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
  • 筹集23亿助力七大领域 2011-07-15

      自全市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以来,滨海新区结合新区实际,紧紧围绕打好“十大战役”等重点工作,精心制订活动方案,完善帮扶措施,细化目标,狠抓落实,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6月底,新区项目服务工作组已走访建设项目270个。其中,反映项目前期问题216个,确定解决194个,已解决181个,解决率达到93%。反映在建项目问题293个,确定解决230个,已解决171个,解决率达到74%。反映竣工项目问题46个,已确定解决45个。一些项目服务组深入项目单位,推动项目解决前期问题、加快建设进度。
      新区企业服务工作组深入企业帮扶服务,不断完善帮扶措施,截至6月底已走访457家企业,反映问题636个,确定帮助解决541个,已解决424个,解决率达到78%。直升机生产基地、大火箭、电力机车、富士康、三星LED、西门子电器传动、长城汽车等企业,通过“调增上”帮扶活动,基本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
      在认真贯彻全市促进经济发展30条措施的基础上,新区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出台了新区12条政策措施,筹集22.7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小巨人、现代服务业、外向型经济、街镇经济、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
      新区共设立24小时开门服务电话(含街镇)114部,截至6月底共接听电话总数5844次。受理企业问题1134个,解决1069个,解决率达到94%;受理群众问题2467个,解决2393个,解决率达到97%。新区各单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帮扶台账,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企业及群众的问题。
      <!--/enpcontent-->
      
  • 滨海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成立搭产业发展平台 2011-07-13

      为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滨海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日前成立。老同志叶迪生出席成立仪式。
      近几年,滨海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已全面进入快车道。今年,新区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植力度,设立1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吸附和聚集了70个大项目好项目,总投资额达414.96亿元,呈现出高起步、有特色、多亮点的发展局面。成立后的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已吸引12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成为会员单位,主要来自新区重点支持和推动的动漫与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和交易业、广告会展业、设计创意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数字内容及影视制作业、印刷复制及版权交易业、文化旅游业等领域。今后,协会将成为滨海新区打造中国北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聚集高地、成果转化基地和信息资源交互平台。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
      <!--none-->
      <!--advertisement code end-->
      <!--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 0ms cost! -->
      
  • 天津滨海新区“一降一升”从重增速转向重民生 2011-07-13

      最近,7个完全符合国家环评标准的项目,在天津滨海新区被要求重新修改设计方案。滨海新区环保局组织专家评审团,为项目达到更加严格的“滨海标准”量身优化设计方案。首批7个“回炉”的项目尽管开工时间平均推迟了一个月,但和最初方案相比,单位能耗和水耗分别降低了15%和5%。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
      <!--none-->
      <!--advertisement code end-->
      宁可牺牲速度也要发展质量。刚刚通过的天津滨海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主动调低了生产总值指标。其中GDP年均增长为17%以上,比“十一五”年均增速降低了5.5个百分点。
      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唐中赋:我们放缓了经济发展速度,是为我们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留出空间。
      相对于适当放缓的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的民生指标则是有增无减,今年,区财政用于教育、医疗的支出同比增长都在40%以上,用于住房、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支出同比增幅高达200%。
      天津滨海新区财政局副局长殷强:2011年滨海新区各级财政安排民生的支出一共是52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35%以上,相应的占整个财政支出的结构来看,达到了80%。
      
  • 将低碳进行到底 2011-07-04

      “APEC低碳示范城镇论坛”召开的间隙,记者前往会场附近的于家堡金融区采访。
      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起到一半或是即将封顶的建筑错落有致,头戴红色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飞扬的尘土中忽隐忽现。站在于家堡金融区展示楼的环形看台上,记者在一位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引导下观看金融区的施工现场,落入眼中的这幅景象似乎与其他建筑工地并无两样。孰不知,这个刚刚启动的亚太地区首例低碳示范城镇项目即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也暗藏“低碳玄机”。
      规划初期即已制定清晰目标
      “于家堡从一开始规划就严格按照低碳标准来进行,”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开展低碳施工技术研究,专门针对施工建设编制了《低碳工作导则》,所有项目的施工建设都会按照这个导则来进行,努力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不仅在整个建设前期我们会考虑低碳,到建设中期,我们还将为施工人员建成低碳的‘建设者之家’。‘建设者之家’完全按照低碳建设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按照低碳施工的管理体系,用科学的方式将低碳进行到底。它不仅为参建人员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专业化的服务管理,同时还可以长期使用,既美化了环境,又降低了能源和物资消耗。现在的工地虽然看起来与其他的工地没什么特别的区别,但是施工的每一个步骤都由一个质量监控体系来管理,甚至施工用了几度电几升水,监控体系都能给你呈现得清清楚楚。”该负责人向记者说。
      成为示范城镇需通过系列测评
      紧接着,该负责人又引导参观人员前往观看展示厅里的大型金融区规划沙盘。望着沙盘上三面环水、高楼林立的于家堡模型,一个生动的现代化低碳都市形象立刻在记者脑中浮现。谁能想象,于家堡,这个即将建成的亚太地区首例低碳示范城镇,原来只是一个产业发展落后、产能低下、生活配套设施匮乏、污染严重、居民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小渔村。
      “当时于家堡通过了一系列评比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测评,最终被选为首例低碳示范城镇。”
      “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是按照与中新生态城不同的理念打造的全方位的低碳城。它很好地体现了天津这个城市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从地下交通设施建设、地下商场开发、楼梯节能循环体系设计,到未来的管理运营都在走低碳这条路。
      从规划开始,到未来运营,于家堡都有一个完全的低碳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可以为今后更多类似的低碳城市或者城镇建设所借鉴和使用。”天津市常务副市长崔津渡在参观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在上午的论坛上,亚太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小林健二也表示,“作为第一个此类示范城镇,于家堡是非常出色的选择,因为它符合所有的标准,而且在我看来,它也有非常清晰的减排目标,它也被认为是采取了最合适的减排措施的组合体。”
      “目前,我们主要在能源节能规划、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低碳生态城镇的示范路线。同时,我们注重将低碳城镇建设、运营管理和产业结构相结合,全力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低碳示范城镇。”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波告诉本报记者。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在规划初期就定义了非常清晰的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目标:到2020年,减排30%;到2030年,力争减排50%。
      “50%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除了一些主要的目标还有一些细化的次指标,包括对可再生能源和未开发能源的使用;包括对绿地的开发,到时要达到50%的绿化面积,增强生物多样性;包括对废水、废物进行循环使用,废水的使用率达到50%;还要对污染进行控制,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达到的标准会高于国家指标或者是天津市的标准。”金融区低碳系统主要设计师、日建设计有限公司YAMAMURASHINJI博士表示。
      未来示范意义还需人的配合
      “目前,第一家低碳技术企业已经落户于家堡金融中心。作为首例APEC示范城镇,于家堡金融中心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的关注。目前美国洛克菲斯财团、THL基金、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等,以及一些国内企业,已与我们达成了合作协议,部分项目已经陆续开工。我们也会为各经济体的社会制造商、技术服务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商机。”李波告诉记者。
      记者在参观时获悉,项目起步区的部分主体建筑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就可以建成。“去年你们来参观的话,这里只有一个大坑,号称‘亚洲第一大坑’。”项目负责人笑言,“现在各个主体功能区都进入了紧张的施工建设阶段并初见成果。今年年底如果再过来参观的话,又会是另一幅场景。”
      “现在已经确定起步区建设采用电厂预热以及冰蓄冷技术,后期根据建设时序和建筑功能,分别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电厂预热等废弃能源。”
      而在论坛上,谈到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时,小林健二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为了能够实现低碳的城市,要将各种不同的措施整合,因为单个的措施在某一个区域可能适用,在其他区域可能不适用。同时低碳目标还要与当地发展目标很好结合。另外,我们希望能够发展智能电网系统,但目前,在中国建设智能电网并不容易。”
      在被问到最终建成的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能起到多大的示范意义时,该项目负责表示,“至于最后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示范城镇的效果,还是要靠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把它打造成一个能够达到预期设定目标的全方位低碳城”。
      在谈到低碳城镇建成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时,亚太能源研究中心研究院的杨秉纯则强调:“低碳城市建设完成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问题。要让居住在这个地区或者在这个地方工作的人对这里的低碳理念有充分的了解。因为只有在这里居住或工作的人充分配合,结合所打造的低碳环境,这个环境的低碳效果才能有序地延续下去。整个环境的有序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尽到他在低碳环节中的责任。”
      
  • 南疆两石化项目同时开工 2011-06-30

      昨天,天津港南疆中国航油石化码头项目和中国航油天津南疆储运基地油库项目同时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环渤海地区及京津两地机场提供航空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物流中转服务。
      近年来,随着天津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天津港南疆港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原油中转基地之一。
      此次开建的天津港南疆中国航油石化码头项目是由天津港与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共同出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3.3亿元人民币,码头岸线总长为560米,将建设2个5万吨级专业化石油化工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600万吨,预计2012年底投产试运营。中国航油集团天津南疆储运基地油库项目总投资12.6亿元,总规划建设罐容100万立方米,将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罐容37万立方米,计划于2012年底投入运营,用以保障首都机场、首都第二机场、天津机场等航油接卸转输和航煤国储为主;二期规划建设罐容63万立方米,计划于2015年底全面建成,用以航油国储、汽柴油商储、大宗化工品商储、保税商储等为主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这个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承担北京、天津及北方区域航煤供应枢纽和国家航煤战略储备任务,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乃至东北亚区域最大的航空煤油仓储转输基地。
      <!--/enpcontent-->
      
  • 于家堡论坛金融大讲堂开讲 2011-06-30

      昨天,由于家堡论坛组委会主办,天津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于家堡论坛金融大讲堂在迎宾馆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津渡会见了出席论坛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middot;阿齐兹,并一同参加了论坛活动。
      崔津渡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阿齐兹一行再次来津表示欢迎。他说,阿齐兹先生在巴基斯坦担任总理时,对中巴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卸任后又继续参与到众多国际事务的协调促进当中,此次来津,希望您利用自己30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对天津在金融创新和金融区建设方面给予宝贵的建议和帮助。
      阿齐兹表示,巴中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我很荣幸能为天津于家堡建设国际金融区的工作尽一份微薄之力,这件事既是挑战也是享受。
      
  • 10生物医药项目5年内产值20亿 2011-06-27

      作为“2011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五个重要活动之一,由市科委、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滨海新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滨海新区与中科院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会”昨天举行,来自中科院8个研究所30余位专家携70个项目向新区40家企业进行项目推介,最终成功对接17个项目,并现场签署了10个项目的合作协议。“新签署的这批生物医药项目将在5年内产生20亿元产值。”中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新建副所长表示。
      此次对接项目内容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诊断试剂、生物酶制剂、生物农药等。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纽伟仕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等14家滨海新区企业与中科院成功“牵手”。合作项目涉及天然抗肿瘤和抗衰老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和应用开发、壳寡糖保健品、木质素肥料生产技术、便携式荧光探针农药残留检测仪等。
      作为滨海新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2010年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年增速达30%。目前,滨海新区已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一批国家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
      <!--/enpcontent-->
      
  • 民用“空客”都装“中国制造” 2011-06-23

      空中客车(空客)中国公司总裁博龙20日在巴黎布尔歇机场展览馆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空客将不断巩固和深化与中国航空业的合作,不断增加“中国元素”,留下更深的“合作印记”。
      空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中国大陆现役空客飞机数量已达689架,占中国大陆现役100座级以上飞机总数的45%。2010年空客在中国的工业合作总值超过2亿美元,到2015年将接近每年5亿美元水平。目前,中国共有六家航空企业直接参与了为空客飞机生产零部件的合作。空客的“中国元素”不断增加,所有空客民用飞机机型目前全部安装有中国生产的零部件。
      博龙说,双方合作的一个最新“标记”是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总装的第50架A320系列飞机本月初交付使用。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被誉为“中欧合作的典范”,是空客和由天津保税区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成的天津中天航空工业投资公司共同创建的合资企业,也是空客在欧洲以外地区的第一条总装线。这一项目2008年9月投产,项目发展完全按照当初的规划顺利推进。
      <!--/enpcontent-->
      
  • 引江直通滨海新区一期管线建设启动 2011-06-17

      昨日上午10时,随着第一根直径2.6米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在西青区曹庄花卉市场南侧施工现场下槽铺设,本市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又一单项——滨海新区供水一期工程输水管线建设全面启动。
      滨海新区供水工程是实现引江向滨海新区供水的骨干工程,主要是向滨海新区核心区、南部石化生态区和西部临空高新片区输送引江原水。目前开始实施的一期工程分为曹庄泵站工程和输水管线工程两部分,计划2012年年底建成,通水后可实现向津滨水厂供应引江原水。
      
  • 200家直升机企业9月聚津门 2011-06-16

      ●作为国际上唯一进行飞行表演的直升机专业展会,将举行医疗救护、海上救捞等主题表演
      ●每两年举行一届,侧重于国际最新直升机整机、发动机等的综合展示
      ●首届天津直博会举办地点在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展区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馆面积1万平方米
      昨日,首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经国务院批准,首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在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举行,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准的国际直升机专业展会。本届博览会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部共同主办,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协办,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法国ABE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中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目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各项筹备工作正在快速有序推进中。
      天津直博会与珠海航展
      将形成互补、错位发展格局
      “作为国际上唯一进行飞行表演的直升机专业展会,天津直博会定位于国际直升机专业展会,每两年举行一届,侧重于国际最新直升机整机、发动机等的综合展示,并举行技术交流、学术研讨和商贸洽谈等活动,将实现与珠海航空航天综合性展的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格局,尽快形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展会。”天津滨海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将为全球直升机厂家提供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国际直升机产业合作与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国际合作进程,提升天津作为中国直升机产业基地的影响力,增强我国包括通用航空在内的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区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
      国内外超过200家企业参展
      据了解,首届天津直博会举办地点在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展区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馆面积1万平方米,直博会由静态展览和飞机动态演示形式为主,在展览期间组织一系列活动:9月14日举行直升机与医疗救护主题论坛;9月15日举行开幕仪式、重点项目签约、滨海新区推介会;9月16日举行政策研讨会、新品发布会;9月15日至18日举行飞行表演活动。博览会面向全球直升机及配套行业招展,将有国际直升机制造知名企业及国内外配套企业200余家参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系统六大板块整体参展,国内外众多直升机将进行整机展示和飞行表演,参加主题论坛、商务洽谈、技术交流的中外企业近1000家,国内外专业观众近6000人,普通观众近20000人。
      组委会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已有152家国内外企业报名参展,包括欧洲直升机公司、美国西科斯基飞机公司、法国赛峰集团、加拿大普惠公司、美国古德里奇、法国佐地亚哥公司、法国赛格公司、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法国萨基姆集团等全球知名航空企业,招展工作计划 6月底完成。届时,飞行表演将采用直升机编队和直升机实训表演等形式,在体现国内外直升机优越性能的同时,尽可能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并将举行医疗救护、海上救捞、救灾救援等主题飞行表演。
      新闻链接
      未来津产直升机
      年产超300架
      近年来,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继2006年5月空客A320项目后,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中航直升机总部研发总装基地、无人机、卫星有效荷载等项目相继落户天津,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去年天津航空航天总产值170.15亿元,已经成为天津的优势支柱产业,这使天津具备了举办国际直升机专业展会的基础条件。
      其中,中航直升机产业基地是天津航空产业的龙头之一,定位于发展中国自主研发民用直升机,将以轻型、中型和重型民用直升机型号为主体,建立覆盖直升机产品的顶层研发、总成、销售、客户支持及通航运营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今年已有两架天津组装的直升机交付客户,预计到2017年中航直升机公司将达到年产各类直升机300架的能力,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民用直升机制造商。
      <!--/enpcontent-->
      
  • 国内最大半导体照明运营中心开工 2011-06-16

      昨日,由中国西部发展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西控勤上运营中心项目,在滨海新区轻纺经济区开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会见中国西部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远东、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旭亮一行,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就进一步扩大合作深入交谈。滨海新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何立峰说,当前,滨海新区已进入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新区的战略地位,发展的强劲态势,各方面的良好环境,既为吸引国内外客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企业拓展领域提供了难得机遇。今天开工的项目,从签约到动建,时间短、速度快、效率高,是我们双方合作的重要成果。希望以此为契机,紧密结合各自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新的合作。我们将全力加强与企业的配合,细致周到全面地提供优质“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在新区的发展中切身感受到舒心、安心、放心。
      陈远东、李旭亮说,滨海新区对项目建设的大力支持,为企业提供的高效服务,确切印证了我们的选择是明智之举。我们要抓紧时间,抢抓进度,注重质量,以项目建设的良好效益为新区发展多做贡献。
      此次开工建设的西控勤上运营中心项目,包括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及环氧树脂封装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6亿元,2012年8月全部建成。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半导体照明生产、研发和运营中心。
      <!--/enpcontent-->
      
  • 天津港润华码头项目合资合作协议签署 2011-06-15

      昨日,天津港集团与和润集团正式签署合资合作协议,将在临港经济区共同建设润华码头项目。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会见和润集团董事长虞松波一行,对客人表示欢迎,对项目签约表示祝贺。滨海新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何立峰说,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是实现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功能区开发,全力打造完整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新区发展的新优势。临港经济区作为重要功能区,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润华码头项目的签约,对完善区域功能,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粮油基地,加快商品集散,促进物流仓储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虞松波说,融入滨海新区,参与国家战略的实施,是和润集团难得的机遇。我们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新区的合作,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见成效。
      和润集团是一家多元化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业务涵盖海洋航运、能源储运、现代物流、粮油加工等众多领域,目前,总资产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按照协议内容,和润集团在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投资27亿元人民币,建设码头项目、粮油加工及物流仓储项目,主要包括大豆压榨、油脂精炼及深加工、生物柴油、面粉、饲料、物流仓储设施及相关配套等。码头项目投资7.2亿元人民币,天津港集团与和润集团分别持股50%。粮油加工及物流仓储项目,由和润集团投资建设。
      <!--/enpcontent-->
      
  • 清水润津门河水动起来 2011-06-08

      “卫津河水流动了!”昨天上午9时许,路过卫津河的行人,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卫津河水流动起来了。原来,卫津河改造昨天正式竣工,新扩建的明珠泵站、海光寺泵站和双峰道泵站从昨日起开始工作,卫津河水第一次实现了活水流动循环!
      昨天是2011年津沽环保行采访活动的第一天。在卫津河岸边,市水务局排管处副处长王令凡向记者介绍说,卫津河是中心城区二级河道,全长11.47公里,从2001年对河道进行改造以来,未进行过大规模河道改造,河内淤泥,河坡破损,特别是卫津河北段的双峰道至八里台桥约1.7公里的河道,成为了“盲肠段”河道,水体无法流动。今年本市对双峰道至八里台桥、气象台路桥至七孔闸两段共计5.6公里的河道进行清淤和整治,整个工程包括打坝、调水、清淤、补水等,特别是通过几个泵站将海河水引入,然后循环一圈后再流入海河,实现了市区内景观河道活水循环,同时对沿河护砌进行了修补,对护岸泥线进行了清洗,使卫津河重新焕发了活力。
      位于第二文化宫对面的护仓河,全长5.4公里,已多年未进行过整治,淤积严重,水质极差。护仓河综合治理和清淤工程被列为今年中心城区清水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工程包括4.1公里河道清淤和1.36公里河道综合治理两部分。近日护仓河综合治理及清淤工程全部完成,随后市排水管理部门对护仓河进行了补水,使这条河实现了岸绿、景美、水清的治理目标,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
      在采访现场,市水务局副局长陈玉恒介绍说,本市从今年开始,投入近百亿元实施清水工程,三年对全市河道全部综合治理,今年本市将综合治理河道33条、160公里,而且让改造后的河水都活起来,实现活水循环。本报记者 张鸣岐
      
  • 再增1亿扶持“小巨人” 2011-06-08

      本市西青区中北镇工业园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通过政策扶持、重点引进和推动转型等措施,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仅过去两年用于科技型企业的扶持资金就达3亿元,今年还将投入1亿元。到目前为止,园区已有190家企业完成网上注册,136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中北镇工业园区制定了《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对在园区注册纳税、主营业务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和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重点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其中,2010年协助企业争取国家、市、区有关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扶持资金2159万元。对8家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扶持资金40万元。为飞乐、锐意泰克、优利康达、津达执行器等8家建立国家级、市级或区级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配比扶持资金120万元。直接对汽车电子、太阳能和新能源材料方面的3家科技型企业,以投资入股的形式予以2450万元扶持。还对建龙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高精度大型传动齿轮及变速箱研发制造基地、高端工业阀门研发制造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美亚汽车等重点项目,从租金、地价、资金补贴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
      为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该园区在招商方面确定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整体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近期新引进的10家企业全部为科技型企业。另外,该园区对具备转型潜力的现有企业,本着“没有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先后扶持15家企业成功转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内预计再转型30家企业。
      <!--/enpcontent-->
      
  • 25亿打造宜居新城 2011-06-08

      作为新区“十大战役”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构筑生态宜居高地以及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奋战300天的总体部署,滨海新区深入开展核心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今年新区投入25亿元,对津滨高速延长线等50条主干道路、1610栋建筑、54个社区、10个公园以及里巷社区和老旧社区等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全力打造精致、大气、洋气、亮丽、富有现代气息和改革开放前沿特色的核心城区新形象。
      目前,新区各项整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今年计划整治的道路、社区、公园的方案设计工作已完成。上海道、东环路等25个道路整修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其中上海道、大连道和津滨高速延长线将于今年7月初完工。盛泰小学、金色阳光小区、银河小区、怡园小区等7个社区改造项目的外墙整修、平改坡等工程已完工。在公园提升改造方面,中新天津生态城永定州公园、汉沽滨河公园、大港湿地公园等5个公园建设正在加紧施工,塘沽南园、汉沽河西公园等5个公园将于近期开工。此外,新区将改造社区里巷工程作为今年环境整治的重点,计划对老旧社区的排水、甬路、庭院灯、绿化、停车位、健身设施、休闲空间、环卫设施等进行整治,力求达到路平、水通、灯亮。
      <!--/enpcontent-->
      
  • “风筝”再起翔生辉新滨海(图) 2011-06-01

      机场效果图
      机场车道效果图
      昨天,备受瞩目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59.2亿元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预计建设工期为3年,建设用地66.64公顷,将按照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0万吨、飞机起降量22.5万架次进行设计。
      在昨天的开工现场记者专访了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扩建指挥部总工程师李昌林,从T2航站楼外形、内部配套及机场未来发展等多方面详解机场二期工程各个组成部分。
      外形:一脉相承 延续“风筝”理念
      早在天津机场T1航站楼起建之时,“风筝”这个设计概念就成为了机场新航站楼外观的代名词。“T2航站楼也将延续‘风筝’理念,不过在建筑形式、屋顶形状、地面支撑上将进行些许变动。” 李昌林说,“T2航站楼位于天津机场第一、二跑道的中心线上,建成后,将接替T1航站楼成为天津机场的‘中心’。”
      记者了解到,仅仅从体量和高度上来说,新建的T2航站楼也超过了T1航站楼,其楼体设计面宽为315米、设计高度为48米,而T1航站楼的这两个数值分别为165米和43米。
      规划:“T2”国内客运 “T1”国际客运
      按照规划,T2航站楼建成后将主要用于天津机场国内客运进出港航班,满足年国内旅客吞吐量170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6120人次的使用要求;届时,现在同时用于国内、国际客运的T1航站楼将主要用于国际客运。
      记者了解到,T2航站楼的整体工程中,新建航站楼的建筑面积为24.8万平方米;在航站楼的空侧还将建设32.2万平方米的站坪,以增加42个客机位、3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服务车道以及供水、供电、供油、消防等配套设施。同时,在航站楼路侧还将建设63513平方米航站区道路、30600平方米航站楼高架桥以及楼前69000平方米停车场。
      李昌林介绍,作为首都机场主要的备降机场,天津机场T2航站楼建成后,将能更好地保证备降,并与首都机场形成互补,对京津冀机场圈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亮点:无人执机柜台 国内首次采用
      记者了解到,T2航站楼内的各类配套设施将比T1航站楼更完善,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将达到国内绿色建筑标准。建成后,楼内将设有办票大厅、出发大厅和到达大厅,并具备商业、餐饮、设备机房、办公、旅客辅助设施等功能,及登机桥、扶梯、电梯、自动步道、行李传输系统等辅助设备。“不过,最大的亮点还是计划在T2航站楼内设计的‘无人执机系统’,它将改变旅客执机、托运行李必须人工操作的现状。如果采用成功,天津机场T2航站楼将成为国内首家使用这个系统的航站楼。”李昌林兴奋地说。
      交通:京津城际及地铁实现“零换乘”
      在建设T2航站楼的同时,位于T2前方的地下综合交通中心也将同步起建。李昌林告诉记者,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的地下综合交通中心,除设站台及部分配套服务设施外,还将起建4万平方米停车场,并引入京津城际列车和地铁M2号线,总投资34亿元。届时,将实现航空运输与轨道交通无缝隙衔接,拉近市区、滨海新区及北京间距离,也将使旅客在机场实现各种交通工具“零换乘”。
      此外,现有机场大道也将向北延长至京津高速公路,实现机场北部地区与机场的联通;向南延至津滨快速路,实现机场南部地区与机场的联系,特别是与滨海核心区的联系。同时,新建成林道延长线外环线至机场大道。
      远期:2040年 T3将建成投入使用
      “十一五”期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幅为27.1%。以201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27.7万人次来推算,到2012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到2020年预计将达2500万人次。李昌林表示,按照远期规划,到2040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到那时T3航站楼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天津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
      
  • 滨海新区传达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2011-05-26

      昨日下午,滨海新区召开区委常委会,认真传达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市委书记张高丽的重要讲话,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主持并讲话。
      何立峰说,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市委书记张高丽的讲话,深刻阐述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津考察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五个结合”,深入分析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对推动“四个注重”的目标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市委全会精神上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何立峰强调,要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深刻认识“四个注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国家战略的着力重点, 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天津和滨海新区走在前列的用力方向。要在认清责任上下功夫,牢记使命,肩负重托,按照排头兵的要求,坚持排头兵的标准,干出排头兵的水平,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寄予的殷切期望。要在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努力在区域开发建设上积极作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积极作为,在深化改革上积极作为,在扩大开放上积极作为,在改善民生上积极作为,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新区特色的路子。要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上下功夫,以解放思想的魄力谋划发展,以胸怀全局的视野统筹发展,以锐意进取的胆识创新发展,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发展,继续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干劲,奋力爬坡越坎,不断创造辉煌,实现更大发展。
      何立峰要求,要把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抓好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各项任务。要加快推进民心工程,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问题,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要努力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enpcontent-->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