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项目动态
项目动态
  • 市政重点工程投资同比增五成 2009-10-22

      ■ 20项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
      ■ 天津大道完工七成
      ■ 地铁2、3号线站场全面开工
      ■ 新开工住宅四成为经济适用房
      本市城市建设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工作总要求,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市政交通和房地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至9月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43亿元,同比增长51%;交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34亿元,同比增长76%;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15亿元,同比增长16.6%。三项合计达到992亿元。
      市政交通工程建设全面提速。西站枢纽、京沪正线及联络线、地下直径线、蓟港铁路、津秦客运专线和京津城际延伸线等20项重大交通设施工程全面加快建设,征地拆迁已经基本完成,路基完成总量的60%,桥梁工程完成68%。4月底机场二跑道建成投入使用。北港池集装箱码头B段6月24日已建成投入使用。天津港航道拓宽、东疆港基础设施、国际邮轮码头、北港池杂货码头等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津汕高速公路国庆节前竣工通车,新增通车里程52公里,形成本市连接内蒙古和山东等地新的高速通道。国道112、津港、塘承和津宁4条高速累计完成工程土方46%,桥涵完成48%。天津大道、津涞快速、团泊快速已完成工程总量70%;中心城区快速路西北半环和东纵完成道路工程的90%。地铁2、3号线44个站场全面开工建设,其中13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31座地下车站完成围护结构,累计盾构21.4公里,占总量的33%。
      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新开工面积17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累计施工面积52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全市新建商品房实现销售86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5%。前三季度全市经济适用房建设新开工5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1%,占全市住宅新开工面积40%,比重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累计施工面积12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7%,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 金钟河防潮闸枢纽重建工程开工 2009-10-21

      记者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总投资9400万元的中央增量资金水利项目——金钟河防潮闸枢纽重建工程于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明年主汛期前建成生效。届时,该工程将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切实保证新开河、金钟河沿线四区县345.78平方公里区域防洪安全,同时兼顾农田灌溉、城区排污、防潮蓄淡和航运交通等综合功能。
      金钟河上接新开河,起自新开河耳闸,至金钟河防潮闸汇入永定新河,途经河北、北辰、东丽、宁河四个区县,全长36公里,流域控制面积345.78平方公里,是沟通海河干流和永定新河的重要通道。金钟河防潮闸枢纽为金钟河尾闸,位于东丽区永和村金钟河与永定新河汇合处,由防潮闸和船闸两部分组成,是海河干流向永定新河相机分洪及海河干流以北地区农田灌溉、城区排沥、防潮蓄淡和航运交通的控制性工程,主要功能是汛期分泄海河洪水及排沥,保障周边地区汛期安全;枯水季节蓄水防咸,满足沿岸工农业用水需求。该闸始建于1966年,由于年久失修,加之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破坏,该闸主体建筑已出现工程老化、基础沉降严重等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该闸的正常运行,给周边地区行洪安全带来严重隐患。2000年,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该闸进行安全鉴定,鉴定结果为Ⅳ类水闸,急需拆除重建。
      该工程计划总投资9400万元,其中中央增量投资3143万元,计划拆除原防潮闸,在原址新建一座7孔开敞式防潮闸,设计洪水标准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200立方米/秒,计划于明年主汛期前建成生效。
      
  • 永定新河特大桥年底合龙大桥主跨单跨达160米 2009-10-16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作为海滨大道重要结点工程之一——全长1369米的永定新河特大桥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了下部结构的建设施工,进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其他各项重点工程也都在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年底有望实现主桥合龙,预计明年10月可建成通车。
      永定新河特大桥是海滨大道北段二期的关键节点。作为连通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大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最长桩达88米,最短桩也超过60米,最大桩直径达1.8米,工程采用“泥沙分离器”来减少含沙率、钢筋笼整体制作等先进施工工艺,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目前,永定新河特大桥工程已经完成合同总工程量的70%,特大桥下部结构的施工已经完成,引桥上部结构施工也已完成了80%,主桥上部结构已开始施工。据施工计划,海滨大道永定新河特大桥将于2010年竣工通车,作为连通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通道,它将全部按照高速公路的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其中,大桥主跨单跨达到160米,同类桥中为亚洲第三、国内第二。(记者张檬 通讯员王欢)
      
  • 中新生态城首批公屋项目开工 2009-10-16

      10月14日,中新天津生态城首批公屋正式开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立峰在生态城投资服务中心会见了专程来津的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一行,共同出席开工仪式,并考察了生态城建设公寓和生态城污水处理厂项目。
      何立峰在会见时说,自今年8月份中新两国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以来,双方工作团队密切合作,生态城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投资建设。当前,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全力推进包括中新生态城开发建设在内的“十大战役”,务求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和示范区。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加快建设进度,做到又好、又快、又省,共同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傅海燕说,很高兴看到生态城各项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新加坡方面将继续关心和支持生态城建设,不断丰富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城的开发建设。
      公屋是生态城在借鉴中新两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住房模式创新,主要解决生态城内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并为生态城的产业发展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本次开工的公屋共500套,套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强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实行100%精装修。在房屋的设计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大量采取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照明系统、智能供水系统和节能节水器具,具有面积小、功能齐、质量优、价格低的特点。公屋对于探索未来房屋建设模式将起到示范和带动效应,也将成为生态城构建宜居环境、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
      
  • 总投资9400万元天津金钟河防潮闸枢纽重建工程开工 2009-10-14

      记者从 天津市水务局获悉,总投资9400万元的中央增量资金水利项目——金钟河防潮闸枢纽重建工程于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明年主汛期前建成生效。届时,该工程将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切实保证新开河、金钟河沿线四区县345.78平方公里区域防洪安全,同时兼顾农田灌溉、城区排污、防潮蓄淡和航运交通等综合功能。
      金钟河上接新开河,起自新开河耳闸,至金钟河防潮闸汇入永定新河,途经河北、北辰、东丽、宁河四个区县,全长36公里,流域控制面积345.78平方公里,是沟通海河干流和永定新河的重要通道。金钟河防潮闸枢纽为金钟河尾闸,位于东丽区永和村金钟河与永定新河汇合处,由防潮闸和船闸两部分组成,是海河干流向永定新河相机分洪及海河干流以北地区农田灌溉、城区排沥、防潮蓄淡和航运交通的控制性工程,主要功能是汛期分泄海河洪水及排沥,保障周边地区汛期安全;枯水季节蓄水防咸,满足沿岸工农业用水需求。该闸始建于1966年,由于年久失修,加之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破坏,该闸主体建筑已出现工程老化、基础沉降严重等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该闸的正常运行,给周边地区行洪安全带来严重隐患。2000年,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该闸进行安全鉴定,鉴定结果为Ⅳ类水闸,亟需拆除重建。
      为彻底解决该闸的安全隐患,市水务局积极争取中央增量投资,全力推动金钟河防潮闸枢纽重建工程上马实施。该工程计划总投资9400万元,其中中央增量投资3143万元,计划拆除原防潮闸,在原址新建一座7孔开敞式防潮闸,设计洪水标准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200立方米/秒,计划于明年主汛期前建成生效。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1097万元,排泥场排水、导流明渠清淤、围堰基础清淤、河道排水施工、上下游和纵向围堰填筑、船闸修理维护、原闸主体上部结构拆除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
      目前,在市水务局的精心组织和全力推动下,金钟河防潮闸枢纽重建工程进展顺利。各参建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抓住秋季施工的黄金季节,倒排工期,立体作业,交叉施工,全面加快工程建设,确保按期优质完成中央增量投资建设任务,为本市北部地区防洪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 亚洲最大海水淡化项目试供水 2009-10-09

      日前,在津歧公路大港电厂对面,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11.6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内,工作人员正在不断调试设备,开始向10公里以外的百万吨乙烯项目试供水。随着今年七月,这座亚洲最大的海水淡化厂一期正式投产,未来将承担起百万吨乙烯项目全部工业用水。
      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项目由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10.59亿元建设,一期海水淡化能力为日产10万吨,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达到日产15万吨淡水能力。走进生产车间,上千根两米多长、大腿粗细的白管子整齐地排列成一组组方块,海水从下面的透明管子中流进白色管子,这些白色管子就是海水淡化装置超滤设备。经过沉淀预处理的海水进入超滤设备,过滤出的水再经反渗透设备除盐,就得到了淡化海水。目前,该项目一期已有27套超滤设备和8套反渗透设备经过调试具备生产条件,此外,未来随生产规模扩大还将有13套超滤设备和4套反渗透设备投入生产。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这个规模庞大的生产厂里只有40多名员工。这里海水淡化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生产工艺上,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双膜法进行海水淡化,应用新加坡凯发集团最新一代UF膜,具有通透率高、耐高压、采用外压式设计易于清洗等优点。在生产过程中,设备按照模块组合理念设计,可以按照水量需求随时调节水量。
      据了解,天津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后,工业用水将全部使用新泉产出的淡化海水。按产能计算,新泉海水淡化项目产出的淡水除供给乙烯项目和大港电厂外,未来还将提供给南港工业区。目前,在滨海新区,除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项目外,还有北疆电厂、泰达新水源、临港海水综合利用一体化等多个海水淡化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一批实力强、机制新的海洋科技型企业,海水淡化作为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10年,天津将建成中国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装备加工基地,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届时天津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达到日产50万吨,海水淡化年生产能力达1.5亿吨以上,年海水直接利用量达40亿立方米以上。
      <!--/enpcontent-->
      
  • 百万吨乙烯全面转入生产准备 2009-10-01

      9月29日下午,伴随着鞭炮、礼花齐放,由二建公司承建的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生产装置顺利实现中交。至此,天津大乙烯项目中乙烯及其他7套下游生产装置,11套炼油生产装置已全部实现中交,标志着天津乙烯项目由施工建设全面转入生产准备阶段。
      为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今年以来,中国石化集团总部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帮助天津石化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为了确保项目建设安全优质,天津石化分公司结合项目建设安装阶段施工队伍多、交叉作业多、加班加点多、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在原有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项目经理部和项目分部两级HSE 管理人员安全巡检制度,各级安全监督员每天完成现场巡检日报,每月接受巡检考核。重点加大了对高空作业、起重作业、电气焊作业、临时用电、脚手架搭设等环节的检查频次。此项制度实施以来,有效地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确保项目建设关键期不出安全事故。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保证工程建成投产一次成功,在现场管理中,石油化工质量监督总站天津乙烯监督组会同天津乙烯质量部加大了日巡检、周联检、不定期大检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同时,为提高各参建单位创优积极性,他们还创新管理办法,依据《样板工程申报、评选程序》,组织相关部门及监理单位对第4 批申报的样板工程进行现场评选,及时公布评选结果,并对参建单位给予了表扬和奖励。其间,还相继组织开展了三次优秀焊工评选活动,从各施工单位申报的焊工中,依据每名焊工的射线探伤片数、探伤一次合格率、监督抽检合格率和焊接过程中的质量行为等情况,共评选出焊接质量优秀焊工95 名,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整体焊接水平,使工程各节点一次合格率大幅提高,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目前,天津乙烯项目拟配置的新建装置生产人员全部到位,车间全部组建完成,培训工作进入收尾阶段,生产准备工作已全面介入现场。(记者柳悦 宫璐璐 通讯员董波)
      <!--/enpcontent-->
      
  • 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开建明年10月具备入住条件 2009-09-29

      从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悉,作为滨海新区“十大战役”之一,投资近百亿元的渤龙湖总部经济区项目昨日动工,预计明年10月具备入住条件。该项目围绕优美的滨水景致,将建设CEO会所、高端生态居住区、商务商业区等,形成总部机构汇聚、公共设施完善、生态景观和谐的滨海新区活力地带。
      据介绍,坐落在滨海科技园内的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北临东丽湖,西侧为空港产业区,南侧为开发区西区,规划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湖面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中渤龙湖湖区北部及东南部设计有自然形式布局的岛屿,并修建游人码头、水岸步道、鹅卵石滩、亭台桥梁等多项亲水景观元素,充分突出景区的生态特色。围绕人工与自然融合、景观与生态统一的湖景,打造集旅游、商务、研发为一体的渤龙湖总部经济区。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
      <!--none-->
      <!--advertisement code end-->
      据了解,通过精心打造渤龙湖区,将进一步提升周边发展潜力与竞争力,为招揽全球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提供独特的风景资源优势。以湖区为中心,东南侧将建设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总部基地一区,定位于世界尖端企业总部;西北侧规划为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总部基地二区,定位于大中型企业总部基地;渤龙湖以西将由四个地块组成“品字形”规划区,建设总部基地三区、商务商业区和住宅项目等,面向大中型企业总部,同时兼顾小型或者新兴企业总部需求。
      预计明年10月,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将建设完成商业街区、联排别墅等中低密度项目。(记者谷菲)
      
  • 天津港打通南北港区海上便捷运输通道 2009-09-28

      从天津港获悉,9月23日,满载250个集装箱的“新洲2号”轮由东方海陆集装箱公司起航,横跨航道顺利靠泊于南疆煤码头公司,天津港南北疆之间煤炭集装箱海上运输通道开通。据了解,该通道开通后,日倒运量预计达到300余箱,将原有汽车运输路程由近百公里缩短为几公里,运输费用下降了四成。
      自今年8月份开始,因受桥梁施工等影响,原有煤炭集装箱在南疆港区装箱后经汽车运输绕行津南区二道闸再进入北疆港区,运距远,时间长,成本高,成为制约天津港煤炭装箱业务的“瓶颈”。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
      <!--none-->
      <!--advertisement code end-->
      为满足船公司、货主的需求,保证天津港煤炭装箱业务的持续、稳定开展,天津港制订了煤炭集装箱南北疆海上运输方案,决定打通南北港区之间海上便捷运输通道,在天津港调度指挥中心、散杂货业务部的支持下,解决了航道和货源问题。并经天津港物流发展公司、散货物流中心、煤码头、东方海陆、集装箱公司等单位通力合作,解决了船舶租赁、机械设备、装卸工艺等难题,促成南北疆煤炭集装箱海上运输。(记者 张勇智 通讯员 胡志强 杨薏桦)
      
  • 天津南港工业区三大项目同时启动总投资13.3亿 2009-09-28

      9月26日,天津泰达蓝盾集团南港80万立方米油库项目、天凯时代(天津)化工有限公司液体烧碱精制基地项目在南港工业区举行奠基仪式,南港工
      业区标准厂房正式开工,标志着南港工业区首批重点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立峰出席开工仪式,并听取了项目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当日,南港工业区官方网站也同步开通。市发改委、市石化办、滨海新区有关负责人参加。
      首批开工建设项目中,泰达蓝盾集团南港80万立方米油库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主要以石脑油、汽、柴、煤油及燃料油、重油、渣油、重芳烃等的仓储为主要经营活动,年油品周转量800—1000万吨。天凯时代(天津)化工有限公司液体烧碱精制基地项目总投资1500万美元,生产规模10万吨/年,项目投产后年产值约5000万美元。南港工业区标准厂房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包含11栋厂房及物业楼,总投资约2.2亿元,计划2010年11月竣工,主要为以后部分入区企业提供租赁服务。
      作为滨海新区“十大战役”之一, 南港工业区已完成围海面积28平方公里,陆域土回填18.5平方公里,相关配套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综合服务区规划、工业区东围埝展示平台和临时码头已经完成。预计年底前,南港工业区具备交地条件的土地总面积将达26平方公里。
      目前,南港工业区在谈项目30余个,意向总投资约280亿美元,涉及石油化工、热电、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码头运营等多个领域。
      
  • 天津空客机翼厂房竣工空客2010年插“中国翅” 2009-09-24

      “空客天津机翼总装厂房已竣工,10月将开始进行总装工作,明年一季度首架份‘中国造’机翼就将交付。”昨日,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总裁博龙在第
      十三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上表示,预计明年年中就可以看到由空客天津总装厂首架安装“完全中国制造”机翼的A320飞机交付中国客户。
      目前空客天津总装厂总装的A320系列飞机的机翼虽然是西飞制造,但机翼在从西飞出厂后,还要经海路运到英国进行装配。为了降低成本,今年2月2日,空客与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正式签订了空客A320系列飞机机翼总装项目合作协议,西飞成为空客A320系列飞机机翼总装项目欧洲以外的首家供应商。
      据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总裁博龙介绍,西飞空客A320项目机翼总装厂房建设已于8月底在天津竣工,在此总装和经过测试的机翼将直接交付空客天津总装厂,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机翼总装工作将于10月中旬开始,首架份完成总装和测试的机翼将于2010年一季度交付空客天津总装线。
      
  • 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开工 2009-09-18

      9月16日,副市长李文喜会见专程来津考察工作的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一行,并共同出席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渤海水产研究中心奠基开工仪式。
      落户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渤海水产研究中心,是天津市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的,总投资7875万元,建设规模12000平方米,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渔业科研机构,为渤海生态修复、生物养护、资源恢复及其科学利用、滨海新区发展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平台。
      李文喜在讲话中代表市政府对农业部多年来给予天津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客人介绍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情况。他说,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的建设是落实天津市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对指导天津近海渔业资源的增殖开发和海水养殖生产,带动天津水产科技水平提高,促进天津海洋渔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深远意义。他希望双方今后继续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共同开拓海洋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的新领域。李文喜还陪同张桃林一行乘天津渔政船出海考察了渤海渔业资源情况。
      
  • 天津机场2期扩建启动地铁京津城际将引入机场 2009-09-16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未来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货运枢纽之一,同时在空间上与首都国际机场形成空港组团。近日,天津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规划(2009-2020年)》,按照要求,有关部门将加快京津城际机场联络线工程、地铁2号线机场延长线工程、机场大道、津汉快速路等道路工程。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
      <!--none-->
      <!--advertisement code end-->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规划(2009-2020年)》规划范围西起外环线、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和蓟汕高速公路联络线,北起津汉快速路,南至津滨高速公路。按照构建“客货分离,快速疏解”集疏运体系的原则,确定由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等组成集疏运网络体系。按照《规划》要求,有关部门将加快京津城际机场联络线工程、地铁2号线机场延长线工程、机场大道、津汉快速路等道路工程。
      
  • 天津石化“大乙烯”10套新建装置全部建设完成 2009-09-14

      从天津石化获悉,经过两年时间,“大乙烯”千万吨炼油工程日前已经全部建成,工程投产后将使天津石化的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提高到1500万吨,从而成为我国又一千万吨规模的炼油基地。
      百万吨乙烯和千万吨炼油是“大乙烯”的两个主工程。9月9日下午,随着千万吨炼油工程中32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和80万吨/年航煤加氢装置顺利建成,至此,从2007年6月份开工建设的炼油工程区域的总共10套新建装置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已经全部完成。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
      <!--none-->
      <!--advertisement code end-->
      千万吨炼油工程新建装置的炼油能力为1000万吨,加上原有的500万吨炼油能力,天津石化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可达到1500万吨/年,从而成为我国又一千万吨规模炼油基地,每年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成品油587万吨,乙烯等化工原料320万吨。
      目前,工程工作人员正在对新建装置进行各项检查准备工作。
      
  • 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超16亿 2009-09-14

      日前,记者从全市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推动会上获悉:自今年8月份本市全面启动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各区县把示范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当前区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加快园区建设,使园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初步成效。到9月初,区县示范工业园区根据融资方案,积极运作,到位资金已达40亿元,已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超过16亿元。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已签约项目146个,总投资超过230亿元,其中77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各区县高度重视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园区班子建设。各区县结合区域特点,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争时间、抢速度,争分夺秒地做好示范工业园区拆迁、征地等前期建设工作。目前,绝大部分示范工业园区已经基本完成起步区拆迁征地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为示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据统计,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部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共建道路超过60万平方米。其中,东丽区华明工业园区基本完成起步区5.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汉沽区茶淀工业园区基本完成5.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区县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区县示范工业园区,也吸引了一些老企业通过追加投资、扩大规模等方式向示范工业园区集中。在全市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已签约的146个项目中,超过亿元的较大项目占了相当比例。如宝坻区低碳产业区签约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第一期投资30亿元。西青区中北汽车工业区的有色金属材料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学府工业区签约的中德合资传送带项目总投资5000万欧元。
      另外,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达成意向的项目有46个,总投资计划超过430亿元;在谈项目25个,总投资计划超过150亿元。
      
  • 累计完成投资4.3亿主体工程年底竣工 2009-09-14

      从市南水北调办获悉,由本市负责建设管理的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市1段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3.8%。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底竣工,有望于明年汛前全部建成。
      天津干线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一部分,全长155公里,采用无压接有压地下钢筋混凝土箱涵输水,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60立方米/秒。天津境内工程全长24公里,分为1、2两段。1段工程始于武清区王庆坨镇津冀交界处,止于西青区奥森物流园区东侧,全长19.7公里,由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负责建设管理。
      工程开工以来,市水务局、市南水北调办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深入一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组织下,科学安排,合理组织,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天津干线天津市1段工程已累计开挖土方549.8万立方米,基槽成型15.13公里,占总任务量的77.1%;回填土方37.1万立方米,占总任务量的7.3%;浇筑混凝土31.4万立方米,占总任务量的50.9%;完成钢筋制安2.7万吨,占总任务量的50.5%。
      
  • 于家堡金融区启动全面招商 2009-09-11

      昨天,“于家堡之夜——于家堡金融区盛大耀世”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服务中心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津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部分入区企业以及各类金融机构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
      崔津渡表示,于家堡金融区已启动全面招商,将以“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对外招商工作。今年,于家堡金融区将以天津为首站,陆续在欧洲、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进行路演推介,明年将在北美和澳洲展开招商。今后还将举办包括“于家堡论坛”在内的各类金融活动。我们高兴地看到目前有美国、澳洲、日本等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已经注册在于家堡,我们不仅要把金融机构引进来,还要与大家进行合作,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以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塘沽区昨天向美国博龙基金董事总经理劳埃德&middot;琼斯和天津道合金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琦颁发营业执照,标志着这两家企业在于家堡金融区的注册已经完成。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还分别与日本大仓酒店和美国鑫根资本签订合作协议。
      一德期货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期货公司之一,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环境下,其总部从北京迁至天津。一德期货董事长常志武表示,实践证明,迁址天津给了一德期货新的发展契机。一德期货获得了全面结算会员——这一期货业的最高业务资质,同时业务量有了超常规发展,金融创新业务也得到突破性进展,使一德期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天津滨海新区整体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日益壮大的强大支撑。
      劳埃德&middot;琼斯表示,博龙基金在全球4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在中国开拓业务,也希望有机会能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金融支持。看到于家堡金融区的宏伟规划,感到十分兴奋,相信于家堡一定能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