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机构信息  >  直属单位  >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信易贷”助力我市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经研院 时间:2024-10-28 11:06
sm(1).jpg

信易贷”助力我市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壮大民营经济”等重要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信用,优化营商环境;同时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新时代,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发展环境对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助于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我市在2023年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9条措施;2024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融资问题一是困扰我市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痛点,当前我市已初步建成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信易贷”框架体系和运作模式,搭建了“信易贷”平台,它综合运用各类金融科技手段,归集整合中小微企业各类信用信息,并开展信用精准评价,让中小微企业更便捷、更低成本地获得信用贷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助力优化良好的发展环境。由此,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信易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

(一)“信易贷”内涵

信易贷”主要是基于企业信用大数据,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企业开展综合信用评价,让信用好的中小微企业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享受更便捷的贷款审批通道等,实现“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

(二)“信易贷”对中小企业融资意义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易贷有助于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优化地区的营商环境。二是“信易贷”有助于发挥信用惠民便企的积极作用,是信用服务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三是“信易贷”有助于搭建银企“信用”桥梁,是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增信赋能的有效途径。

二、我市“信易贷”受益民营中小企业分析

(一)“信易贷”总体发展现状

1.总体发展概况

天津市“信易贷”平台,即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依托国家“信易贷”相关政策,在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主导下,由天津市金融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联合为天津市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便捷融资贷款的综合融资服务平台。除传统的信用贷款以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平台实时对接票据贴现、保险、保理、融资租赁、担保、供应链金融等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而失信企业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化解企业融资障碍。

截止20239月份,“信易贷”平台累计为民营企业放款户数达到79706家,已入驻金融机构和信用机构均达到54家,累计贷款总额达到累计授信总额达到4479.56亿元。

2.当前发展情况

从区域来看,注册企业以及受益企业获贷金额在各个区分别呈现分散的态势。今年以来,在平台注册企业数最多的区是滨海新区,达到9879家;排在第二三位的静海区和河西区,分布达到2794家和2731家;注册企业数最少的区是和平区,仅有389家,其次是宁河区,仅有845家。在平台申请贷款的企业数最多的区是滨海新区,达到303家;排在第二三位的武清区和津南区,分布达到96家和92家;申请贷款企业数最少的区是和平区和宁河区,分布都仅有33家。在平台申请到贷款金额最多的区是滨海新区,达到219.99亿元;排在第二三位的静海区和武清区,分布达到107亿元和101.22亿元;申请贷款金额最少的区是红桥区,仅有26.66亿元,其次是宁河区,仅有29.58亿元。

1 2024年以来(截止5月底)各区在平台注册企业数分布图示


2 2024年以来(截止5月底)各区在平台申请贷款企业数分布图示


3 2024年以来(截止5月底)各区在平台申请到贷款金额分布图示

(二)受益企业总体情况分析

1.受益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4 受益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图示

从整体上来看,受益企业在三次产业中都有分布,但是收益企业数量分布极不均匀,在服务业中受益企业最多,达到62735家,占到所有受益企业比重的78.7%;其次是第二产业,收益企业达到16735,占比为21%;农、林、牧渔业中受益企业最少,占比仅为0.3%

从具体行业来看,受益企业数量的在行业间的分布也极不均衡。排在第一、二位分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受益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9937家和19621家,占总体受益企业比重分别为25.01%24.62%,以上两个行业受益企业数量基本占到所有企业的49.63%,基本占到一半比重。排在第三位的是制造业,受益企业数量为8596家,占比为10.78%。采矿业受益企业数量最少,仅有4家企业,所占比重仅为0.01%

2.行业所获贷款分布情况

5 行业贷款金额分布情况图示

从三次产业整体来看,三次产业获得的贷款金额分布极不均匀,服务业所获得贷款金额最多,达到3919.60,占到全部行业贷款比重的87.46%;其次第二产业,获得的贷款金额为558.85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为12.47%;农林牧渔业获得的贷款最少,获得贷款金额仅为2.36亿元。

从具体行业来看,各个行业获得的贷款金额也极不均衡。排在第一位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本行业获得的贷款金额为1481.01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为33.05%;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获得贷款金额分别为943.48亿元和552.95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分别为21.06%12.34%;排在第四位的制造业,获得的贷款金额为324.62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为7.24%。采矿业获得的贷款最少,仅为0.07亿元。

3.受益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6 受益企业区域分布情况图示

从整体上来看,受益企业在各个区分布相对比较分散。排在第一位是滨海新区,受益企业数量达到18937家,占全市总体比重达到23.76%。排在第二三四位的分别是武清区、东丽区和津南区,三个区受益企业数量分别为9630家、61116105家,占比分别为12.08%7.67%7.66%。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蓟州区、宁河区和红桥区,三个区受益企业数量分别仅为1801家、1556家和1549家,占比分别仅为2.26%1.95%1.94%

(三)制造业受益企业情况分析

1.受益企业行业分布及利率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在制造业内部受益企业主要分布于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其中装备制造业受益企业数量达到4539家,占全部制造业受益企业的比重达到53.7%;消费品制造业受益企业数量为1715家,所占比重为20.29%。另外,高技术制造业受益企业仅为598家,所占比重为7.07%

从内部具体行业来看,受益企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三者受益企业数量分别为1427家、1351家和629家,占全部受益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6.88%15.98%7.44%。受益企业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的分布数量较少,不足100家。

2.受益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从制造业业类受益企业数量区域分布来看,重点集中于远郊的静海区和武清区,二者企业数量分别为1498家和1462家,占全体受益企业比重分别为17.72%16.87%;其次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是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市内六区受益企业最少。

7 制造业业类受益企业数量区域分布情况图示

从制造业业类受益企业贷款金额区域分布来看,贷款金额最大的是北辰区,获得的贷款金额为90.79亿元,占总体比重为34.89%;第二三位分别是武清区和静海区,获得的贷款金额分别为59.68亿元和44.38亿元,占总体比重分别为22.93%17.06%。市内六区整体获得贷款金额较少。


8 制造业类受益企业贷款金额区域分布情况图示

3.各区受益企业、贷款金额变化情况

从贷款企业数量来看,各个区2022年比2020年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静海区增加的企业最多,增加了584家,其次是武清区增加了432家;河北区和河东区增加的企业最少,仅分别增加了16家和15家。从获得的贷款总金额来看,除武清区出现大幅度的减少外,其他区2022年获得贷款金额都比2020年有所增加,其中,北辰区增加的最多,增加了17.36亿元,其次是滨海新区增加了14.82亿元;红桥区增加的最少,仅增加了0.09亿元。

4.受益企业及贷款区域分布变化情况

从获得的贷款额区域分布来看,2020年,绝大部分贷款都流向了武清区,所占比重达到96.6%,而其他区则相对较少;2022年,获得贷款最多的区是北辰区,所占比重达到23.43%,其次是滨海新区,所占比重为20.14%;市内六区获得贷款金额较少,最少的红桥区,仅占0.13%

从受益企业数量区域分布来看,2020年,主要分布于远郊的武清区、静海区以及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其中武清区的受益企业最多,达到76家,其次是滨海新区,为39家;红桥区最少,仅为1家;2022年,主要分布于远郊的静海区、武清区以及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其中静海区的受益企业最多,达到616家,其次是武清区,为508家;市内六区受益企业较少,其中红桥区最少,仅为11家。

二、“信易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天津“信易贷”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该模式的经济社会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益企业在各产业和区域内部分布不均衡

从产业分布来看,“信易贷”受益企业在三次产业中都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匀。平台成立以来,服务业类受益企业最多,占受益企业总数的78.9%制造业类和农、林、牧渔业类受益企业占比分别仅为10.78%0.3%。从区域分布来看,“信易贷”受益企业在各个区分布比较分散。排在第一位是滨海新区,受益企业数量占全市总体比重达到23.76%。排在第二三四位的分别是武清区、东丽区和津南区,而蓟州区、宁河区和红桥区受益企业占比排在最后。

(二)“信易贷”对实体经济企业的支撑能力不强

从数据上看,我市“信易贷”制造业受益企业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两个传统行业领域,分布在生物医药、信创等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较少,这表明“信易贷”产品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服务能力仍需提升。从其他城市“信易贷”发展经验来看,部分城市拥有针对本地特色产业的“信易贷”品牌,例如重庆开发了聚焦三农的产品链金融产品,苏州拥有医药、环保产业“信易贷”产品。我市以制造业立市,城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拥有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但是,我市“信易贷”平台上缺乏针对先进制造业及重点产业链的特色“信易贷”产品。

(三)线上金融产品与企业需求匹配度有待提高

在我市“信易贷”平台发布的金融产品中,“信易贷”产品种类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调研了解到,企业需求的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企业需求最多的产品利率在4%-5%之间。目前,我市“信易贷”平台发布的信用类金融产品约70余种,大部分产品贷款期限在1年及以内,平均贷款利率为5%-5.5%,因此,“信易贷”在满足大多数企业贷款期限和利率需求方面仍显不足。部分被调研企业反映申请到的“信易贷”额度不高,且与自身的营业收入规模不匹配,希望能够获得更高额度的贷款。

(四)平台功能尚需拓展

在服务功能方面,我市“信易贷”平台功能包括为企业提供融资需求渠道、为银行提供信贷产品展示窗口、为银企提供智能匹配服务等,与其他地方“信易贷”平台相比,服务功能仍然不够丰富。在运行机制方面,我市“信易贷”平台运行机制尚不完善,风险缓释机制相对不足,入驻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比较高、保险、担保机构占比不足。由于民营企业经营风险高且缺乏资产抵押,一旦平台缺乏风险缓释和共担功能,即便获得了贷款渠道,贷款的可得性依然不高,有损“信易贷”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平台信用评价模型有待完善

我市“信易贷”产品种类偏于同质化,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企业采用相近的评级机制,不能根据标准区分企业,不易满足不同企业对资金使用的差异化需求。不同行业领域企业经营发展特点是不完全一致的,如科技领域和农业领域企业发展特点并不相同,如果采用同一种信用评价标准,则信用评价结果难以反映不同行业领域企业的真实状况

四、国内先进地区“信易贷”平台建设经验借鉴

(一)上海

上海“信易贷”平台对上联通全国平台,对下贯通16个区及若干行业、园区子平台,支持各区开展企业信用画像,定制专属特色产品。平台共有标准化数据共享、普惠性产品加工、精准性融资撮合和配套性服务支持四大功能,围绕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和信用服务行业发展,从金融机构、政府、社会公众和信用服务机构等提供服务。一是创新数据共享模式。首批接入全国平台,实现数据全量对接。对接车辆、保险等125项数据字段,连接市场机构。对接是信用平台,打通83个底层数据源。二是创新技术模式。率先打造全流程放贷共性支撑平台,联合银行、数据源单位、第三方技术公司,建立全流程放贷参考标准,提供企业在线授权、银行快速建模、平台产品测试等工具箱。三是积极开展机制创新。创新“并联审批+模型预警+政策优惠”担保模式,联合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中心,服务各区开展“批次担保”线上自动化审贷业务。

(二)重庆

重庆“信易贷”平台共有三农专区、大足五金专区、两江产业链专区、九龙融合创新专区、专精特新专区、医保专区、冷链专区,创新性为市场主体提供产业链融资产品。一是深度挖掘信用数据,通过信用赋能金融。平台通过发展改革、人社、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共享数据,归集了企业的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缴纳、纳税和水费、电费、气费缴纳等情况。并通过建立大数据模型,精准地将上述数据“变”为信用信息。让企业能凭借优质信用获得贷款,降低了贷款门槛。二是推广产业链融资,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向当地农户推广产业链融资,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创新开发信贷产品,服务同一产业链上的市场主体,加速产业发展。三是数字赋能“信易贷”平台,走数字化之路。数字化改革是重庆“信易贷”平台发展的关键,根据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解决问题研究应用场景,将信用数据的监管能力前置到金融服务之中。

(三)苏州

苏州“信易贷”政策鼓励银行依托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地方征信平台,以线上审批形式为主,向轻资产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纯信用贷款。一是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实施方案》,深入推动“信易贷”工作开展,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二是积极推动“信易贷”产品创新。鼓励各市、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信贷品牌,目前已有相知贷、高信贷、园易融等产品上线,精细化、多维度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首创“数字人民币+信易贷”新模式。依托政务、金融等数据建立预授信模型,实现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信易贷”产品,线上全流程放款。

五、“信易贷”服务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总体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按照用户好用、银行管用、政府实用、市场受用的服务理念,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推广“信易贷”模式,加快推动“信易贷”平台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典型企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应用价值,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实现投向更精准更聚焦、审批更快速更便捷、企业融资更优惠更高效等,打造天津特色“信易贷”示范城市,为我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二)对策建议

1.完善“信易贷”长效工作机制

强化“信易贷”工作组织领导,为“信易贷”在制造业领域、重点区域的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定期召开“信易贷”工作推进会,紧紧围绕“信易贷”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信易贷”推动进度缓慢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支持,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建立市区两级协同抓推广的工作格局。二是对重点区域实施正向激励。激发各区“信易贷”工作积极性并纳入各区绩效考核,奖励融资金额大、融资企业多、创新力度大的区域,使“信易贷”成为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三是出台进一步提升“信易贷”平台服务效能实施方案,明确将我市“信易贷”平台打造成为集企业信用画像、信用服务集成、惠企政策导航、融资撮合匹配、营商资讯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2.提升“信易贷”平台服务功能

供金融机构决策参考筑牢风控“防火墙”,推动平台不断迭代升级和完善应用服务。一是贷前阶段展示企业信用立体画像。支持金融机构自主建模,依托“联邦学习”等技术对模型进行训练,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前提,深度整合公共信用数据和金融数据,为金融机构输出评价结果和提供“白名单”服务。二是授信阶段动态监测。通过“生命树”动态监测,以树干、树枝、树叶代表不同评价维度,以生命树的生长状态和树叶颜色变化展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展示企业生命周期画像。三是贷后阶段提供风险预警。对企业失信信息、法律诉讼、行政处罚、税收、水电煤缴纳等情况进行识别、分析、归纳处理,建构起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模型,提供贷后风险预警信息。

3.聚焦重点行业开展特色化服务

聚焦制造业中小企业和重点区域,引导帮助中小微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使其享受“贷得到、贷得省、贷得快”的便利。一是优先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结合我市“1+3+4”产业体系构建,聚焦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和典型企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应用价值,加大对产业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的制造业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二是开发“科技+信易贷”。围绕信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通过利率优惠、专属利率等方式加大“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打造“信用+科技+普惠金融”“信易贷”服务新模式。

4.创新“信易贷”产品应用场景

加速集聚银行类、担保机构、信用机构等机构,全方位拓展信用服务场景。一是创新银行类金融机构产品种类。开展隐私计算试点,安全融合公共数据和市场数据,实现政府端“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银行端“标签数据和模型不出域、数据高效融合计算”,让银行“敢贷、能贷、愿贷”。加快建立首贷、续贷中心,扩大贷款额度范围,采用先息后本等便利还款方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供需双方一键精准智能匹配。二是加快汇集各类担保服务机构。推动信用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入驻,建立多元化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缓释和共担机制,对接系统和构建模型,给予部分企业一定的担保费浮动优惠激励。三是引入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入驻平台。引入信用机构,为有需求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信用评价、风险评估、模型开发、担保支持、法律咨询、宣传推介等全流程、全环节的服务支持,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信用报告、信用评估等服务。

5.加大“信易贷”平台宣传推广和安全保障

加大对平台的宣传推广,引导更多企业通过平台实现融资。一是开展“信易贷”服务民营经济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线下+线上”“信易贷”服务民营经济系列宣传活动,实现民营经济涵盖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各类市场主体宣传全覆盖。线上主要依托官网、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推文、微信群等方式,线下通过面对面的专场宣讲会、广告投放、行政大厅咨询窗口、志愿者到企业主动介绍等方式进行全面宣讲。二是建立“信易贷”平台数据安全等级保护机制。采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安全标识等关键技术,结合数据流动特征和风险,从数据梳理出发、到内控管理中防止敏感及隐私数据泄漏、数据共享全过程审批记录等多维度,构建数据安全合规管理解决方案。三是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对“信易贷”产品最高可予补偿本金的70-90%


参考文献

[1]汪泉 石一彤 刘潇 杨永伟:《信易贷平台:成效、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工程咨询》2023年第2期。

[2]曾光辉:《推进“信易贷”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宏观经济管理》2021年第4期。

[3]余文凯:《推进上海信易贷平台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浙江经济》2021年第3期。

[4]杜奕奕:《信用建设助力提升营商环境研究》,《经营与管理》2022年第3期。

[5]陈淑敏:《推进“信易贷”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现代商业》2023年第3期。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