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落实落地的提案”的提案,经会同市民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我委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会同相关部门,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服务场景,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切实解决了很多老年人面临的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老年人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研制工作举措。我委和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牵头,建立由市民政局、市教委等2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开四次联席会议,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形成统筹推进、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及时协调化解成员单位反馈的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字化生活不便利的问题。对标对表国家要求,印发《天津市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举措》,以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的清单方式分解为51条暖心措施,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并举。老年人就医、出行、消费、办事等高频服务场景均保留现金支付、窗口服务等传统服务方式,针对老年人设立“绿色通道”和人工服务专岗,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化解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在兼顾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创新智能服务适老化改造,将各项服务举措普惠到每一位老年人,切实解决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环境和习惯的老年人群体中存在的不会用、不能用、不想用、不敢用等多样化问题。市委网信办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在“津心办”APP上线老年人关爱专区,一站式提供三级医院预约挂号、养老待遇查询、社保医保查询等23项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版面设计以大字版、简洁版为主,方便老年人获取“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为实现智慧养老、智慧适老,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与科大讯飞成立天津市AI银发智能服务平台项目专班,围绕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过程中安全保障、健康管理、随身监护、生活服务、情感关怀等场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感知技术与助老大数据充分融合,打造立体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
三是积极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围绕“健康码”查验、生活消费、政府服务、交通出行等手机软件使用开展“手机课堂”培训,向老年人讲授正确、安全的微信使用方法,宣传防诈骗常识,消除了老年人因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不方便进入公共服务场所的顾虑。天津开放大学在“天津终身学习网”发布“跟我一起玩手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智能手机视频课程,主动走进老年大学分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将智能技术教育与培训送上门,激发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热情。各区社区教育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最新的学习咨询和学习资源,采用直播教学、微视频和图文文章相结合,实时陪伴老年人数字智能学习。天津开放大学还印制学习手册,走进社区发放终身学习卡,指导全市各区社区教育机构加强工作推动,形成全覆盖、立体化的全市智慧助老活动。
四是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充分挖掘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爱老、尊老、敬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及时总结在推动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从我市打造银发智能服务平台和智慧康养社区、全市卫生健康领域便利老年人两个方面形成2个示范案例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专家评审和地方复核,最终我市报送的《科技赋能 智慧适老——天津市打造银发智能服务平台和智慧康养社区》入选全国首批14个优秀案例,并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再次感谢您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一步,我委将按照国家和市有关要求,会同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以任务清单工作台账模式狠抓各项举措的落实,及时总结有效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案例的引领作用。
发挥教育培训在帮助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中的作用,加强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资源建设,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教育支持与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