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示范小城镇建设
示范小城镇建设
团泊镇为农民打造“低居住成本的绿色新生活”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时间:2010-06-23 10:14
sm(1).jpg
  建国以来,我国实施重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从低水平向现代工业和城市文明的“历史一跃”,短短数十年内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道路。然而,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生态环保力度薄弱等一系列新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表述。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是天津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有益探索,并陆续涌现出东丽区华明镇、津南区八里台镇、静海县团泊镇等一批典型。其中,团泊示范镇地处素有“候鸟国际机场”之称的团泊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东岸,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的理念,采用了大量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建筑技术和新能源设备,不仅使湖水更清、环境更美,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居住成本有效降低,还通过实施土地资源整合和高标准规划,成功地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发展动力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了一座集现代农业、文体产业和高端物业于一体的团泊示范镇。这种因地制宜的建设开发模式为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又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借鉴的新范例。
  
  一、团泊示范镇项目开发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了解决小城镇建设中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10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通过拆旧复垦出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并以此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从而促进村庄迁并,改善农村居民点生活条件,盘活农村存量土地,推进集约节约用地,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局面。
  天津作为首批“挂钩”试点城市,在实践中开展了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试点工作。在总结第一批“挂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分散农村居民点迁并力度,并确定了第二批“九镇三村”试点项目,静海县团泊镇为试点镇之一。一方面,通过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相应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相挂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居民点迁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
  团泊示范镇建设项目,被列为天津市市级重点工程。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把握住了以下原则:一是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二是尊重农民自愿,请农民参与。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全镇镇域总体规划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为依据,各村有计划稳步推进。四是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二、团泊示范镇项目概况
  
  项目由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与静海县政府、团泊镇政府三方联手打造。团泊示范小城镇项目地处团泊镇区东南部。总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其中安置住宅约43万平方米,配套公建5.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4亿元。建成后将解决团泊新城东区8个村约2800户8200多人居住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团泊新城的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先期建设的文体活动中心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是用于当地百姓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五栋样板楼展示了示范镇所有居住户型,建筑施工过程绿色透明,曾获得天津市建设工程“海河杯”、“市级文明工地”等多个荣誉称号,百姓可完全放心地居住。
  
  三、示范镇建设的新思路
  
  两年多来,他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团泊示范小城镇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建设过程中,他们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思维,开拓出有别于其他示范镇项目的发展之路:
  特色之一: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示范镇建设提供先进的科技保障。
  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研究和应用节能环保建筑技术,在保证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力求降低农民生活成本。采用水源热泵技术配合地热打井供热方式,实现供暖零排放;使用土壤源热泵机组实现了社区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道路不仅应用了太阳能路灯,住宅也采用了技术成熟的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他们综合利用多项节能环保技术,
  可以说在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创新性和突破性。
  特色之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示范镇建设提供有力的民生保障。
  依据天津市新农村建设政策,该项目采取以拆旧村与建新镇挂起钩来,土地和建设资金达到完全平衡的方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和实施,高度重视村民民主参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宅基地换房”办法,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由村民选定其满意的户型,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在选房签订率达到了100%之后,他们再根据户型比例进行还迁房的规划建设。
  特色之三:户型采取精装修标准,为示范镇建设提供新的亮点。
  为了使农民住上“放心房”,还迁住宅房在经过详细规划、精心设计后采取精装修标准进行建设,内外墙、楼地面、门窗、厨房卫生洁具等材料均选用高质量高性能产品,切实保证农民居住质量和安全,有力地推进还迁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
  特色之四:以产业兴镇,增加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为示范镇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团泊示范镇目前共有8200多村民,据统计有2000多人无固定收入来源,他们着力发展社区商贸业和服务业,周边配备团泊农业示范园等相关产业,在集约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即使涌入外来人口也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就业安置需求。他们将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力争带动镇域经济跨跃式发展。
  特色之五:建立四级监管体制,为示范镇建设提供健全的质量安全体系保证。
  为了高质量、零事故完成项目建设,他们建立了施工过程四级监管体制,由代建公司、监理公司负责现场两级质量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定期巡查,业主单位不定期检查,形成四级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严把质量和安全关,通过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严格把控,确保工程创优。
  以上节能环保系统的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使用得到了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多家高校及研究院所的技术支持,团泊示范镇建设被评为建设部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全国150个项目中规模排名第十),天津市绿色住宅示范项目、2008、2009年天津建委绿色建筑示范工程,2008年天津经委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该项目也获取了建设部门可再生能源专项补贴近2000万元,同时百姓入住后,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可减少1350元的生活开支,这体现了让利于民的主导思想。
  
  四、项目采用的新技术
  
  1.地热能梯级综合利用供热技术
  该项目住宅部分以地热流体作为热源供暖,利用板式换热器及调峰等手段充分利用地热流体,降低地热流体回灌温度,同时配合地板采暖,降低热量损耗。项目设计两对地热井同时使用。通过板式换热器后尾水温度取38℃,采用热泵设备进一步提取地热流体热量,地热回灌温度为10℃。地热水经过一、二级利用后,完全可以满足项目的热负荷需求。和传统燃煤供暖方案比较,本项目采用的“地热能梯级综合利用供热技术”初投资比传统方案“传统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年节约运行费用200万元,年节约能源2685.1吨标煤。同时,地热能梯级综合利用供热技术大规模(32.1万平米)应用于住宅小区,在天津市还不多见,该项技术开发应用地热资源供暖,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技术成熟,可复制性强,示范意义显著。
  2.土壤能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
  为保证该项目中5.6万平米配套公共建冬季供热,夏季制冷,同时需要供给生活热水的需求。他们为公建设计了土壤源热泵供热制冷系统,并且在系统中设置一台供热量为52kW的小型涡旋热泵热水机组,用于为配套公建冬季供给部分生活热水,同时平衡土壤温度。根据总冷热负荷并考虑到建筑功能,空调主机选用地源热泵机组GSHP420II型2台,每台机组能量调节范围25%~100%可根据末端负荷自行调节,从而达到更高的节能效果。换热器采用100m垂直双U同程系统,换热器间距5m,材料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聚乙烯(HDPE)管可以保证使用50年以上。由于夏季排热量大,按照满足夏季供冷需求进行地埋管系统设计。该项目采用的“土壤能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初投资比传统方案“普通电制冷+城市热网”年节约运行费用20万元,年节约能源46.2吨标煤。土壤能供热制冷技术是节能效果最好、环境影响最小的新型供暖方式。该技术应用公建设施,实现夏季制冷冬季供暖,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技术成熟,可复制性强,示范意义显著。
  3.大面积利用太阳能资源
  团泊示范镇项目不但部分道路应用了大功率LED太阳能路灯,全部住宅也采用了技术成熟的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综合国内外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及照明技术,省去了配电柜及路灯之间的配线工序,通过自动控制节能,在满足不同时段照明要求情况下降低了功率,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节省电能。经计算每盏灯每年节约电能为900度,每盏灯每年可节约用煤0.315吨,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为0.9吨/年。在太阳能热水利用方面,本项目以每一户为单位安装热水系统,便于今后运行管理和收费结算,解决常规能源消耗过大,创建节能生活不可或缺的热水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4.雨污水收集回用技术
  团泊示范镇部分公建项目大胆尝试雨水利用技术,通过调节池、中水池、雨水池等组成雨水利用系统,将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起来结合建筑周围景观特点设计一套运营费用低、管理便利的雨水利用系统,经处理后用于浇灌花草树木、清洁道路。通过此技术,年可节约用水量1000吨,年运行费用将节约0.3元/?。项目区还建有全地下式污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cass工艺对污水进行技术处理,最终水质可用于改善景观河道及绿化灌溉。
  5.搭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搭建可以为还迁居民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供应,构建用户和电力公司之间的实时交互、反馈平台,保障双方利益。另外,还将准备建立电动汽车充电站,便于电动汽车充电,体现循环低碳的理念。
  五、结束语
  目前,团泊示范镇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为加快建设进度,保证百姓尽早入住,公司员工充分发扬“5+2、白+黑”的精神,努力做到“预期目标不变、工作力度不减、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一月”。随着工程项目的深入开展,他们不断的创新工作思路,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尤其是创新性的采用节能低碳技术降低百姓居住成本和减少碳排放、组织开展创新创效实践、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弘扬和丰富了企业的创新精神以及文化内涵。
  当今世界都在全力推行低碳环保的理念,我国及天津市更是设定了非常重要的节能减排目标,团泊示范镇的建设无疑起到了非常良好的示范性作用,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更是践行了节能低碳的环保要求,势必带动节能低碳技术在今后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应用与推广,为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健康与百姓的安居乐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