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示范小城镇建设
示范小城镇建设
天津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时间:2010-06-08 09:54
sm(1).jpg
  建国以来,我国实施的重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支撑了经济社会从低水平向现代工业和城市文明的历史一跃,短期内走完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现代化道路。然而,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带来了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这一概念。2010年中央在一号文件的名称中首次用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这是历年所未有的。作为呼应,天津市委、市政府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以不减少耕地为前提,以农民拥护为基础,探索了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为龙头,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截至2009年底,共批准三批29个试点,累计开工农民还迁住宅1300万平米,竣工660万平米,完成投资额约300亿元。华明镇、小站镇等8个试点已建成,14万农民迁入新居,实现了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天津究竟如何破解土地、资金和农民就业等三大难题?又是如何把城市文明和工业精神带进新农村?大城市郊区城市化究竟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天津市建设示范小城镇的第一站――华明镇,看看四万农民与一个城镇的梦想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位于东丽区东北部,区域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原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约4.6万人,西接天津市区、东连滨海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往来便捷。
  作为天津市第一批小城镇建设的试点单位,华明示范镇4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东丽区委、区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惠民、利民的原则,拆除了一个旧华明,建设了一个新华明,实现了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
  
  四万农民与一个城镇的梦想
  
  谈到华明镇近年来的发展,首先要提到的是华明示范镇的建设与发展。
  华明示范镇规划面积5.618平方公里,坐落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机场出口旁,滨海新区空港物流区的对面。在天津市的地图上,它是新增添的小城镇,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已建成休闲绿化带、休闲商业街、九年一贯制学校、市民公园和市民广场等设施,华明约4.2万名还迁农民在这里舒适、便捷地享受到城市生活。
  今年的 51,上海世博会将拉开帷幕。届时,在黄浦江两岸,人们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就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以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等内容展开对话和展示。
   作为本届世博会的两大创新之一,城市最佳实践区旨在展示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的和有价值的实践案例。而华明示范小城镇案例则从全世界87个城市106个有效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展示。
  届时,华明这个紧邻天津滨海新区的小城镇将作为宜居家园主题方面的案例,在上海世博会上向世界展示四万农民与一个城镇的梦想
  
  宅基地换房的先行者
  
  作为天津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华明示范小城镇是该市实施宅基地换房的第一个试点小城镇。
  华明示范镇建设于2006年全面启动。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东丽区华明镇决定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的模式,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打造拥有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
  所谓宅基地换房就是在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下,农民用宅基地按规定标准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实现了社区化居住,而农民原有的宅基地则被统一复垦,保证了耕地的占补平衡。
  通过宅基地换房,有效解决了制约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土地和资金两大难题。华明示范镇原来的12个村共有宅基地12071亩,建设新城镇需占用耕地8427,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农民住宅占地3476,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约40亿元;另外的4951,则规划为经营开发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后,预期收益可以实现小城镇建设资金上的平衡。而建设新城镇只需占用8427亩耕地,通过对农民腾出的宅基地的复耕,可以实现耕地数量的占补平衡。此外,还节约了约4000亩的土地指标。
  华明示范镇的宅基地换房按照以下八个步骤进行:由东丽区政府编制总体规划报市政府审批――组建投融资机构(滨丽公司)负责小城镇建设――市政府国土管理部门下达土地挂钩周转指标――村民提出宅基地换房申请,并与村民委员会签订换房协议,同意率达到村总户数的95%以上――村民委员会与镇政府签订换房协议――镇政府与小城镇投融资机构签订总体换房协议――示范镇住宅建成后,由村委会按照全体村民通过的分房办法进行分配――农民搬迁后,对原宅基地整理复耕,复耕的土地用于归还小城镇建设占用的土地挂钩周转指标。
  从2007年底开始,4.2万华明镇下辖各村的农民陆续搬进集中规划建设的居住社区――华明新市镇,在此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社区建设创新为魂,为民为根
  
  昔日的华明镇,村庄里那条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的乡路,令人们困惑无奈。
  但在今天,宽阔的广场、幽雅的公园,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和影剧院,敞亮的楼房、完备的医疗、优质的教育、健全的养老保障等等,这些以往只能在梦里浮现的城里人的公共服务和生活品位,却已变成了华明人的现实。
  示范小城镇建设,不是农村人口简单地向城镇迁居,而是由农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华明示范镇的建设发展中,着力在小城镇管理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包括:小城镇投融资建设机制创新、小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小城镇管理方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创新、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政策创新。这8个创新,完善了华明模式,创造了一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样板。
  在华明新市镇,根据农民不习惯住高层的特点,建设的楼房多为6层南北通透的板楼,针对上了年纪的老人,还特别设计了带电梯的小高层方便老人上下楼。而作为天津市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镇,华明新市镇的住宅还成规模安装了9000套太阳能热水器。此外,社区内还实现了雨水、中水的回用,并实现了天然气入户和集中供热。
  结合原有的湿地特色,华明示范镇内设计了街心公园和湖面,并保留了原来田埂上的数千株旱柳、果树,突出了田园特色。而一条条主干街区上都建设了公共服务设施,为方便居民进行户外活动,居民下楼不出 300,就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和休闲广场。
  华明示范镇在建设和管理中以创新为魂,为民为根。在管理体制上,改变了原来以村为主的管理方式,建立华明镇街道办事处,负责全镇行政管理;小城镇内以3000户左右为一个社区,300户左右为一个邻里,组建以社区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和邻里以及居民小组为基础,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民间组织相互协调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为方便社区居民子女就学,社区规划建设了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仅一所华明学校就有师生近4500人。同时,规划建设了两所示范型社区幼儿园,满足了居民的需要。此外,还规划建设了社区居民学校,作为培训教育社区居民,提高其就业技能、文化素质的基地。
   同时,在社区里还建有超市、银行、社区医院等服务设施,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以及自行车停放处、农具存放处、储存室、安全防护设备等便民设施。
  
  三区联动,统筹发展
  
  如何让农民搬得进、住得起、能就业,真正在华明过上安居、乐业、有保障的生活,成为华明镇在发展过程中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为此,华明镇按照三区联动的发展思路,按照农民居住进社区,工业生产进园区,农业生产在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着手建设华明工业园区和宅基地复垦农业设施园。
  目前,规划7.33平方公里的华明工业园区,已完成71平的基础配套工程,兴建道路24. 4 万平方米 ,铺设各类管网5.4万延米,污水处理厂、雨水泵站、3.5万伏变电站相继竣工。
  随着华明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3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亿元。中国兵器一机集团城市轨道交通研发制造基地,上海远盛日月湾总部商务园,四川海特集团总部及通用飞机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哈尔滨威瀚电气,山东鲁电电气集团等项目相继落户华明工业园区。开工面积60多万平方米,竣工16万多平方米。预计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400亿元,年纳税额20亿元。
  在占地面积2126亩的华明宅基地复垦农业设施园,规划建设二代日光节能温室542栋,联栋智能温室2栋。目前405栋温室投入生产, 1万平方米 智能联栋温室正在建设中。待项目建成后,预计平均每亩纯收入可超万元,将安置劳动力1500多人。
   2009年,华明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1.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8亿元,三级财政收入184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9元,81%的适龄劳力实现就业。用于社会救济及各项福利2618万元,人均623元。
  为了进一步完善三区联动,统筹发展,做大、做强华明镇的经济实力,华明镇制定了5年规划发展方案,即123工程。到2014年,建设1万亩的设施农业园区;2万亩的城镇居住社区;3万亩的高新工业园区。
  ――1万亩的设施农业园区。在原永和、胡张庄、赤土村、范庄村、南北于堡村,用宅基地换房置换的土地,建设总占地面积1万亩的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通过科学实践,探索以效益农业、精品农业和循环农业为支撑,以内涵发展为特色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新途径。
  ――2万亩的城镇居住社区。在中心镇区建设2万亩的经济繁荣、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镇居住社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占地1万亩的华明新市镇。将紧邻中心区的商务区建成高档商业设施齐全、商务楼宇星级酒店聚集,金融、信息、中介服务完善,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商务集中、商贸发达的高端商业服务中心。
  同时,将把占地面积5000亩的华明新家园,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服务产业发达的高端居住区。并将总占地面积5000亩的明珠花园、李明还迁住宅区、软件园及商品房开发区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3万亩的高新工业园区。在建设开发1.1万亩的基础上,规划总占地面积3万亩的产业特色突出、配套功能齐全的高新工业园区。主要发展航空零部件、输配电设备、车辆制造与研发等行业,引进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高产出、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至2014年,将把高新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节能减排示范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区和以EOD总部港为中心的现代总部经济聚集区。
  
   实现更高标准的安居、乐业、有保障
  
  目前,华明镇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经济实力不够强,财政收入不宽裕,农民人均收入差别较大,医疗保障额度有限。这些不足都要求和鞭策着华明镇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对居民的保障水平和能力,使群众享受到更高标准的安居、乐业、有保障的幸福生活。
  为此,华明镇制定了强镇、惠民”5年规划,到2014年实现“65288”倍增计划和“90233”奋斗目标。
  具体而言,“65288”倍增计划是:
  “6”,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倍,达到190亿元。
  “5”,固定资产投入比前5年累计总和增长5倍,再投入335亿元。
  “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倍,达到26000元。
  “8”,注册企业总量增长8倍,达到3200家。
  “8”,三级财政增长8倍,达到20亿元。
  “90233”奋斗目标分别是:
  “90”,全镇居民四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18岁以下未成年人实现两金――租金和股金。
  “3”,成年人实现三金――薪金、租金和股金。
  “3”,老年人实现三金――租金、股金和保障金。
  宏伟的蓝图已经描绘,伟大的事业踏上征程。意气风发的华明人,坚信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干不成的。为此,华明人将认真贯彻天津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借助滨海新区的开发大势,加快构建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格局,建设123工程,实现强镇、惠民5年规划,向着特色突出、实力雄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华明大步迈进。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