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办理结果公开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06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8-09-27 13:25
sm(1).jpg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抢救西沽地区历史遗迹 发展天津旅游经济的建议”的提案,经会同市建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旅游局研究答复如下: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保护大运河文化丰富的遗产资源,传承大运河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展示中国文明、保护历史遗产、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工程,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和抓手,统筹规划、区域协同、积极推进。市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市规划、发展改革、交通运输、文化、水务、环保、旅游、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大运河天津段总体城市设计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17年7月初完成大运河天津段“1+8”总体规划方案(即城市总体设计规划和水运航道、水资源利用、道路桥梁、旅游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小城镇、绿化造林、文物保护等8个专项规划)。

  2017年9月,按照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总体原则,我委又组织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和大运河天津段沿线7个区人民政府,以大运河天津段“1+8”总体规划方案为基础,全力开展我市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现状、主要存在问题等基础研究和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保护利用等专题研究工作,完成了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文本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经市领导批示同意后,于2017年12月报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

  在规划编文本研究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我们按照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的总体要求,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 紧紧把握大运河给天津文化经济建设带来重大机遇,研究提出了大运河天津段的规划方案。一是实施分段旅游通航,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结合大运河现状条件和通航实际需求,实行分时、分段、分级的客运旅游通航,整体形成“三带五区二十八节点”的串珠式布局结构,西沽是二十八节点之一。天津特殊的区位造就了河海联运的历史,这一特色在当今可转化为十分重要的旅游价值。“运河——海河——渤海”三水联动发展极大的拓展了天津运河的旅游范围,整合了更为丰富的旅游业态,将“运河游、海河游、海上游”密切联系起来,更加凸显了运河天津段独特的旅游价值。二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利用。西沽地区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认,该地区现有西沽公园、龚望旧居、丹华火柴厂职员住宅、天津市基督教西沽堂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在册,均依法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结合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该地区可以进行整体保护和提升,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延续。同时,强化历史街区布局肌理,延续传统风貌,进行整体提升。保护建筑以民俗展览、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主,其他建筑以传统手工艺、特色餐饮、宅院酒店为主。

  按照国家要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将统筹组织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下一步,我委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国家工作动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组织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抓紧制定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规划,分阶段推进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18年5月28日

  (工作人员:刘丛鹏; 联系电话:23142171)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