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
  • 于家堡环球购开启“台湾印象主题商品展” 2016-05-04

      “五一”小长假期间,于家堡环球购“台湾印象主题商品展”正式开启,整个展期将持续至5月8日。
      据了解,此次活动亮点之一是4月30日至5月8日环球购为市民打造的 “遇见台湾·夜市美食嘉年华”主题活动。市民不仅能在现场品尝到台湾传统的蚵仔煎、三杯鸡、龙源五香肉卷、万峦猪脚,传承创新的沙茶酱烧鱿鱼、鸡翅八宝饭等美食,还能体验到台湾特色的阿美族丰年祭舞蹈等台湾风情演出和奖品丰厚的宾果游戏。
      活动期间环球购精心挑选多种品类的台湾特色、优质热销商品,并以最具台湾特色的“山林贸易之歌”形式现场载歌载舞,以传统的方式叫卖背篓中的特色商品,带给消费者新奇的消费体验。与此同时,环球购还准备了“西门町街头艺人”现场弹唱,营造台湾风情的街头音乐氛围。
      同时,环球购还设置了精彩互动,包含“宜兰花艺秀、垦丁手办DIY、韶华影像绘”等多个环节,邀请知名手艺人现场展示台湾当地文化及新奇创意。此外,环球购还针对税改政策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了“税无忧,惠环球”海外精品特惠月活动,挑选了数百种环球购热销的海外“尖货”,包括酒水、饮料、进口食品、日化、海鲜、奢侈品等多个品类,均为海外直供,确保商品100%正品。参与活动的商品价格低于海淘或电商平台,其折扣力度也是环球购自开业以来折扣最低的一次。
      据悉,至今年8月,于家堡环球购还将举办“世界主题商品展”,共涵盖4大国家主题。
      
  • 新区旅游产业不断升级 形成“一廊一带、五大板块、特色组团” 2016-04-29

      10余条特色旅游线路等您来!
      滨海休闲游、都市购物游、生态体验游、历史文化游、现代工业游……记者日前从“滨海新区2016旅游推介会”上获悉,随着新区旅游产业不断升级,新区已经形成五大主题板块,以及东部海岸线旅游廊、海河观光带及工业游、乡村游、生态游这三大特色组团,在总体上形成了“一廊一带、五大板块、特色组团”的空间结构。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游客将可在新区游览碧水金滩海港游、海滨主题休闲游、都市观光购物游、新城生态科技游、生态农业休闲游等10多条“滨海特色”旅游线路。
      按照滨海新区旅游市场整体布局,东部区域主要以海港休闲旅游为主,涵盖东疆湾沙滩、国际邮轮母港、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等。西部区域以现代化工业旅游为主,涵盖纺织博物馆、欧贸中心、空客A320、海鸥手表博物馆等。南部区域以特色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为主,涵盖诺恩渔业生态园、龙达温泉生态城、北大港湿地、崔庄皇家枣园等。北部区域以主题乐园、生态新城、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为主,涵盖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北塘海鲜街、方特欢乐世界、欢乐海魔方、中心渔港、北塘古镇、妈祖文化经贸园、惠风溪景观河道公园、蓟运河故道公园、大神堂旅游特色村等20多个景点。中部区域以海河沿岸观光旅游项目为核心,涵盖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海河外滩公园、于家堡环球购等。
      目前,滨海新区有A级景区11家,其中,极地海洋世界、东疆湾沙滩等4A级景区4家,北塘特色旅游区、茶淀葡萄科技园等3A级景区6家,潮音寺2A级景区1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7个、农业旅游示范点17个。滨海新区商务委副主任张志辰介绍说:“今年,新区还将继续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加快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妈祖经贸文化园等旅游项目,发展邮轮旅游、房车露营等新兴旅游业态。”
      
  • 新区11月迎来46天环太平洋长线邮轮航线 2016-04-29

      进入五月,传统邮轮旺季即将到来。今年本市豪华邮轮市场除将迎来多艘新船外,母港航线也将更加丰富。虽然仍以日韩短线游为主,但也将增加一趟长达46天的环太平洋长线游,为邮轮旅客提供更多选择。
      经过几年的培育,本市及周边游客对邮轮度假产品有了更多的要求。日前,记者从歌诗达邮轮了解到,11月30日歌诗达邮轮在津运营母港航线的“大西洋号”,将开行一趟45晚46日的环游太平洋海岛航线环球之旅。
      今年,歌诗达邮轮继续加大了在华的运力投入,前不久,歌诗达邮轮旗下有“海上博物馆”之称的“幸运号”也来到中国,在上海开始了全年运营。据歌诗达邮轮最新发布信息,2017年4月其旗下总吨位56800吨、载客量1800人的“新浪漫号”也将来到中国,这也是歌诗达邮轮投放到中国及亚太市场的第五艘邮轮。
      
  • 获奖项目有望新区落地产业化 2016-04-27

      全国大学生环保大赛决赛生态城举行
      “将自然之声融入城市,让城市环境更宜居”;“通过有机农业修复盐碱地,提高农业产量”……日前,伴随着来自全国9所高校、8支团队对一个个参赛项目的精彩陈述,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态创想·绿色行动”环保大赛决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赛,旨在推动环保领域的社会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激烈角逐,最终,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免跟踪太阳能聚光器项目夺冠,南开大学的绿色型煤项目获得二等奖,天津大学的TWIGS新绿概念水厂设计方案获三等奖。获奖项目将有机会在滨海新区落地产业化。
      本届大赛由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德鲁克青年社区携手举办,共收到121个作品,比去年的87个作品增加了40%。经过层层选拔,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等9所大学的8支团队进入决赛,入围项目包括土壤治理、污水治理、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废物回收利用等。这8支团队将有机会于今年11月参加全球彼得德鲁克挑战赛,展示中国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才能。
      据介绍,此项赛事已连续举办5届,5年来,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50座城市、129所高校学生提交的392个富有创意或实践性的作品。中新天津生态城合资公司总裁廖俊文表示,生态城本身的建立与发展就是一种生态创新,它融合了两国的最佳作法和理念,如今,随着生态城的发展而日趋成熟。这里不但培育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作品,而且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传播得更加深远,并助力获奖作品落地生根。
      
  • 滨海新区首季新增市场主体7278户 2016-04-27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支持各功能区招商工作,协调解决注册登记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复杂问题,缩短了审批时间,有效推动大项目、好项目快速落地。今年一季度,滨海新区(含自贸试验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278户,同比增长18.23%。其中,新增内资企业4768户、外资企业235户、个体工商户221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户。
      今年一季度,新区市场监管部门为中心商务区和东疆保税港区协调解决了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名称登记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 天津滨海新区新地标将落成 2016-04-22

      日前,地处天津开发区的周大福大厦建设高度突破200米,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滨海新区新地标,在目力所及范围内几乎都能看到它“伟岸”的身影。
      
  • 滨海新区招商引资亮点频闪 2016-04-20

      抢抓机遇 创新招法 加大推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大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为滨海新区的招商引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机遇。近年来,滨海新区招商局(投促局)抢抓机遇,创新服务招法,推进招商引资,吸引了众多高投资额项目落户,为促进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新区投促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对外宣传滨海新区投资环境,介绍新区的投资政策。宣传新区高效的政务服务,给潜在客商答疑解惑,吸引更多企业到新区投资兴业。借助著名展会、论坛等平台,开展特色招商宣传推介,在境外举办大型精品招商活动,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高端论坛,借助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进行招商推介活动。还编印了滨海新区投资环境白皮书,精心策划制作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区招商推介手册向外宣传推介新区,高举滨海新区大旗,打好新区品牌,加大招商宣传推介力度,统一发出滨海新区的声音,扩大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新区还定期举行项目集中签约,展现新区招商引资成果,集中汇报实施大项目、好项目攻坚年的工作进度。通过集中签约的形式,扩大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项目的集聚资源、示范带动作用。
      去年全年,新区投促中心独立挖掘并获得项目信息3370个,推动1128个项目完成注册(不含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下项目)。包括内资项目1110个,注册金额达377.49亿元人民币。其中,2亿元以上项目26个;1亿元至2亿元项目73个。外资项目18个,注册金额达7.94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个。从产业分类看,在已注册的1128个项目中,航空航天3个,电子信息89个,轻工纺织1个,生物医药23个,石油化工16个,新能源新材料37个,装备制造14个,第三产业公共设施21个,金融146个,商贸406个,文化45个,物流71个,第二产业其他104个,第三产业其他150个。
      
  • 国内最先进土工离心机临港组装完成 2016-04-15

      日前,国内综合指标最先进的TK-C500型土工离心机在临港经济区大型水动力试验基地组装完成,将为我国水运工程领域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据了解,该土工离心机有效容量达500g·t,最大加速度为250g,是国内现阶段最先进的用于土工实验领域的离心机。该设备研究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防控、环境保护、大型海洋工程的建设,以及深水筑港、航道岸坡加固、土壤污染等。
      
  • 临港:工业4.0厂房将诞生 2016-04-13

      聚高端装备龙头企业 加速形成全产业链
      日前从临港经济区获悉,区内的泰富重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富重装),正着力在港区建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高地——泰富港机及海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这标志着该基地将诞生工业4.0厂房。事实上,这仅是临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临港已经聚集太重、中际装备、三一重工、德国库卡-环龙机器人等一批高端装备龙头企业,正加速形成高端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工业4.0”目标是建立个性化与数字化产品、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行业界限将消失,将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主要包含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
      按照项目功能布局,泰富港机及海工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分为科研中心、智能制造联合厂房、移动厂房及调试坪、高端装备展示、智能免税仓库、码头作业区等,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和智慧信息管理系统。基地和工业4.0厂房的建成将使泰富成为国内该行业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工厂。
      临港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临港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离不开泰富重装等龙头企业集中发力。去年,临港高端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整个产业生产总值占区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目前,临港已初步实现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板块和竞争优势。此外,港区智能装备产业也初具规模,现已完成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建设,有力促进了临港制造业向工业4.0快步迈进。预计到2020年,临港将形成产值超180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泰达形成循环经济建设模式 2016-04-11

      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呈现“脱钩”趋势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结构,逐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速度。园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8%左右,相较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同期,万元GDP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排放均呈现下降趋势,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呈现“脱钩”趋势,形成了有亮点有特色的泰达循环经济建设模式。
      据统计,开发区2014年万元GDP能耗130.52公斤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新鲜水耗3.55立方米。在为本市GDP贡献超过1/6的同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污染排放份额不足1/60。单位产值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节能环保指标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甚至更优,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多赢局面。
      近年来,以大项目落地投产为基础,培育形成了九大主导产业,并通过大力引进补链项目,促进产业共生、动静脉产业互补,形成以大项目为核心的产业上下游循环链网。依托“小巨人”,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网络。通过建设一批新的创新基地、众创空间,总量超过5500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聚集,创新产业链网逐步形成。针对众多中小型企业,通过建立区域产业共生网络平台。截至目前,区内已有248家中小型企业加入,完成99组副产品交换对接,实现减少约98.1万吨废物填埋量,增加收入1.58亿元。
      立足政府引导,开发区优化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泰达绿色政策体系”。设立了每年预算为1亿元的“泰达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已向企业兑现补贴约2亿元,鼓励项目800多个。组建“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成为区域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有效支撑。
      
  • 天津港保税区吸引京东跨境电商落户 2016-04-08

      政策利好 “软硬”兼备
      昨日,京东集团与天津港保税区签署跨境电商战略合作协议,京东跨境电商业务板块正式落户保税区。京东集团将以天津港保税区作为跨境电商中心,充分运用天津自贸试验区和天津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政策利好,开展京东全球购的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也是全球市值第四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京东集团已确定在保税区跨境电商物流中心开展保税备货业务,未来将以保税区作为跨境电商中心,进一步扩大规模,逐步形成北方跨境电商物流基地。
      随着本市获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保税区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业务的“软硬件”准备工作。在软件方面,今年2月底,保税区申报的首个报关单经海关审批通过,成为天津市首个跨境电商报关单。3月初,保税区首单跨境电商物品清单申报通过,并完成关检联合放行,意味着保税区跨境电商试单成功。在硬件方面,保税区积极整合海空双港仓库,为重点项目提供资源保证,目前,可提供支持“保税进口”业务的仓储面积合计超过12万平方米。
      
  • 天津港南疆27号通用码头开工 2016-04-01

      新增年设计吞吐能力980万吨
      昨天,被列为本市2016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天津港南疆27号通用码头工程开工建设。该通用码头建成投产后,将与天津港南26号专业化矿石接卸泊位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填补未来腹地对港口金属矿石吞吐能力需求的缺口,有助于港口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天津港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天津港南疆27号通用码头项目总投资14.1亿元,建设年设计吞吐能力980万吨的20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1个和总占地面积约25.15万平方米的码头配套堆场,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南疆区域在天津港范围内矿石作业比重,对实现天津港“北矿南移”战略和“东高端、南优质、北提升”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发挥积极作用。
      
  • 空港经济区两家企业登陆新三板 2016-03-25

      今年一季度,位于空港经济区的天津威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华宇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至此,空港经济区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已达9家。
      据了解,天津威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股本8800万元,主要从事电力节能和电能质量控制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2015年1月至7月营业收入约7000万元。天津华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股本约1.5亿元,是天津机场三大货站之一,其主营业务涵盖航空地面服务、综合物流服务、跨境电商服务等,2015年1月至7月营业收入约4000万元。
      近两年,本市对企业股改上市均有较大力度的奖励政策,企业股改上市意愿逐渐加强,今年,空港经济区已有9家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工作,企业数量和积极性远超往年,2015年完成股改的11家企业中已有5家企业在新三板和天交所挂牌,其余企业也将在今明两年陆续登陆各级资本市场。
      
  • 天津生态城首批入选 2016-03-02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发布
      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中新天津生态城榜上有名。今年,生态城将进一步加快建设旅游项目,计划年内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和活动,并将举办生态城首届旅游文化嘉年华。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天津生态城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航母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古炮台遗址、中心渔港鲤鱼门等人文资源,贝壳堤湿地公园、永定洲文化公园、故道河公园、遗鸥保护公园等自然资源,以及希尔顿五星级酒店、鲤鱼门四星级酒店、新乐汇美食商业街等旅游配套设施。据介绍,今年,生态城将进一步提升旅游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并依托方特欢乐世界、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等重点景区,举办生态城首届旅游文化嘉年华,重点面向京津冀地区的游客推广生态城旅游资源,届时将举办摄影比赛、互动娱乐、体育竞技、民俗文化、休闲体验等类型的多场大型活动。
      
  • 到2020年滨海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500家 2016-03-02

      日前从滨海新区科委获悉,为进一步助推科技企业升级发展,做强、做高、做大科技小巨人,“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将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引进高端人才、打造前沿领域产业集群等10个方面入手,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预计到2020年,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达3.5万家,科技小巨人达1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5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科技企业总量达到120家。
      建立科技领军企业动态数据库
      按照“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有关要求,新区将建立科技领军企业动态数据库,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在十亿、百亿级本土标志性领军企业;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高水平实验室、工程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一批产业创新重大项目;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制定成长路线图。
      在专利创造、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上,有关部门将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对已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确保每年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
      加强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根据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新区将加强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联合实验室,建立高校学生实践基地,聚集储备人才,计划到2020年聚集各类创新人才5000人以上。
      围绕大数据、生物科技、机器人、3D打印、海洋装备等前沿技术领域,制定细分领域专利导航地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人员、高水平研发团队“携项目、带成果”到新区创业。
      建设技术成果交易大市场
      提升国家超算中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对科技企业的创新支撑和服务能力,打造中英生物医药转化基地、中科院工业生物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技术成果交易大市场;聚集和培育一批服务于产业创新、孵化升级的高水平新型孵化器。
      此外提高科技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投资、担保等综合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推广“创新券”政策,由政府为企业购买相关科技服务。
      
  • 中心商务区打造跨境电商“中日新干线” 2016-03-02

      近日,中心商务区企业阔世保达科技有限公司与日本知名企业雅玛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协议。
      据了解,本次合作协议范围涉及跨境直邮一站式服务,称为“中日新干线”。即雅玛多利用其分布于日本,以及北美、欧洲的快递物流网络,将其电商及线下商户的快递包裹汇集到天津自贸试验区,阔世保达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通关操作,并与国内物流无缝衔接,为中国的跨境购物用户提供门到门送达服务。除安全可靠的快递送达服务外,该项目还具有跨境物流状态数据可视化,跨境直邮全程保险等突破性亮点。
      据介绍,在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于家堡将树立跨境直邮服务的新标杆。阔世保达首席执行官张洋表示,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只是阔世保达与雅玛多全面战略合作的一部分,今年4月天津跨境商品电子口岸即将正式上线,随着该平台的运行,双方已开始着手准备在保税备货、海外采购、国内电子商务平台、O2O跨境交易等模式方面的深入协同发展。
      
  • 滨海地铁B1线开建共设22站 2016-02-24

      2020年建成通车 总长31.3公里
      昨天上午,由滨海建投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区轨道交通B1线工程正式进场施工,这是滨海新区即将建设的B1、Z2、Z4三条轨道线路中首个实现开工的项目。
      记者昨天上午在B1线黄港欣嘉园站看到,施工人员已经开始在现场平整土地,为基坑作业打好基础。“整个B1线总长31.3公里,沿线设站点22座,建成后,将贯通新区南北。”滨海建投集团轨道公司副总经理高树东告诉记者,“B1线从南到北穿越了黄港休闲区、海洋高新区、塘沽老城区和中心商务区,这条线路我们采用的是A型车,是本市第一条采用大运量车辆的线路,运能比原来的B型车提高30%,2020年建成时能够满足一天31万人次的客流量。”
      据了解,针对滨海新区特殊的地质及水文结构,B1线在规划中借鉴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经验,采用大口径盾构方式,为后期运营维护预留空间。设计中还将与于家堡高铁站及滨海西站换乘,将在国内首次采用下穿高铁线路的方式建设。高树东表示,建设中最大的难题是在塘沽老城区下穿京津城际延长线,盾构深度将达到了地下41米,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算是国内首屈一指。
      未来,滨海新区的三条轨道线路将在新区核心区内以三角状相互连接并向四周延伸,Z2线还将通往滨海国际机场。到2020年,滨海新区将形成包含高速公路、地铁、轨道交通、轻轨、高铁的完备交通路网。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