办会同河北省协同办分别在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天津市静海区组织召开两次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审议通过了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明确了2024-2025重点事项清单,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标志着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由“规划图”向“实景图”加速推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组织京津冀联合办、津冀两省市协同办和有关市(区、县)等单位负责同志先后赴唐山金湾特碳石墨有限公司、静海乐动港综合体等津冀两省市典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摸清两地企业在产业对接、环境综合治理、产学研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等方面的基本现状,深入了解两地在推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方面取得的成效及下步合作意向。三是谋划项目储备。聚焦当前毗邻地区发展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联防联控联治、产业协同和利益分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和联合执法、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推动两个片区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共建共享,敢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通过改革创新试政策、试制度、试机制,主动谋划更多合作项目,努力为毗邻地区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探索更多创新经验。
  •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启动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协同办)全力支持推动生态港武清园区建设 2024-11-29
    日前,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启动仪式在北京顺义区李遂镇举行,三地共同推动实施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配套工程,联手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承载空间。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具体行动,也是落实更是贯彻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要求重要精神的实际行动。生态港规划总面积8000亩,京津冀三地建设的园区分别是顺义区李遂镇工业区、武清京清工业园、廊坊安次高新园。该生态港的启建,标志着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进入全新时代。武清京清工业园代表天津融入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同步开工、协同招商”原则构建汽车产业生态圈,助力企业资源对接和要素整合,提高天津汽车产业能级和数智化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协同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调度的职能作用,会同京津冀联合办、京津冀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方面,推动武清区与北京顺义、河北廊坊对接协作,深入京清工业园调研服务,不断提升完善园区建设规划,调整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园区建设。目前,京清工业园已聚集汽车零部件企业19家,其中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15家,与北京奔驰、小米、理想等知名整车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市协同办)将以生态港建设启动仪式为契机,会同市有关部门及武清区,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用好京津冀产业交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机制和资源,积极搭建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等平台,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联合招商引资,助力生态港武清园引育更多专业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企业,补强研发环节和关键零部件产业链配套体系,努力将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的示范样板。
  • “津甘护工”首期培训顺利结业 2024-11-26
    11月13日,津甘两省市东西部协作、人社等部门联合举办“津甘护工”首期培训班结业颁证暨第二期培训启动仪式,首期培训班获得高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的学员满怀欣喜的接过证书,满怀期待的开启新职业新历程。“津甘护工”是津甘两省市落实农业农村部“四项行动”工作部署的创新举措,是“津甘技工”东西部劳务品牌的子品牌,针对医院无陪护化迅速推进、人口老龄化逐年提升等新形势、新需求,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深入挖掘甘肃省丰富的劳务资源优势,通过标准化、职业化培训实现组织化、品牌化就业,破解护理行业“有活没人干”和甘肃省“有人没活干”的问题。首期培训班于8月底启动实施,通过津甘两省市联合培养与评价认证、动员对接与服务保障,71名学员顺利结业并获得高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42人将陆续赴津上岗,其他人员在兰州就地就近就业,就业率100%。第二期培训班主要对皋兰县及周边地区60名脱贫群众和待岗人员进行护理培训,通过打通“劳务组织—技能培训—招聘签约—持证上岗—跟踪服务”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优化劳务品牌创建机制,持续提升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与质量。
  • 我市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4-11-2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京津冀三省市建立起“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深入落实工作机制,努力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牵头轮值作用。2024年,交通、产业、人社、文旅、农业农村、商务、教育、卫生健康、宣传9个专题组由天津牵头轮值。市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谋划,组织京冀两省市对口部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签署37项合作协议,推动京津通勤便利化、“六链五群”联合招商、社保“一卡通”立法、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交界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取得显著进展。二是专题组精准推动。生态、科技、水务、能源、养老、营商环境等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专题组工作机制,增设天津议题、解决天津问题、服务天津发展。市有关部门办理京津冀危废转移事项24批次,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津新布局3家技术创新平台,东淀文安洼等蓄滞洪区开工建设,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获批,新增225项“区域通办”事项、44项三地资质互认事项,与河北省完成我市首个政府采购远程异地项目评标。三是建立督促落实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市协同办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作月调度机制,结合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评估、筹备京津冀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等工作,通报市场化引进北京疏解功能资源进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审计整改,争取中央财政性资金支持。四是毗邻地区试点示范。通州、武清、廊坊联合制定《“通武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专题工作组工作机制》,建立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和重点领域4个层面工作机制,成立交通、生态、产业、科技创新、教育、医疗卫生6个重点领域专班。加快构建“京津研发、武清转化”格局,加速科创资源向“一区六园”聚集,全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超过75%为北京小米、理想、奔驰等智能网联车企配套,京津智算中心、国润储能、赛睿杰免疫细胞创新技术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 一江连南北 双城续情缘---安康市党政代表团来津调研推动对口协作工作 2024-11-2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今年7月份津陕两地工作交流座谈会部署,2024年11月7日,安康市党政代表团来津调研推动对口协作工作,召开天津·安康对口协作工作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庆恩出席并讲话,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浩同志出席并讲话。天津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主持会议,滨海新区负责同志发言。张庆恩指出,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区保护工作,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力保障了“一江清水供京津”。天津始终牢记陕西“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深厚感情,把对口协作陕西水源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饮水思源,扎实做好对口协作工作。王浩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天津市、安康市作为受水区和水源区,双方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两市因水结缘,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天津对安康的真诚帮助、鼎力支持,安康人民铭记于心、身怀感恩。双方围绕推进规划引领、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开放合作、人才交流、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进一步协同发力,拓展合作领域和合作深度,取得合作成效新突破,共同谱写新时代对口协作新篇章达成高度共识。期间,安康市举办了“一江连南北,双城续情缘”安康城市形象推介暨涉水产业主题招商走进天津系列活动。安康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旅广电局、招商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水务局和滨海新区负责同志参加。
  • 市发展改革委召开明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务虚会 2024-11-20
    为做好今年收官工作、谋划好明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11月15日,市发展改革委召开明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务虚会,委主要领导主持会议并讲话,委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与会委领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等,围绕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就发展改革重点工作考虑进行发言。会议指出,各位委领导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围绕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出了许多务实可行的举措,为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启发了思路、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本次务虚会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实施“十项行动”,切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抓好经济运行和投资运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要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与“十五五”规划编制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汇报,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三是要找准工作重心,从全市发展大局和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角度出发研提重点工作,增强“添秤”、“交账”意识,深入抓、用力抓、持续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 两业共融 津领未来——“两业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接会暨天津市两业融合应用场景发布会成功举行 2024-11-18
    11月14日,“两业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接会暨天津市两业融合应用场景发布会在天津宾馆成功举行。作为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发布会以“两业共融 津领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交流平台,汇聚行业智慧,展示最新成果,促进项目对接,加快提升我市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永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良文受邀出席。全市16个区服务业主管部门、工信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全市两业融合企业代表、服务业梯度培育企业代表、优秀民营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市两业融合发展情况及政策举措,并为我市2024年度两业融合十佳应用场景授牌。经开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经开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工作成效和发展经验。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介绍支持两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政策。中汽工程、荣程集团、云圣智能等两业融合代表企业围绕获评应用场景进行主题交流分享。同时,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产融对接、企业交流等精彩环节,助力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进一步激发“两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活力。
  • 市援兵团十一师工作组“五个一”推动津兵战略合作取得新成效 2024-11-15
    今年以来,市援兵团十一师工作组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天津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支援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对口援疆工作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共育一批人才。选派十一师4名干部赴天开园等单位挂职。为师党校、昆仑天和等单位柔性引才9人。曹景大师工作营在十一师挂牌,为300名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培训。共闯一方市场。推动市政设计总院、天大设计院与兵团建工等单位共闯市场、共拿订单。助力十一师经开区企业取得首个二手汽车出口资质。引进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落户十一师。推动十一师与市水务集团、市旅游集团、住宅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共铸一条主线。组织十一师有关部门与我市部门、企业等交流互访超百次。与海河传媒深度合作,在天津日报、津云等媒体平台共同策划6个专版及视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兵团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文化润疆,津兵融情”文艺演出走进南疆。邀请前女足国家队队员訾晶晶、天津津门虎足球队总教练于根伟赴十一师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交流活动。共守一域健康。为兵团医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开展“师带徒”12对。组织12名专家团队成立“流动医院”,深入小白杨哨所和“七一勋章”获奖者魏德友家义诊;深入项目工地、团场连队为一线职工群众义诊。共创一流教学。发挥援疆教师团队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十一师中考成绩在14个师中排名第1。选派4批次111名教师赴天津师大、市七中培训、跟岗。“津石榴”支教团教师指导十一师职校参加第十届“思政课情景剧”大赛并获金奖。
  • 我市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2024-11-13
    11月5日,我国地震工程领域“国之重器”——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中优先启动建设的项目之一,是国家在天津市布局建设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于2018年8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地点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历时5年多建成。本次验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组织,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高校的院士以及行业专家近二十人组成国家验收委员会,通过听取项目法人单位天津大学建设总结报告、现场考察等环节对设施进行专项验收,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教委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建设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了宽频带长行程地震模拟、空间差异地震动-波流耦合模拟以及大型振动台基础参振质量等系列关键技术,整体试验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建成后,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运维中的实际需求和科学问题,不断突破地震工程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贡献天津力量。
  •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同志一行来津调研 2024-11-12
    11月5日至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同志一行来津调研指导能源发展改革工作。期间,章建华同志实地调研华电海晶“盐光互补”光伏项目、北燃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和市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电力交易中心,并与天津市政府和相关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在调研项目现场,章建华同志指出,要坚持把保障能源安全作为首要职责,将推动能源转型作为长期任务,持续推动能源创新,为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持。有关企业要充分发挥国企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保障民生需求,为首都及京津冀周边区域能源安全贡献坚实力量。要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引导绿色能源消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绿色动能。11月6日上午,章建华同志组织召开座谈会,市领导代表我市对国家能源局长期以来给予天津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各有关部门和驻津企业分别汇报发言,调研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和交流。章建华同志对天津能源发展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当前天津能源保供能力有序提升,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互联互通设施不断完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绿色电力供应保障成效明显,能源发展总体呈现良好态势。章建华同志要求,要持之以恒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加强油气田精细勘探,扩大储量规模;深化与上游供气单位合作,巩固多方向、多气源供应格局;增强煤电支撑能力,提升气电调峰能力;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海陆并举发展风电,集散并重发展光伏发电;提升能源系统韧性,建设坚强送电网络,积极融入京津冀特高压电网,建设北方地区重要的LNG接收区,打造互联高效枢纽。二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非化石能源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加快本地清洁能源资源开发,深化区域能源合作,推动域外电力入津,加大省间绿电交易;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有序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推动减油增化;强化示范引领,建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果明显、可推广性强的绿色低碳示范项目。
  • 缺氧不缺精神的援派干部典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高德旭 2024-11-11
    高德旭同志是天津发展改革委选派的第四批援甘干部,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担任州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天津市援甘南州党支部书记,在甘南州这片雪域高原上,他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初心,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实施了一批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民族团结的对口支援项目,为推动津甘对口支援工作,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突出成绩,充分展现了天津援派干部“缺氧不缺精神”的风采,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经甘肃省层层推荐,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两次援派,守一颗初心。2013年支援西藏昌都结束后,他始终牵挂结对帮扶的藏族亲戚和当地淳朴的群众,2022年,当天津市下达援派任务时,他毅然选择再次入藏,靠着一份信念去克服种种困难,不断自我加压,迅速进入角色。他将深入一线调研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实地走访中留下了无数与农牧村群众在田间地头促膝谈心、交流感受的身影。在多次调研后,发现甘南资源丰富,牛羊、菌药产业基础较好,但规模化程度低、农民劳动力外流严重,于是沟通衔接天津市支援合作主管部门,精心谋划了一批产业和民生发展项目,如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运用天津资金扶持了16家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加工车间,推动当地种(养)殖合作社扩产增收,吸纳群众就业。两年间,他持续推动实施了90余个这样的好项目,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始终坚持把增进民族团结作为援藏生命线,用心组织“三交”活动,累计推动甘南州基层干部、妇联、致富带头人、共青团员以及少先队员等2000余人次赴天津参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交”活动,打造了“石榴籽一家亲”等系列活动品牌,引导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汉一家亲,津甘山海情”的观念嵌入人心。深入一线,护一方百姓。2023年夏季,先后两个月内,甘南夏河县发生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他不顾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一线,到群众家中慰问,查看每一处受损房屋,组织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为群众重建家园解决了后顾之忧。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作为援甘南州党支部书记,高德旭积极组织援派干部人才,为灾区捐款4万余元,助力灾后群众重建家园。肝胆赤心连山海,千里奔赴显大爱,从西藏昌都到甘肃甘南,从满头青丝到双鬓斑白,高德旭两次支援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体现出的正是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忱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