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范和指导城市开发建设
规划就是生产力。区委、区政府坚持立足新区、放眼未来,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思路,突出抓好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勾画城市发展的战略蓝图。一是修编完成大港城市总体规划,形成总体与专项、远期与近期、城市与农村、地方与企业有机衔接、完善配套的规划体系,为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确立了基本依据。二是按照生态新城、科技新城、人本新城、文化新城、活力新城的理念,完善提升港东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彰显科学性,注重超前性,做到不留遗憾。三是按照保护性开发、高层次引进、生态型建设的原则,高标准编制官港地区控制性规划,加快打造融生态、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四是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注重效率的原则,以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增强对外联系通道为重点,完善区域路网规划。五是按照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搞好现有城区提升改造规划,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统一。
坚持基础先行,全方位增强城市功能
坚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以高标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建设整体上水平。一是全面推进港东新城建设。全年港东新城建设总投入达到9亿元。海景路、行政区周边道路、十三纬路等一批道路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雨污排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已经完成雨污排管网3.2万米;一批公共设施正在加紧启动,住宅小区和商业等配套设施开发有序推进。二是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投入1760万元,完成了重阳里、双安里、港星里和七邻里等旧楼区整修,整修面积17.2万平方米;按照示范标准,建成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兴华农贸市场。三是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目前,津汕高速大港段基本建成,津港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李港铁路城区段北迁工程开始实施。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改造,总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万象路改造、学府三路西延和葛万路一期改造工程,城区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进一步增强载体功能。石化园区、开发区、港东新城三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新建一批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建设金角西、城区两座220KV变电站和大学城、海景路、港南、建国四座110KV变电站,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电力瓶颈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优化城市环境
坚持发展为要、环保为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宜居的生活环境。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实施绿色屏障工程,建设南环路外侧生态走廊绿化,规划总绿化面积220万平方米,总投资1.76亿元。目前,已经投入4000万元,完成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档次,投资1076万元,完成了学府路绿地景观改造,栽植各类植物108万株,绿化改造面积13.5万平方米。二是大力实施亮化美化工程。投资4000万元,建成了港塘公路、万象路、育贤街、育梁街等路灯工程,新建路灯1500基。完善世纪大道灯光景观体系和迎宾街、胜利街、学府路等主要道路灯光夜景,在主要道路交口新建标志性灯光组团,建设城区西部环城河西岸灯光景观,对世纪广场大屏幕实施升级改造,提升城市夜景品位。实施城区街道综合整修,对双安里、三春里、七邻里等沿街住宅楼和西环路东侧部分单位的建筑外檐、围墙进行整修改造,改善城区市容面貌。
坚持创新机制,高效实施城市管理
坚持把城市管理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创新管理机制,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综合执法,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延伸到街道,使城市环境日常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有机衔接和紧密结合,形成强化城市环境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制度,使城市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把城市环境管理责任落实到驻区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店,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了城市环境卫生的长效化。实施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规范窗口地区和干道两侧的店容店貌,加强户外广告和各类标牌的整治和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秩序,规范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和个体经营摊点的日常管理,取缔道路街巷无照摊贩,加强安全卫生小区建设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