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办理结果公开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774号提案的落实答复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22-11-22 16:49
sm(1).jpg

王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民营经济人士社群组织作用的提案,经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办、市市场监管委研究答复如下:

一、扩大政务服务范围,加快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近年来,我市制定《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实施方案》,瞄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的建设目标,对全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作出系统设计和工作部署。持续扩大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范围,目前已有13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二、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和商户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3月,我市出台了《天津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已废止),涉及减免税费、就业稳岗、降低成本、金融支持、服务保障等5各方面共27条措施。2021年9月,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包含降低税费负担、降低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援企稳岗政策激励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共16条措施,对降低企业成本,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

一是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月度调研分析机制、常态化监测机制、典型案例通报机制、监督工作机制等,保障《天津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天津市对标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落实,推进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开展营商环境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各区、各部门充分运用“一图读懂”、动画视频开展政策文件解读宣传,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制作“一图读懂”81份1115页、动画视频9份约37分钟,上传惠企利民政策文件、政策解读913条,公布每条政策的相关负责人及联系电话,确保政策兑现“落实到人”。扩大营商环境大讲堂覆盖面和参与度,组织有关部门围绕落实《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措施和最新出台的政策等开展针对性授课,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完成29期营商环境大讲堂录制。

四、优化登记系统功能,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优化企业登记系统功能,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一是通过整合名称自主申报平台、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二是推进市场主体高频事项移动端办理,在“津心办”APP上线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功能,可在线办理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真正实现“掌上办”,进一步为申请人提供便利。三是将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纳入“多证合一”范围,同市场主体登记一并办理。

五、发挥协会资源优势,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全市协会资源优势,进一步服务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一是利用协会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我市关于进一步支持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与北方人才合作开展线上用工招聘活动。近130家企业提供了近600个人才岗位需求,扶持和帮助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三是在原有合作银行的基础上,与光大、兴业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开展个体工商户“痛点、难点、堵点”问需服务,做好调研和调查问卷工作;五是与主流媒体合作,对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进行采访和报道,引导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坚定发展信心。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市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天津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108项任务落地落细,科学编制《天津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政策宣传培训,推进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多渠道加强民营企业社群组织建设,多策并举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2022年9月21日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