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天津市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经会同市商务局、滨海新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您所递交的提案深入分析了我市在发展氢能产业工作的优势、必要性和方向,对于加快我市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吸收并积极采纳。
现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将有关答复意见反馈如下:
一、关于“借鉴国际及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成熟的做法,结合天津及我区的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滨海新区氢能产业的顶层设计,制定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相关金融配套扶持政策”
我市已于2020年1月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将滨海新区、武清区、静海区列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提出,滨海新区将发挥其在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原料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新氢能产业发展。
此外,方案中明确对氢能产业“加大支持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支持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建设,鼓励产业化项目落地,支持车辆推广应用。此外,对吸引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落户和强化金融支持,也均有相关政策。
二、关于“建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瞄准氢能源产业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为突破口,积极扶持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积极参与氢能源产业重大项目的投资”
方案明确,发挥基金引导和助推作用,通过海河产业基金和直投基金作用,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市科技局提出将通过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与工程等扶持手段,布局氢能及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创新。通过项目支持,天津市氢能源企业、高校各类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加大科技支持力度,鼓励氢能源技术创新。通过实施科技计划,在氢能制备、储运、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方面展开科技攻关;依托“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等领军企业联盟、中汽中心燃料电池汽车测评工作组等行业组织,组织召开论坛、工作交流会,进一步推动我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关于“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氢能产业招商工作,补齐产业链上的短板,促进氢能源产业上中下游良性互动发展,促进我区氢能源产业快速和良性发展”
方案明确要求各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委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22年,我市将力争引进培育一批氢气制备和储运、核心技术装备研制、燃料电池研发生产、示范应用和配套服务等企业,初步打造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预计行业总产值将突破150亿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接渤化集团、银隆公司、国氢公司,加快推进氢气供应中心、氢燃料大客车、氢燃料电池等项目进展,并指导中汽研、中电绿源等企业加快氢燃料乘用车的试点运行和氢燃料物流车的示范运营。
市商务局寻找外资氢能产业目标企业,积极联系对接,会同有关区域推动项目。同时,结合市政府推进新动能引育相关工作任务,认真梳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点外资目标企业,特别是氢能产业目标企业,建立国际招商图谱,指导区域开展精准招商。
滨海新区已邀请部分氢能产业链优势企业实地考察,联系相关权威机构。目前,以保税区为主体打造的氢能小镇已储备了一批项目,项目类型涵盖制氢、氢能装备制造、加氢站建设运营、质检等全产业链板块,并已促成部分项目落地。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有关委局和有关区,采取网络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指导推动有关区域,用足用好产业支持政策,力争推动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带动性强的高水平项目,做好招商和项目跟踪服务。
四、关于“建立滨海新区氢能产业示范基地,加速人才引进,培育氢能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制定加氢站建设的审批程序,确定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方案,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方案明确以天津港保税区等区域为重点承接载体,推进氢能示范产业园建设,引导氢能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市人社局将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为抓手,创新政策帮助企业引才,依托项目支持企业聚才,搭建平台助力企业揽才,实行“企业提名单、政府接单办”的引才政策,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组织“津洽会”人才智力引进、“华博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会、“双一流”高校校园专场招聘、人才岗位征集发布等活动,解决人才引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滨海新区十分重视包含氢能源领域人才在内的各类高端人才,积极采取系列措施引进聚集优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方案明确了审批流程、安全监管等责任分工,将按照市领导要求,加快加氢母站和加氢站建设,同时整合企业副产氢资源供应能力,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多元化氢资源供应保障体系。
在试点示范运行方面,我市将打造三个试点示范区,重点在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公交车、叉车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2年,力争开展至少3条公交或通勤线路示范运营,累计推广使用物流车、叉车、公交车等氢燃料电池车辆1000辆以上。
五、关于“在天津港的公共交通、港口工程车辆、船舶业、海水淡化工程、海洋资源勘探工程等多领域,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的应用”
方案明确在天津港区域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叉车、港口机械等示范运营,并在远期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鼓励结合船舶运输等领域拓展氢能产业发展。
六、关于“利用区域内工业副产气资源推进循环利用,开展分布式发电以及热电联供示范项目,加快氢能源在各行各业应用示范与渗透”
我市将有效利用现有工业副产氢产能,加快推进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临港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加氢母站项目。在远期,我们将拓展氢能在船舶运输、无人机、应急电源、通讯基站、储能调峰等领域的应用。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今后的工作。
2020年3月26日
工作人员:刘奎建
联系电话:2314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