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代表:
收到您关于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小城镇发展的建议,对于帮助我们制定《推动我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大有裨益,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关怀和指导!回顾过去,天津城乡融合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您这样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都饱含着您们的智慧和心血。此次,您提出的建议思路,我们已纳入正在起草的《关于推动天津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后续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将依此继续推出更加深入具体的政策措施。再次向您致以诚挚的谢意,也请您继续关心、关注、参与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现将我市正在拟定的《行动计划》相关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发展思路和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迫切要求,对标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标准,立足国际一流、中国特色与天津实际相结合,以振兴农业农村、实现城乡共荣为目标,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缩小城乡差距为核心,以构建“以城带乡、融合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协调推进为抓手,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形成统筹有力、共享共赢的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二、主要特点
(一)严格落实中央要求对标对表,具有规范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全面落实落地,深化、细化、精准到位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我市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二)促进城乡高度深度融合,建立高标准目标。主要包括:建立京津冀城乡人才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机制;健全京津冀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机制;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机制;建立城乡基础设施统一发展的机制;建立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机制;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新体系;加快土地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落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三)找准问题导向谋求出路,具有针对性。针对您建议提出的“收益洼地”“白璧微瑕”等问题,《实施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任务。此外,为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可操作性,我们在调研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起草了《推动天津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在打通一二级土地市场实施联动开发,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平台公司联合开展区域内土地一级整理工作,开展二级开发。推进城乡人口融合,鼓励改善型人群或有需求人群在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外置业,促进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人流聚集。
三、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党组织对村级事务的领导,健全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全面推行 “四议两公开”、“六步决策法”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和推动城乡统一的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市和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村民自治和社区事务、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等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村级治理机制。创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逐步实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是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体系,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调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健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机制。完善财政、信贷、保险、用地等支撑保障政策。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共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机制。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完善家庭农场培育机制,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四是强化农民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在优先保障涉农资金基础上,完善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快完善农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林地、湿地、耕地作为生态补偿工作重点,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农民生态补偿收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标准。
五是提高产业布局平衡性、协调性和生态化水平。推进产业布局与城镇空间协调发展,以产、城、人、文一体化为目标,将各类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衔接,推动产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率。鼓励区域合作共赢,制定调动区域积极性、放水养鱼政策,建立双向“飞地”经济的财政共享收益分税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功能,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特色乡村和各类园区,建设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
六是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整体水平。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体系建设。强化规划对用地规模、空间结构和开发时序的龙头管控作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七是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市内户口统一登记和自由迁移制度。加强户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金融支持制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快推动居住证长期持有人享有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公共卫生等市民化权利。
八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城乡融合发展。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投身城镇、乡村建设,支持城镇居民下乡投资创业,结合各自特长,发挥智力领头人作用。扶持培养一批乡村工匠、治村能人,增强农民自治本领,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允许下乡人才通过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鼓励各类行业组织或龙头优势企业领衔特色小镇建设运营,挖掘优势资源,提升产业层级,共创高新高质产业的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三、下步工作
您的建议为我委城乡融合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意见,我委将结合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文件要求,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高效发展。
一是构建城乡综合交通体系。以首都为核心,推动京津冀建成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路网建设,打通城镇化与乡村地区的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提升运力、效率和服务辐射质量。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城乡公共交通、市郊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以及繁忙地段改扩建,畅通、衔接公路与城市道路,加密骨干通道,高效连接城市与乡村。
二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完善道路网络系统,提高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结合道路建设和改造,加强各类地下管网建设、改造,推动管线架空入地工程,因地制宜建设综合管廊。加快城乡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实施一批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和蓄引调水工程。
三是指导有关区、镇,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依托“互联网+”、“智能+”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推进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信息网+农业的“三网联动”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四是修改完善《实施意见》,助推我市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与南开大学合作,于2019年6月基本完成我市城乡融合各类核心问题课题研究。以此为基础,我委组成课题组,汲取多地工作经验,反复斟酌、本着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对“十四五”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城乡融合发展给予重点部署和制度安排,提出《天津市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动天津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反复征求三轮意见,涉及16个区政府、市政府序列全部部门及人民银行、市委序列组织部、编办等50多家单位。已基本成熟,近期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最终由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2020年3月30日
工作人员:赵奕飞
联系电话:2314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