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项目动态
项目动态
  • 西站站房巨大穹顶月底完成合龙工程主体高达57米 2010-10-08

      “十一”长假,备受市民关注的西站工程并未停工,施工人员争分夺秒进行建设。昨天(10月8日),记者从施工单位了解到,目前西站站房工程北区屋面结构已经完成了整体提升,南区、中区屋面结构开始拼装,预计本月底完成屋面结构合龙,整个西站站房将于明年与京沪高铁同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屋面结构月底合龙
      据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西站主站房穹顶东西跨度114米,南北总长381米。按照设计标准,站房的穹顶须架设在距离地面57米的高架梁上。“如果在57米高空作业,不仅会造成一定的危险,还费时费力。为了保证在19个月内完成站房建设,站房穹顶的施工采用了先在10米高架层上进行钢结构拼装焊接,再将拼装好的结构提升至57米的高架梁上,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站房工程北区屋面已经完成了整体提升,南区、中区屋面结构开始拼装,预计本月底完成屋面结构合龙。”
      全程采用电脑控制
      据介绍,天津西站站房工程屋面大拱结构总重量超过1800吨,按照部位共划分为三部分,即北区、中区、南区,划以北区、南区、中区的顺序进行整体提升。由于被提升的屋面为拱形曲面结构,提升难度较大,不但提升点设置需要精密的计算,高空对接点较多,提升到位后动态调整难度大。提升过程均由电脑控制,采用液压千斤顶同步控制提升技术,并将激光扫描技术作为动态提升过程的检测手段之一,精确掌握结构变形数据。
      站房主体高达57米
      按照规划,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地上两层、地下三层。地面主要为站房进站候车及相应配套服务、办公设施,地下一层主要为铁路出站厅、换乘厅及车库、蓄车场,地下二、三层是地铁4、6号线站台层。西站主要由中央站房和四角辅楼构成,中央站房由南北进站厅、高架候车厅、地下出站厅及南北联系通道组成。在站房的东西两侧分别设有辅楼,均为四层,主要是旅客购票、商业服务、贵宾服务等用房。站房主体高度57米,辅楼高度20米。无站台柱雨棚最高点18米。
      西站站房的屋顶为优雅的拱形,美观、大气、极具震撼力。使旅客在进站上车过程中感受到充满阳光,开敞、通透的空间效果。同时,57米高面向广场的半圆形空间效果,形式鲜明、独特,非常具有可识别性,白色的编织网状屋顶钢结构将成为本市新的地标式建筑。
      <!--/enpcontent-->
      <!--/content-->
      
  • 本市最大长途客运站动工 2010-09-27

      昨天上午,随着第一根桩基打入地下,市重点工程铁路西站主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站客运枢纽中心站正式动工兴建。该站建成后将实现铁路、长途、地铁、公交的零换乘,成为市区内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备、发车班次最多、客流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站。
      据介绍,西站公路客运枢纽中心站是市委、市政府和国家交通运输部确定的重点工程。该项目坐落于红桥区西青道与复兴北路交口,距天津铁路西站西侧约500米处,中心站总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主站房为框架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客运站内设有3000平方米的候车大厅,150平方米的母婴候车厅,700平方米的售票大厅,售票窗口达到23个。500平方米的行包托运中心和5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处,站前广场为2000平方米,站内停车场占地3200平方米、共有发车位32个,设计日平均旅客发送量2.5万人次。
      
  • 滨海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开工构建南北快速通道 2010-09-19

      从滨海新区建交局获悉,滨海新区综合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环线高速的骨干道路——滨海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工程日前开工。工程预计2012年完工,将构建连接塘汉大的滨海新区南北快速通道。
      西外环高速公路作为新区高速环线西侧重要通道,北起永定新河,止于海景大道,连接塘沽、汉沽、大港,全长37.7公里。工程将跨越海河、永定新河,穿越北环铁路、京山铁路、蓟港铁路、李港铁路、津滨高速、京津塘高速、津滨轻轨等。项目建设采用全封闭、全立交、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主线采用双向6-8车道。全线设特大桥、大桥9座,互通及分离式立交桥11座,涵洞19道,预计2012年底完工。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
      <!--none-->
      <!--advertisement code end-->
      该高速路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加快构筑对外交通、双城间交通和区内交通“三大体系”,落实全市“双城双港”城市空间战略,优化新区路网布局,构建南北快速通道,实现客货分离,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30分钟到滨海(图) 2010-09-16

      备受关注的天津大道建设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国庆节前竣工通车。天津大道建成之后,从外环线至滨海新区只需20多分钟,从小白楼商务区至于家堡只需约30分钟。
      
  • 寻求差异化赢得大市场 2010-09-02

      投资7亿元、列入本市第4批重大工业项目的“芯棒及高合金钢锻件”项目还未正式投产,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就已签下4000吨的订单。“高附加值精品战略”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助推赛瑞公司攻城略地,拿下一个又一个市场。今年,公司全年生产订单饱和,芯棒及高合金钢锻件、冶金、风电及水电等三大类产品年产量将突破3万吨,达到满负荷生产能力。目前,公司不仅成为中国一重、三一重工、宝钢等国内大型企业的合作伙伴,而且成为德国西门子、西马克,意大利达涅利等跨国集团在华首选供应商。
      2009年4月,赛瑞公司投资25亿元,在东丽区滨海重机工业园内建设占地500亩的生产基地,用于芯棒、超重型机加工及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其中,填补国内空白的“芯棒及高合金钢锻件”项目将于本月正式投入生产,年产量达万吨,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芯棒制造基地。明年上半年,制造基地全部竣工投产,年产值将达到30亿元,利税3.6亿元。
      赛瑞公司成立于1992年,原为天津钢管集团提供设备检修、备件修复业务的机修厂。2004年底,按照现代企业模式,组建成立了多元化投资的国有控股公司。短短6年,公司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是国内少数具有制造、加工特大型、重型机电设备的企业之一,在成套冶金设备以及大型水电成套设备和风力发电机以及风电设备部件的设计、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行业后来者,赛瑞公司确定了“主打高端市场、主攻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把自主创新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先后引进了20名各类高端人才,公司把每年收入的3%至5%,
      (下转第2版)
      (上接第一版)作为科研经费投入到研发工作中,静水压力试验机、冷热矫直机和1.5兆瓦风力发电机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列产品相继问世,其中自主研发设计的特殊无缝钢管用HTE-1200型水压试验机在瓦卢瑞克顺利投产,标志着国际上第一台适用于大直径、大壁厚的无缝钢管水压试验设备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该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113项,“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产品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国第三批创新试点企业和本市高新技术企业。
      追求高端、自主创新。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相继投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钢管集团168PQF、460PQF、258PQF项目建设中,赛瑞制造的设备由70%提高到90%,720旋扩管项目机械部分全部由赛瑞完成。特别是在白俄罗斯建设的无缝钢管项目中,承担了多个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实现了本市装备制造业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转变。
      据统计,与2004年相比,公司销售收入提高了4.36倍,总资产增长了15倍,利税总额增长到1.9亿元,比6年前提高了26.35倍。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4.83%。
      <!--/enpcontent-->
      
  • 永定新河特大桥昨完工 2010-09-02

      昨日,随着本市首座、也是华北地区第二大矮塔斜拉桥——永定新河特大桥的顺利完工,由滨海建投集团新区控股公司负责组织建设的塘汉快速路工程基本竣工并具备通车条件。塘汉快速路的建成通车对加强沿线各行政区和功能区的联系,改善滨海新区北部交通不畅的状况、促进新区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塘汉快速路工程北起津汉公路(汉沽西外环),向南跨越津汉公路、永定新河,止于杨北公路北塘立交桥,全长12.74公里,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总投资19.94亿元,是连接滨海新区汉沽、中新天津生态城、塘沽、中心商务区最便捷的重要通道。
      该工程于2008年12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新区控股公司经过日夜奋战,克服了工期时间紧、工程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困难,组织各参建单位通力协作、攻坚克难,以创新的技术和优异的水平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其中,作为工程中的重要节点——永定新河特大桥总长1132.86米,为三跨连续四索面矮塔斜拉桥,是本市首座、也是华北地区第二大矮塔斜拉桥。塘汉快速路还在2009年8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综合检查过程中荣获天津市第一名的成绩,并在今年6月获“市级文明工地”称号。
      
  • 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过半 2010-09-01

      今年前7个月本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20.85亿元,增长34.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2.4个百分点,投资额完成量和增幅在四个直辖市中均位居第一,占全市比重为44%。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在昨天召开的“奋战120天,确保完成工业全年各项目标工作推动会”上介绍,今年前7个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中,地方工业完成1129.61亿元,增长64.7%,其中区县工业完成862.25亿元,增长114.4%,区县工业成为全市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264.4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9%,增长38.9%。
      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截至7月底,本市已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02项,总投资5620亿元,120项重大工业项目已竣工50项,累计完成投资3000亿元,占总投资的52.3%。这批重大工业项目的竣工投产对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年前7个月累计新增产值1564亿元,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5%。
      
  • 雷沃动力提前一月送电 2010-08-31

      昨日,经过国家电网城东供电分公司职工的努力,雷沃动力股份有限公司35千伏变电站提前一个月送电成功,满足了这一位列本市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企业因扩大生产带来的电力需求。
      雷沃动力生产的柴油机,广泛用于汽车、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农机、船舶的动力系统。为打造全球一流的动力平台,雷沃动力在北辰区建设了占地1100亩的全新工厂,以扩大规模,提升生产能力。考虑到由此带来的电力负荷,该企业在园内建设了一座35千伏变电站。接到客户的报装申请后,城东供电分公司立即选派大客户经理全程协调,开展现场勘察、供电方案制订等工作,合理选取电源和电缆路径,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加强客户站建设的验收工作,避免返工引起的工期延误。特别是在接到提前送电的申请后,城东分公司施工人员连续奋战4个昼夜,高速完成了电源线的接入,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能源基础。
      
  • 共建三大燃气热电联产项目 2010-08-31

      昨日,市燃气集团与国电华北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建设津滨、西青、北洋园三大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协议签约后,项目随之启动。
      据了解,这是本市首次开展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为了建设环保型城市,市燃气集团自2003年就推出开发使用天然气空调、实施冷热电三联供战略。此次国电华北电力公司和市燃气集团双方合作开发建设的津滨、西青、北洋园燃气热电联产三大项目,将利用双方优势,实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开发战略,是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推进天津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天津燃气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海河流“金”(图) 2010-08-30

      本市金融城建设项目海河岸边主体建设日前完工,英式风格的楼宇与周边的津湾广场、津塔交相辉映,为海河两岸再添亮丽景色。
      
  • 南港港区发展迈入快车道 2010-08-25

      昨天,从本市有关部门获悉,《天津南港工业区港区总体规划》目前已纳入天津港总体规划中的“一港九区”布局,南港工业区的港区开发建设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展开已进入新阶段。该《规划》由中交一航院有限公司滨海设计所编制,该单位承担南港工业区多个重点项目的设计或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其中包括南港工业区5万吨级航道、建材码头、中俄13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围海造陆、软基处理等一批工程项目。根据规划,南港工业区港区码头计划明年形成运输能力,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南港工业区港区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000万吨、6000万吨和1.6亿吨。
      根据规划,总长约32公里的岸线上,规划了码头岸线的货类分布和功能分布,其中石化泊位岸线约10.5公里、通用泊位岸线约1.8公里。同时,规划还设置了港口支持系统岸线和预留发展岸线。
      按照港区规划分区开发的设计思路,南港工业区港区规划近期开发建设将以液体化工泊位为主。为满足天津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港区建设近期将重点服务于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的发展,以石油及制品运输为主,远期将结合冶金工业的布局,预留大宗散货运输泊位。
      据介绍,在港区航道建设方面,根据规划,近期航道为5万吨级单向航道,中期航道为10万吨级单向、5万吨级双向航道,远期可随南港工业区港区建设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航道等级。
      在天津空间发展规划布局中,南港工业区主要依托天津空间布局结构中的“南部产业拓展轴”,发展方向主要是港口综合物流、临港重化工业和制造业,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地准备,引导重型制造、钢铁和化工等项目的集聚。
      
  • 中海油天津研发产业基地开建 2010-08-25

      昨天,本市第四批重大工业项目之一——中海油天津研发产业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渤海油田的海上石油生产指挥、勘探开发研究、海上作业支持和准备的主要基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实现建设“海上大庆”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据介绍,中海油天津研发产业基地项目位于滨海新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总投资220亿元。项目由南北两区组成。北区为工业设施及作业准备基地,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一期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以海上油田服务作业支持车间和海上装备安全检测、节能减排检测、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业设施为主,计划于2012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南区为科研办公基地,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预计于201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 占领9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2010-08-20

      昨天从中铁十八局集团获悉,该集团刚刚中标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和重庆地铁6号线,总投资约7.3亿元。至此,该集团已成功占领北京、天津、深圳、沈阳、南京、西安、青岛、昆明、重庆等9个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合同额近100亿元。
      中铁十八局集团先后引进10多台盾构机和隧道掘进机,并做大地铁管片项目,从地铁轨道施工到地铁产品制造,培育“多面手”,抢占地铁制高点。日前,地铁管片厂盾构管片最高日产35环,创造天津市最高生产纪录,并先后与天津地铁2、3、9号线签订管片订单。
      
  • 中石油天津天然气管道公司成立 2010-08-19

      昨日,中石油天津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滨海新区举行。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出席并会见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华林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石油长期以来给予天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公司的成立表示祝贺。
      何立峰在会见时,首先介绍了天津和滨海新区的有关情况。他说,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重要方面,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点任务。中石油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龙头,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我们建立了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天津石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公司的成立,对于有效促进能源集约节约利用、优化完善能源使用结构、显著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确保企业生产需要、满足群众用气需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着眼今后长远发展,在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密切合作。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将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以全面、周到、细致的良好服务,支持企业发展,支持项目建设。
      李华林感谢天津市各方面对企业发展给予的有力支持和帮助。他说,我们将借助天津发展的强劲态势,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在壮大企业自身的同时,积极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石油天津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由昆仑能源有限公司代中石油出资,由大港油田公司负责组织实施,与天津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注册资本5亿元。公司主要依托天津市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项目,为天津市域重点直供用户和燃气公司供气,经营范围包括输气管道建设运营,协调安排上游气源向天津供气和天然气的处理、储存、管道输送及相关业务。
      市有关部门和滨海新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见和仪式活动。
      
  • 天津段双线铺轨 2010-08-19

      昨天,京沪高铁天津段铺轨全面展开。
      京沪高铁天津段全长113.69公里,轨道铺设为双基双线同时进行,由中铁十九局和中铁十七局共同完成,预计每天单向可铺轨4至6公里。天津段轨道铺轨将全部集中在天津特大桥上,铺轨范围北起河北省廊坊市,途经天津武清区、西青区等处,止于河北省青县。
      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全线共设置北京、天津、济南、蚌埠、南京、无锡、苏州、上海等21个客运车站,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建成后从北京至上海缩短至5小时以内。
      
  • 天津“长高”(图) 2010-08-17

      高度为336.9米的津塔正在紧张进行外檐玻璃安装,整体面貌已经呈现并成为目前本市最高的建筑。而在它脚下曾经是天津第一高楼,高度为47.47米的渤海大楼则已显得十分渺小。建成于1936年的渤海大楼保持天津第一高楼的纪录近40年,直至1973年被扩建后的百货大楼超越,之后天津的建筑高度纪录被一次次快速刷新。很快津塔高度也将被高银117大厦等新建筑再次超越,天津的天际线正在快速“长高”。
      
  • 7月增速全国第一 2010-08-13

      昨天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经济运行处获悉,7月份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8%,当月在全国各省市增速排位中名列第一,完成工业总产值1389.9亿元,同比增长28.71%;前7个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长25.71%,在全国各省市增速排位中位居第二位,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427.47亿元,同比增长34.27%,比上年同期加快了31.06个百分点,累计净增产值2406亿元,累计实现产销率为97.59%,同比提高1.27个百分点。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分析,一方面得益于大项目好项目投达产带来拉动效应,另一方面全市各区县、滨海新区、工业集团及在津中央企业形成“比学赶”干事氛围,结合“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的开展,全市各职能部门主动下基层,集中解决电煤保障、天然气供给、电力供应等共性问题,有力地保障了企业发展的要素供给。7月份高温高湿天气让全市用电负荷超过1000万千瓦,由于经济运行的组织和调度有力,没有出现拉闸限电,保证了工业经济在高台阶高平台上稳步增长。
      大项目好项目投达产拉动效应明显。截至7月底,全市120项重大工业项目已完工47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工业集团加快发展的效果显现。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