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在天津首创社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模式
来源:北方网 时间:2011-10-21 10:48
sm(1).jpg
把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分置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滨海新区在全市首创了社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分置的两个中心各司其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做好18项公共服务,强化预防保健工作和基本医疗服务;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则做大医疗,让居民小病不出社区,看病享受药品零差率。

  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各司其职

  根据《滨海新区社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分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公卫中心强化预防保健工作和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医疗中心做好专科医疗和特色医疗。滨海新区卫生局疾控处刘洪新处长介绍说,分置前的社区卫生中心公卫和医疗混合在一起,往往容易出现重医疗轻公卫的情况,这给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带来了障碍,少数医务人员也容易在利益的驱动下,对由政府埋单的18项公共服务“不上心”。将公卫和医疗“分家”其实就是为了各司其职,更专心地做大医疗和公共卫生。

  今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的中医科、皮肤科、糖尿病科、五官科、精神病科、病房等专科医疗、特色医疗科室全部划分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将天津市规定的全部18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科室划分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其余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以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展。

  目前,新区现有1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4个拆迁新建的单位以外,今年开始,将陆续把新港街、于家堡街解放路以及其余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置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分置后,新港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于家堡街解放路、三槐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由第五中心医院在业务技术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向阳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由塘沽中医医院在业务技术上实行一体化管理,汉沽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由汉沽医院在业务技术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大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由大港医院在业务技术上实行一体化管理。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由分置后相应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管理。

  社区医疗人员到大医院轮岗培训

  “社区医疗卫生体制看似与大医院无关,我们却用一个结合点,让两者密切联系,解决社区看病没有好大夫的问题。”刘洪新说,这就意味着,大医院将成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辅导员”、“培训站”。大医院要加强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业务技术一体化管理,目前各管委会正在研究制定大医院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管理办法,引导大医院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强化对社区医疗服务的业务管理工作,提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技术水平。今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特色医疗将纳入大医院发展规划,大医院选派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工作。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根据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专科特色,大医院将建立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执业的管理机制,在人员、技术等方面支持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专科医疗和特色医疗,逐步形成国医堂和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社区防治指导中心等特色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选派优秀骨干,分期分批到大医院轮岗培训,提高专科医疗技术水平。推行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检查、检验项目共享,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统一使用,增强社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拓展医疗服务范围。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加强社区康复病房建设,积极推进在大医院住院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转诊到社区康复治疗。

  社区能看专家号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分置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院除外)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均执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配备和使用《滨海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除了看病费用便宜,还将大医院的专家引进了社区,带动社区医疗水平,这是配套改革中的最大亮点。”刘洪新说,在公立医院配套改革中,将制定大医院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工作的管理办法,鼓励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执业,快速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技术水平。

  为了让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在社区能看到专家号。居民看病免收在社区就医的普通门诊挂号费、减收专家门诊挂号费,以补贴的形式降低患者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住院医保报销起付标准。同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转诊到一体化管理大医院的患者,在大医院享受预约专家门诊、预约住院等服务。此外,未来3年里,滨海新区还将全面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满意的就医环境。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