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牧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天津服务消费力升级的提案”的提案,经会同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挖掘新契机
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重点加强对国际、区域首店、首发、 体验店、网红店的招商工作,着力引入品牌文化、网红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消费热点,以激活消费市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消费中心城市的部署,我市于今年6月16日至9月16日举办海河国际消费季,这是近年来首次由市政府主办的全市性促消费活动。鸿忠书记和国勋市长高度重视,亲自审定方案,国勋市长出席启动仪式,王旭副市长亲自指挥,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市商务局牵头,制定整体计划,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协调机制,组成工作专班,市有关单位和各区共同努力,协同推进。通过市区联动、政企联手、区域联合,发动全市各大商贸流通企业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较好成效,将海河国际消费季打造成为我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平台。
本次海河国际消费季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需求侧发力,坚持系统观念,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形成消费促进活动常态化运行机制,统筹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促消费活动,延续了1-5月份消费回暖势头,在6-9月份传统消费淡季有力拉动了消费。全市累计开展616津购节、第二届夜生活节、津城美食节、啤酒节、进口商品节等600多场主题促销活动,特别是在今年8月份,面对国内疫情散发的情况,我市商贸流通企业积极迎难而上,大力发展线上消费,有效对冲了疫情造成的影响。本次活动培育了众多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场景,优化了消费供给,释放了消费潜力,激发了消费增长动能,增强了天津市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61亿元,同比增长10%。根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对40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抽样调查显示,6-8月累计销售56.9亿元,累计客流达到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8%和22.4%。
二、夜间经济活跃展现商业新魅力
连续第二年举办“津夜有你·天津夜生活节”,充分利用暑期夜间消费优势,围绕丰富夜生活这条主线,开展了“夜购津货”“夜品津味”“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嗨津城”“夜读津城”六大板块200多项活动。市商务局发布了16个“夜逛津城—热门夜生活商圈”,14个夜间网红打卡点,以及一批有特色、人气足、营业时间晚的酒吧、深夜食堂、休闲沐浴场所、文化演出场馆等;35家夜市聚集商户2200余家,解决就业近1万人次,6月份以来日均客流量达25万人次,日均销售超过100万元,带动周边商场以及沿街店铺销售增长20%-40%;全市各大商场、重点餐饮企业纷纷延长营业时间,纷纷推出新菜品和推出打折等活动,夜晚销售额占全天50%以上。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天津自然博物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全面延长营业时间,组织各大剧院、音乐厅、相声茶馆等举办200多场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音乐会、话剧、相声、脱口秀等;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发布了《地铁生活圈(夜市篇)》宣传册,助力海河国际消费季。
三、重点商圈提质增效释放消费新活力
一是金街商圈重现活力。金街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各大商场借势打折促销,成立商家联盟,打造阿里巴巴口碑街,通过线上发券为线下引流,6-8月份,街区客流量超过2200万,累计销售35亿元,同比增长10%和6%,各大商家销售实现一定增长,如乐宾百货作为一家传统百货商场,本次消费季期间积极打折促销,发放优惠补贴,举办各类活动累计销售6694万元,同比增长11.23%。二是意风区商圈改造聚人气。引入德云社相声馆,及一批特色餐饮,完成灯光、地面、水电等改造,有力提升“城市会客厅”知名度。进入夏季以来,日均客流达到3.2万人次,同比增长50%,10家重点大型餐饮商户消费季期间累计销售1600万,日均销售30多万,同比增长30%。三是佛罗伦萨小镇、文化中心广场、三岔河口等商圈彰显特色。举办全国首届奥特莱斯时尚购物季、乐园嘉年华、万象城6周年店庆等主题活动,多渠道引进国内外优质商品和服务,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活动中展示形象,开设首店,首发新品。销售明显增长,其中佛罗伦萨小镇在消费季期间举办10周年店庆,200多家品牌开展打折促销,6-9月份,累计销售11.4亿元,增长4.9%。
四、文旅消费促进取得新成就
一是积极做好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相关工作。积极开展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根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LBT+067-2017》标准,做好发放申报指南、接受企业咨询、指导申报等相关工作,指导2021年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评定;开展了乡村旅游区(点)的评定,做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相关工作,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好前期组织、中期申报、后期系列宣传报道等有关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市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根据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统计,全市共有市级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区级图书馆19个、文化馆16个。24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在公共文化设施运营中,我市部分公共文化机构探索了政府购买的方式,比如文化中心大剧院、天津图书馆梦娃绘本馆、滨海新区泰达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河西区新梅江文体中心、东丽区阅东方城市书房等,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逐步发展成长,提供了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五、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把握新经济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为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加快构建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数字服务经济体系,我们正在抓紧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二是提供有力政策支撑。我们委托了权威第三方开展了服务业数字化集聚区、主题楼宇、标杆企业的认定研究工作。通过对服务业集聚区、主题楼宇、数字化领军型企业、数字化高成长性企业的多方调研和座谈工作,研究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尽快出台一套认定标准,为我市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用足用好服务业专项资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双中心”建设,聚焦发展新经济,2021年服务业专项资金着重支持了数字服务业集聚区和数字化特色主题楼宇,并组织开展一批数字化企业认定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完成申报,正在积极筹备申报项目的评审工作。
202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