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办理结果公开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72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8-09-27 14:02
sm(1).jpg

明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健康天津建设 构建多元办医格局的建议”的提案,经会同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地税)局、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加大实施保障力度方面

  我市对健康服务业工作高度重视,大力组织推动。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健康天津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年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方案,厘清部门责任,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各区切实落实健康天津建设主体责任,分别制定了区域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

  市政府办公厅及有关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我市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天津智能医疗与健康专项行动计划》、《天津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关于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试行)》等数十个健康服务业相关文件,初步形成了健康天津建设政策框架体系。

  二、构建多样化健康服务体系方面

  一是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制定了《天津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和《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2015-2030年)》。形成以5个医学中心为龙头,8个区域医疗中心、9个专科诊疗中心和区县级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589”整体布局基本形成。

  二是推动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单一医疗服务向生命全周期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变。组建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体,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预约门诊及转诊、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基本公共卫生、社区护理、社区康复、家庭病床等服务,覆盖居民生命全周期。

  三是积极推进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按照《关于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试行)》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鼓励养老机构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对养老机构内部设立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加快推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目前我市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有42家,其中纳入医保定点30家。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目前我市签约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有305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签约率为95.6%。

  三、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障服务方面

  一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针对不同类别人群,举办全民健身日、海河国际龙舟赛、“我要上全运”、职工“五一”体育嘉年华等群众体育赛事和联赛活动。推动各行业、各区积极打造“一行一品”“一地一品”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品牌。每年举办市区两级赛事活动200项以上,参与市民近百万人,有效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创建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目前我市已建立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6个市级体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8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涵盖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运动营地、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多类别运动项目,对促进我市健康服务项目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是促进体育医疗产业融合。制定了《天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天津市体医融合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暨“减脂增肌健康体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天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引导大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管理和培训。完善基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站点建设,建设一批街镇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和科学健身指导站点,配备健身器材和体质监测设备,举办健康管理培训班。

  四是健康医疗养生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天津天士力大健康城和天津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已入围第一批国家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

  五是建立医疗联合体。完善“百名医师下社区”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吸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到基层执业或开设工作室,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进行业务指导与全科医生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的制度。出台《天津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支持医师多点执业。

  四、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方面

  我市通过不断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条件、简化社会办医审批程序,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形成了支持社会办医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中为社会办医机构预留床位空间,社会力量举办诊所、门诊部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社会办医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实行规划指标单列并预留空间。在医保、医药、医价等方面,赋予社会办医疗机构更加灵活的政策。支持公立医院与社办机构深入合作,医大总医院、市一中心医院、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市儿童医院等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全方面合作。

  二是提升审批效率。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办医机构落户天津,我市今年推出了民营医疗机构注册登记“容缺后补”办理机制,办事流程缩短80%,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强化监管服务。加强社会办医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医疗欺诈等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秩序,加强管理,加大打击欺诈骗保非法倒药行为,营造良好服务需求和就医环境,促进健康服务有序发展。

  截至目前,社会办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市门诊总量比重超过30%;全市社会办医床位比重增长到20%以上。

  五、政策支持措施引导方面

  一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定期制定发布卫生计生和民政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专门化目录,将居家养老服务、护理服务及日间照料、群众健康检查服务、疾病筛查及预防控制等纳入购买服务范围。向有资质的社会办医机构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按完成项目的数量、质量给予补助。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或服务外包方式,委托社会组织运营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呼叫、家政、配送就餐和生活日用品便利店等服务。对每个照料中心每年12万元运营补贴,目前有176个日间照料中心享受运营补贴。2016年和2017年,河东区、南开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和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5388万元。

  二是加大健康产业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后期补贴等方式,对体育惠民卡、体育俱乐部等符合条件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予以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体育产业的投入,2017年财政给与扶持资金4085万元。发行“体育惠民卡”。为鼓励市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截至2017年底,体育惠民卡总计发行36809张,发放补贴金额73万元。

  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需求

  一是大力宣传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成效。及时跟踪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医联体建设、医保联网、胸痛中心等方面的建设进展情况,及健康产业园建设,第二儿童医院、胸科医院、中医一附院新院建设成就等,体现我市不断优化医疗布局,让百姓就医更加方便,增进更多获得感。

  二是宣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多种媒体,开展全方位宣传,积极传播健康素养核心信息。通过精品讲座、社区讲座、学校讲座、健康志愿服务、网络直播、“健康家庭”评选等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2017年,仅天津广播电视台推出十数个健康专题节目。其中,“天津健康”专栏节目邀请各大医院著名专家讲解相关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予以详细讲解,大力宣讲预防和治疗专业知识。

  以上是对提案的简要答复,下一步我们还将充分吸收您提出的相关建议,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研究具体落实办法,深入推动健康天津战略实施,促进人民群众逐步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身体素质。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丰富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构建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健康天津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2018年5月24日

  (工作人员:戴全意; 联系电话:23142164)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