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高效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助企“诚”风破浪
来源:信用建设处、市公共信用中心 时间:2024-10-11 17:53
sm(1).jpg

发展改革部门作为信用修复工作的“排头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有关工作要求,精准聚焦经营主体需求,探索建立区级信用修复线下帮办服务机制,不断创新信用修复服务模式,坚持把信用修复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有效化解企业信用修复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一、“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信用重塑

武清区、滨海新区先后建立区级信用服务窗口,免费提供信用修复“帮办代办”服务,提供信用修复政策宣讲、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公共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等服务,制定了“信用修复一件事”办事指南和信用修复流程图,协助失信主体一次性提交信用修复所需材料。自提供线下信用修复服务以来,武清区已协助665家企业提交信用修复申请1176  件,占提交信用修复企业总量的68.7%,占信用修复总量的55.3%,为企业健康发展开启了信用修复“快车道”。

二、多书同达,创新信用修复服务模式

武清区、红桥区、东丽区、津南区在全市率先构建信用修复“两书同达”机制,滨海新区推行信用修复“函书同达”机制,和平区探索建立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流程告知、合规建议“四书同达”机制,将行政处罚“硬约束”与信用修复“暖服务”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失信主体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同时建立告知工作台账,定期了解失信主体的信用修复进展情况,对未按时申请信用修复的失信主体进行提醒和督促,确保行政处罚决定与信用修复告知同步联动机制取得实效。

三、临期提示,让信用修复更有“温度”

红桥区创新开展信用修复短信服务,在推行“两书同达”的基础上,向存在失信记录的失信主体发送信用修复短信提示,提醒其尽快修复自身信用,实现信用修复告知前移。武清区采取“急事特办”信用修复工作原则,结合失信主体修复需求的紧迫程度,推动优先受理、加快审核进度,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办理时间,使失信主体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参与申优评先活动,实现信用修复“加速办”。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