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多家金融机构纷纷抢滩滨海新区,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使滨海新区的金融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社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金融成为滨海新区率先发展的强大“推手”。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2010年11月末,滨海新区存款余额3482亿元,贷款余额3471亿元,分别比2005年末增长200%和277%,金融支持滨海新区率先发展作用明显。
金融机构抢滩滨海
“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财务有限公司、工银金融租赁公司、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等法人机构先后在滨海新区成立;浙商银行、北京银行以及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中外资商业银行在滨海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渣打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滨海新区设立后台营运中心。目前,滨海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6家,比2006年初增加近1倍。
国有大银行成为推动滨海新区率先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把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先后签订了中央大道工程项目、海滨大道南北段改造工程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借款合同,金额合计599.09亿元。
地方金融机构成为推动滨海新区率先发展的先锋队。渤海银行给予滨海新区业务特殊政策支持,所有涉及金融创新的产品和业务优先在滨海新区进行推广实施。天津银行积极支持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发展,采取综合授信、权利质押等方式,不断创新中小业务营销模式,为天津市滨海钢铁交易中心市场内众多的中小民营钢铁贸易企业及天津港散货物流区港内企业提供授信6亿多元。
创新型金融机构是推动滨海新区率先发展的一支奇兵。设立在滨海新区的工银租赁作为国内第一家获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三年来在金融租赁领域大力创新,带动了金融租赁业在滨海新区的壮大和发展。截至目前,工银租赁因开展金融租赁业务而拥有飞机48架、船舶65条,带动了滨海新区飞机和船舶制造、维修、登记、评估、交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金融服务成效斐然
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功能。我国首家全国性排放权交易市场、首个股权交易所在滨海新区设立,铁合金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等要素交易所也落户滨海新区。各类交易市场和交易所的成功设立与运作,为滨海新区乃至全国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交易与融资平台。
外汇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围绕服务贸易、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等七个方面先行先试方案,外汇局天津市分局研究制订了14项实施细则,目前,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等11项改革项目已正式实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进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管理改革试点,天津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都为滨海新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基金产业快速发展,社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我国第一只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滨海新区成立,开创了我国资本市场直接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渠道。我国第一只华侨投资基金、第一只合伙制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也相继落户滨海新区。目前,在滨海新区注册的基金企业335家,注册(认缴)资本1088亿元。基金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新区内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机构抢滩滨海
“十一五”期间,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财务有限公司、工银金融租赁公司、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等法人机构先后在滨海新区成立;浙商银行、北京银行以及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中外资商业银行在滨海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渣打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滨海新区设立后台营运中心。目前,滨海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6家,比2006年初增加近1倍。
国有大银行成为推动滨海新区率先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把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先后签订了中央大道工程项目、海滨大道南北段改造工程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借款合同,金额合计599.09亿元。
地方金融机构成为推动滨海新区率先发展的先锋队。渤海银行给予滨海新区业务特殊政策支持,所有涉及金融创新的产品和业务优先在滨海新区进行推广实施。天津银行积极支持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发展,采取综合授信、权利质押等方式,不断创新中小业务营销模式,为天津市滨海钢铁交易中心市场内众多的中小民营钢铁贸易企业及天津港散货物流区港内企业提供授信6亿多元。
创新型金融机构是推动滨海新区率先发展的一支奇兵。设立在滨海新区的工银租赁作为国内第一家获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三年来在金融租赁领域大力创新,带动了金融租赁业在滨海新区的壮大和发展。截至目前,工银租赁因开展金融租赁业务而拥有飞机48架、船舶65条,带动了滨海新区飞机和船舶制造、维修、登记、评估、交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金融服务成效斐然
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功能。我国首家全国性排放权交易市场、首个股权交易所在滨海新区设立,铁合金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等要素交易所也落户滨海新区。各类交易市场和交易所的成功设立与运作,为滨海新区乃至全国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交易与融资平台。
外汇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围绕服务贸易、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等七个方面先行先试方案,外汇局天津市分局研究制订了14项实施细则,目前,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等11项改革项目已正式实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进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管理改革试点,天津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都为滨海新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基金产业快速发展,社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我国第一只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滨海新区成立,开创了我国资本市场直接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渠道。我国第一只华侨投资基金、第一只合伙制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也相继落户滨海新区。目前,在滨海新区注册的基金企业335家,注册(认缴)资本1088亿元。基金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新区内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