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
  • 临港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016-12-23

      作为本市发展海洋经济基础条件最好、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经济区域,临港经济区围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定位快速发展。目前,临港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用地、港口、交通和机遇等优势,进一步夯实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础、综合全面区域驱动要素体系,发展前景广阔。
      据了解,临港统筹规划了约35平方公里的海洋工程集聚发展区域,预留了足够的海工产业发展公共岸线,将最适宜的优质岸线资源提供给海工龙头领军企业。在技术优势方面,临港共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平台组织68家,太重、中际装备、泰富重工等海工企业纷纷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临港创业园和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共有在孵企业37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
      在人才优势方面,临港重视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现有各类技能人才约1.5万人,已经形成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并且人才培训体系健全,每年培养各类人才上万人次。在环境方面,临港政策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及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在科技创新方面,临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产业前沿技术领域和产业高端环节,推进产学研转用协同创新,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发展格局。此外,在服务企业方面,临港拥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与资源共享平台、高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了“孵化+转化+产业化”三级孵化模式,形成了从签约、建设到投产、达产,从项目准备、工商注册到竣工验收、产需对接,从产业政策、资金到技术、人才等方面便捷完善专业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 高新区市级众创空间达13家 2016-12-07

      日前,市科委公示了第三批市级众创空间名单,天津高新区的高分众创空间、天大求实众创空间、灵动众创空间、扑克空间等8家众创空间榜上有名。截至目前,高新区市级众创空间已达13家。
      去年以来,高新区制订“一个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截至目前,天津高新区已建成众创空间28家,众创空间面积达4万平方米,各类创业团队、创客总数达到1000余个,成功注册企业数超过380家。
      
  • 滨海高新区将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 2016-12-02

      近日,“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评审会指出,滨海高新区将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为主线,围绕京津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投贷联动”融资模式、“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共享平台类服务业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业综合业态混合用地机制进行探索创新。
      滨海高新区将加快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工程、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强化工程、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工程、服务业空间布局优化工程等四大工程。
      滨海高新区将着力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做大,产业集群显著做强,产业品牌逐渐打响,培育立足滨海高新区、辐射京津冀、服务全国的服务业集群,将滨海高新区建设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先行区和引导区。
      
  • 滨海新区 最具投资营商价值 2016-11-30

      “中国区域投资营商环境”榜单发布
      日前,为探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投资新趋势,探索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新路径,分享各地区创新投融资方式的新模式、新经验、新成果,2016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投融资创新论坛暨“中国区域投资营商环境榜”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滨海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开幕会上作主题发言,详细介绍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引起广泛关注。活动现场发布了“2016年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园区”榜单,上榜地区包括:天津市滨海新区、湖北武汉市、湖南湘潭市、四川巴中市、江苏邳州市、山东即墨市、山东威海市南海新区、河南西平县、江西丰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名列榜首。
      据了解,2016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投融资创新论坛由新华社半月谈主办,主题秉承协调、创新、互利、共赢,聚焦中国区域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有关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思想、理论支撑、实际经验和实现路径,协助各地方科学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和人文特色的区域发展建设规划。
      “中国区域投资营商环境榜”是通过新华社舆情监测与大数据分析,提出以“区域经济圈”方式评选的奖项。主办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调研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区域转型与发展的关注度、城市投资环境、商业环境建设、政府服务功能改善、人文气息等因素,综合专家意见及读者网民投票,分别从候选名单中按照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园区5个不同类别,选出两个地区、共十个城市(区)作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区)”。
      此榜单通过媒体视角审视和梳理中国区域城市优势与特色,彰显城市影响力。
      
  • 临港经济区打通行政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6-11-25

      行政服务中心“放、管、服”三管齐下
      打造便民、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是临港经济区完善服务企业机制的重要一环。记者获悉,目前已对外运行的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临港经济区分中心(以下简称临港行政服务中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放、管、服”三管齐下,不断放大“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号码管服务”效应,全力打通行政服务“最后一公里”,用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促进临港更好更快发展。
      目前,临港行政服务中心内设8个科室,受理中心在服务大厅开设14个服务窗口,其中综合业务窗口3个、企业设立窗口3个、国税业务窗口2个、地税业务窗口1个、国土规划业务窗口1个、公安消防业务窗口1个,为入区企业提供从注册登记、刻章备案、投资立项、环评、能评、职评、国土规划审批到办理施工许可证等全过程的“一站式”审批服务。同时针对临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海洋经济聚集区的定位,创造性地设立了海域口岸咨询窗口、配套服务咨询窗口和金融政策咨询窗口,为入驻企业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
      据了解,临港行政服务中心承接天津、滨海新区下放的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236项,其中许可事项229项,服务事项7项。其中,在企业服务方面,临港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从注册登记、投资建设到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的一条龙专业服务;并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提供政策宣讲、上门办件、督办催办、帮办代办等指路式服务。
      
  • 新区今年认定市级高新企业751家 2016-11-25

      为国家提供充足后备资源
      从滨海新区科委获悉,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推进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认定工作,本年度共组织认定三批,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51家。
      今年,滨海新区科委在做好材料受理初审等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市科委、各功能区和街镇联动,组织多次政策培训会,培训企业超过500家,并且针对重点企业,赴现场调研帮扶,帮助企业解决认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与此同时,新区还有676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高新区370家、开发区150家、保税区47家、其他功能区及街镇共计109家。目前,市科委正在组织认定评审。
      据了解,为培育一支高新技术企业生力军,新区将建立科技领军企业动态数据库,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在十亿、百亿级本土标志性领军企业;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高水平实验室、工程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一批产业创新重大项目;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制定成长路线图。在专利创造、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上,有关部门还将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对已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跟踪指导和服务,确保每年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下一步,新区将细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认定前培育、认定组织实施、认定后跟踪服务三个环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 滨海机场明年添新动能 2016-11-22

      尽管市民在家门口逛免税店已不足为奇,网购和出境游也都可买到“洋货”,但在机场免税店游逛,体验与境外一样的品牌购物,则是另一番感受。日前,国务院批准滨海国际机场进境免税店建设方案,计划明年上半年出境游客可在机场享受“回来买”服务。这意味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进出北京第二空中通道”载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京津冀航空运营一体化发展又增添了新动能。
      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规定,滨海国际机场免税店设在1号航站楼国际到达隔离区内,规划总面积650平方米,一期建设规模为110平方米,后期将根据航站楼改造工程进展、国际旅客吞吐量增长速度,以及免税店运行实际情况分批进行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开始经营主体招标和场地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市财政局相关人士介绍,现在国内进境口岸免税店并不多,主要设在京沪等进境口岸。口岸进境免税店的免税商品以个人消费品为主,包括烟酒、食品、服装、鞋帽、化妆品、手表、眼镜、箱包、首饰、婴儿奶粉等。
      
  • 新区举办航空航天产业投资说明会 2016-11-11

      日前,新区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举办航空航天产业专场投资说明会,进一步加强新区与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本次投资说明会由滨海新区投资促进中心、天津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办。与会嘉宾就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在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达成共识,多家企业表示有意到滨海新区进行实地考察。
      
  • 中钢科德孵化器在中心商务区启动 2016-11-11

      日前,中钢集团创新创业基地——中钢科德孵化器在中心商务区正式启动,包括全国最大的肿瘤大数据平台零氪科技、全国最大的3D打印设备研发企业多巴科技等在内的首批4家入驻企业集体签约。
      据了解,中钢科德孵化器计划在三年内培育5至10家行业领军企业,并带动上百家上下游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未来中钢科德孵化器将充分利用中钢集团资源,在中心商务区合作建立联合质检检测认定中心。
      
  • 临港完善服务机制 助力企业发展 2016-11-07

      如今为企业服务水平已成为影响一个区域能否吸引更多企业,以及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落户的重要方面。在临港经济区,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今年以来,临港不断完善服务企业机制,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点燃企业发展动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吹响临港发展“集结号”。
      今年,临港采取6项新措施,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促进项目签约、建设、投产。其中创建“一览表”工作机制,梳理归类企业共性问题,有的放矢、跟踪服务、帮扶企业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承接新区行政审批职能,成立临港行政审批分中心,“串联改并联”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流程,缩短时间,便利企业;持续开展深入企业调研服务、现场办公专项工作,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管委会领导带领职能部门深入企业一线,及时、限时帮扶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助推企业快速发展;搭建平台帮扶企业解决融资、退税难题,搭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金融服务平台;加大临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临港交通体系,引进首都优质教育资源,启动建设临港义务教育学校。
      在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的同时,临港还以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企业调研服务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帮扶机制、商会交流对接机制、政策宣讲机制。同时按照帮扶企业名录,实施“一对一”指导帮扶,一企一策,结对帮扶,制定“问题清单”,限期整改落实,促进项目早开工、快投产。此外,临港还积极推进技术研发设计转化、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综合信息服务、员工教育培训、科技金融服务等四大建设平台,为企业在科技、信息、人才、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
      
  • 开发区8月份5家企业登陆新三板 2016-10-28

      日前,从开发区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29日,全市共15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特别是今年8月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实现了爆发性增长,集中挂牌19家,创历史挂牌数量单月之最。而在这19家挂牌企业中,就有5家企业来自开发区。
      据介绍,上述5家来自开发区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包括,天津海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100万元,主营业务为无机盐原料药的生产和开发,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37.96万元,净利润268.66万元。宝德(天津)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营业务为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施工,消防设施维保、检测和消防配件销售,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468.65万元,净利润871.99万元。天津建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营业务为提供污染物环境隔离系统构建与工程实施、环保设备系统集成服务,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875.52万元,净利润1018.16万元。天津睿博龙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营业务为国际物流及口岸服务、国内配送服务、仓储及增值服务,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70.60万元,净利润299.71万元。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333万元,主营业务为食品、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服务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78.46万元,净利润2666.07万元。
      
  • 新区确定203个项目改善老城区生活环境 2016-10-28

      分今年下半年和2017年两阶段实施
      昨日从滨海新区民政局获悉,滨海新区启动改善老城区民计民生工作以来,各委办局和各街道将群众反映较为集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梳理,截至目前,共确定203个项目,涉及生活服务、文化体育、道路设施等方面。连日来,问题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和街道正在制订施工方案,预计这些项目分今年下半年和2017年两个阶段实施,将全方位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民计民生问题。
      滨海新区此次改善老城区民计民生工作主要面向方便企业和基层群众办事、老旧小区长效管理、规范设置社区服务中心(站)功能、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实施危旧房屋改造工程、市容环境整治、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管理、优化公交线路、电梯维护管理,以及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优化利用等10个方面百姓较为关切的事项。
      根据排查梳理的情况,新区确定了文化体育设施老化、电梯老旧存在隐患、老旧小区需提升改造、卫生服务设施较少、居民健身活动场所较少、公交站牌需优化分布、菜市场规模较小需整体提升优化布局、小区路灯损坏无人管、旧楼区无监控设备、煤气管网改造存在安全隐患、小区内雨污水管网未接入市政管网、市政道路需增设交通信号灯、土暖气较多环境差等问题。按照计划,这203个项目由各委办局负责的共107项,其中2016年下半年将实施27项,2017年实施80项;另外96项由各街道负责实施,其中今年下半年实施36项,2017年实施60项。
      滨海新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行动,我们作为牵头单位,将切实把百姓身边急需解决的事情解决好,着力加大工作力度,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当前新区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改善民生。”
      
  • 中心商务区“牵手”英属维尔京群岛 2016-10-28

      近日,中心商务区与英属维尔京群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四大方面推动跨境投融资服务业务流程的精致化和精细化,包括渠道上推动投资机构便捷落地,提升投资审批环节便捷化程度,促进境内银行针对不同产业、标的、目的地推出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机构产品,完善跨境交易架构设计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此次合作将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和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加快贸易与资本流动,帮助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交易进行架构搭建,寻求互利共赢。”签约双方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
      
  • 高新区18家众创空间晋级 2016-10-19

      根据《天津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和《天津高新区众创空间认定标准》,高新区科技局委托社会独立机构组织专家对经备案的众创空间进行了评审。此次共评选出灵动众创空间、天大求实众创空间、锂离子中科创客中心、航天军民融合发展众创空间等18家区级众创空间。
      
  • 中科院一实验室落户高新区 2016-10-14

      日前,中国社科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正式落户天津高新区,该实验室由高新区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共同建设,将依托中国社科院专家团队和体系资源,对城市系统运行进行定量模拟与监测,力争8至10年建成我国城市监测与模拟领域的顶尖实验室,将成为服务全国的国家级智库。据悉,我国有600多个各级建制城市、20000多个乡镇,围绕城市综合大数据服务的产业空间十分广阔。
      
  • 滨海新区与中船重工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2016-10-13

      央地联手谋发展 产融结合促双赢
      昨日,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在津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立足滨海新区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示范运营区和中船重工推进产融一体的发展战略,通过深化双方全面合作,在滨海新区打造中船重工金融资本总部和建设新兴产业基地,推动中船重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船舶造修、电子信息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为中船重工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同时,为滨海新区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示范运营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贡献力量,促进滨海新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中船重工集团在滨海新区以新港船舶重工为载体,投资建设了老厂区、新厂区、修船基地、浮船坞等系列项目。下一步,中船重工将在滨海新区打造集团公司金融资本总部,设立资本运营公司,以及投资、典当、商业保理、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分支机构,还将与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展开深入合作。同时,联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天津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在中心商务区共同发起设立50亿元规模的军民融合创业投资基金,并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此外,滨海新区还将携手中船重工,支持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在津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打造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化基地。
      签约仪式上,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还分别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 新区轨道交通B1、Z4、Z2线建设提速 2016-10-12

      共计113公里 将与津滨轻轨形成轨道交通骨架网络
      日前从滨海新区了解到,新区B1、Z4、Z2三条轨道线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加速推进,部分站点已启动建设,并力争尽快实现全线推进。随着这三条轨道线建设进度提速,未来,它们将与既有的津滨轻轨形成新区轨道交通骨架网络,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据了解,滨海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分为两级线网,即Z线(市域线)和B线(城区线),远期共规划12条线路,1条既有津滨轻轨,以及7条B线、4条Z线,规划线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670公里。按照《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滨海新区在本期将建设B1、Z4、Z2三条轨道线,新区段共计113公里。
      B1线北起欣嘉园地区,途经滨海西站、海洋高新区、塘沽老城区、中心商务区,南至中部新城,线路全长31.28公里,设站22座,其中,地下站20座,高架站2座。目前,B1线工程建设的各专项附件已全部完成审批及备案,项目设计审批手续也已全部完成,并进行了详细勘察和优化全线切改及导行方案。截至目前,整个项目率先开工的欣嘉园配套工程已打下围护桩716棵、基础桩640棵、止水帷幕6400立方米,地连墙完成35幅,首层支撑完成50%,并计划于本月中旬开始展开土方开挖。同时,预计欣嘉园东站、北站、西站、第九大街站、云山道站等多个点位力争年底前可以进场施工,其余站点力争明年上半年全线开工建设。
      Z4线一期工程南起新城一站,途经中部新城、于家堡、天碱商务区、开发区、北塘、中新生态城以及汉沽区域等。全线长约43.5公里,其中高架线27.4公里,地下线15.3公里,敞开段0.8公里。设计车站23座,其中高架站13座,地下站10座。按照“分段实施、分期开通”的计划安排,截至目前,Z4线一期工程已编制完成了车站、车辆段、停车场规划选址及设计方案,部分站点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方案,按照计划,将力争尽快启动土建工程施工。Z2线也正在加紧推进各项前期工作,该线路新区段途经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高新区、开发区西区、海洋高新区、开发区,最终到达北塘,线路全长约39.1公里。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