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对推动我市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委高度重视您的建议,经与市市场监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统计局、市合作交流办、市国资委认真研究后,答复如下:
一、全市经济已导入高质量发展的正轨
2018年,全市各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深入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市经济呈现逐步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6%,增速呈现逐季加快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8.6%,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1%,占比21.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2%、11.9%。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在大力度减税降费背景下,实体经济发展强劲,财源根基不断稳固,税收收入增长0.8%。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新增就业4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均达到进度要求。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度任务全面落实。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钢铁产能大排查大整治,处置僵尸企业365户。全年盘活示范工业园区低效闲置土地2679亩,盘活空置楼宇238.5万平方米。企业杠杆率持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7.9%,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出台新一批降成本政策措施,已出台的降成本政策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约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4.01元,同比下降0.91元。加大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等薄弱环节补短板工作力度,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二)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企业活力持续增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更加深入,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全面落实“天津八条”及61个实施细则,政策效果日益显现。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解决企业问题3.9万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一制三化”改革,落实承诺审批,推行“五减”措施,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平均时限21.2天压减至5.4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90%以上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17项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意见深入落实,清理了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稳步推进国企混改,6家企业实现集团层面混改,125家二级及以下企业完成混改。
(三)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动落实《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完善科技人才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制定我市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打造“双创”升级版。重点打造高质量市场创新主体,强化科技领军企业培育。2018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过560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7900家、规模超亿元科技企业257家,累计认定“杀手锏”、重点新产品超过1000项。
(四)加速培育智能科技产业等发展新动能。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出台支持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一揽子创新政策。推动实施天津市“1+10”智能科技政策,制定落实《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推进实施《天津市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百亿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千亿级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五)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再上新水平。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加快推进安哥拉罗安达铁路中心站枢纽改建工程、塞拉利昂弗里敦港码头扩建等项目。深入推进经贸合作,建设双向产业合作基地,持续推进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法国达赫航空制造等10个产业合作项目签约。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海外职业教育“鲁班工坊”达到7家。自贸试验区“深改方案”获中央批准,128项任务完成84项。自贸试验区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5.1万户,达到设立前历年总和的2.2倍。在全国率先落地允许外资独资或控股开展支线和通用飞机维修业务、实行经营许可“一址多证”、海关税款保证保险模式、取消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仓储时限等创新政策。
当前,我市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新旧动能转换衔接不畅,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属国有企业产出效益较低;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节能环保任务依然艰巨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努力推动加以解决。
二、加快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进步伐
市委、市政府切实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深刻领会重要战略机遇的新内涵,保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机制以及政策体系。同时,不断推动落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
(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去产能。提前统筹严防已化解产能复产,确保真压、真减、真退。坚决打击“地条钢”,严防死灰复燃。继续推动处置“僵尸企业”,全年完成处置300户。去库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商品房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盘活存量资源,加大空置楼宇和示范工业园区低效土地盘活力度。去杠杆。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充分利用兼并重组、优化债务结构、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发展股权融资等途径,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强化金融法人机构内部控制,持续开展金融风险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降成本。继续制定后续降成本政策措施,大幅清理和减免涉企收费,全年再降低企业成本500亿元。补短板。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力争实现国家已批复线路全部开工。打造海绵城市,推进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地下管廊建设。谋划布局5G网络,开展5G试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0所,新增幼儿园学位4万个。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保障机制,新建一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提升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1150个片区、188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39万平方米,全面完成147万平方米的三年棚改任务。提升改造乡村公路5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000户。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降低PM2.5年均浓度,全面治理黑臭水体,开展典型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新建美丽村庄150个。
(二)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实现政府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盘活用好资金,加大资金保障,防止形成“半拉子”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一制三化”改革方案,大幅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企业自主进入、市场深度融合。深化产权保护制度改革,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力争在企业反映较多的产权平等保护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混改,加快实施国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以混改为重点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开展合资合作,打造资本融合、惠及各方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做优做强,设立100亿元的民营企业发展基金、100亿元的民营企业纾困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流动性支持。深化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改革,健全以目录管理、统一平台、规范交易、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深化社会信用体系、电力体制、盐业体制、国有林场和石油天然气等领域改革。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大力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核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园区,优化示范区创新生态。培育1至2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至2家。加大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力度,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合成生物等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出台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建立高质量科技型企业入库机制,开展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000家,新认定科技领军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00家,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900亿元。继续落实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计划,累计推动9000家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培育100个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完善产学研体系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项目落户,对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争取获批立项一批科技重大项目。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加快顶尖、领军人才储备,大力引育急需紧缺人才和优秀团队,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0万人。
(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自贸实验区升级版。扎实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合作,持续提升海空两港功能。支持发展陆桥国际铁路运输,健全国际班列合作机制,打造津蒙俄跨境交通走廊。深度融入中蒙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津蒙东疆物流园、瓜达尔港燃煤公用电厂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对外经贸投资合作,推动扩大双向投资,鼓励外商投资我市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等现代制造业,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加大稳外贸工作力度,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平衡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探索发展二手车出口。加强国际友好往来和人文交流,发挥天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优势,打造“鲁班工坊”天津职业教育品牌。推动《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全面落地实施,积极组织承接国家和市级权限下放,争取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推动出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和《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转型升级的措施》。推动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复制推广。
2019年4月1日
工作人员:何佳
联系电话:2314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