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风反腐
正风反腐
纪法小课 | 领导干部被问责后,还能继续使用吗?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2019-10-12 14:57
sm(1).jpg

在被问责的板子击中后,有的党员干部背上了思想包袱。有人不无伤感地说:被问责后,我感到很惭愧,觉得前途一片黯淡,看不到希望了。

那么,党员干部被问责后,是不是就意味着被贴上标签”“打入冷宫”“永不叙用了呢?

当然不是!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在第三条问责原则部分新增了三条内容,其中就包括:党的问责工作应当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在第二十二条,《条例》更是明确规定:正确对待被问责干部,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干部,符合条件的,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正常使用。

这些规定的导向和信号是鲜明的:既要强化责任担当,又要注意保护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被问责的干部,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问了之”“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通过帮助、鼓励和关爱,引导他们知错改错,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干部一旦被问责,就被彻底冷冻起来,这很可能会把想要真诚改过自新的同志推向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泥潭,也容易影响整个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被问责的干部及时拉一把,为知错改错、勇于担当的人留下干事创业的舞台,无论对党的事业发展,还是干部本人的进步,都是利大于弊。现实情况也表明,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在被问责后,都能够正确认识错误、理性对待错误,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改正错误。

实际工作中就不乏这样的真实案例。2014年,河南省开封市某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某在一年之内两次被问责。他在背上处分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在经过组织谈话与回访教育后,他逐渐端正了心态。此后,他努力知错改错、担当作为。20196月,因主抓的多项工作在全市连续被评为先进,王某又得到了提拔重用。

必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二十二条,正确对待在工作中因种种原因犯了错误受到问责的干部,避免出现重惩罚轻关爱、重处理轻管理的倾向,避免出现一朝被问责,终身入冷宫的现象,努力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