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办理结果公开
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50号建议的落实答复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23-11-06 16:01
sm(1).jpg

王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经会同市规划资源局、市电力公司、蓟州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有序发展新能源

以“双碳”战略为契机,着力突破政策瓶颈,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是挖掘风电、光伏开发潜力。以风能、太阳能源为重点,着力突破政策瓶颈,盘活更多资源,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创新风电发展方式,积极推进陆上风电开发,稳妥开展海上风电规划;拓展“光伏+”综合应用领域,打造滨海“盐光互补”等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二是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定期调度重点可再生能源项目,华电、龙源滨海“盐光互补”光伏等项目实现部分并网发电,武清崔黄口镇、西青大寺镇“渔光互补”光伏等项目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7月,全市新能源电力装机达到541万千瓦。

二、保障电网安全和调峰需要

一是积极推动新型储能配套政策实施常态化开展电网消纳能力分析测算,测算“十四五”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带来的系统调节能力缺口情况,研究制定《天津市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我市“新能源+储能”及共享储能配套政策落地实施,在新能源接入系统方案阶段,细化储能设施容量配比、连续时长、工作寿命、循环次数等建设标准,促进新能源消纳水平提升,助力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推动蓟州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储备项目,随即启动生态敏感因素论证和调整相关工作。2022年10月,自然资源部回函同意我市启用“三区三线”最新划定成果,第一时间编制抽水蓄能需求论证报告和纳规申请报告,向国家申请由储备项目调整为重点实施项目。三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积极推动大港电厂关停替代项目,新建2台66万千瓦高效清洁的超超临界煤机。同时,最大程度提升我市电力应急备用和调峰能力,现役机组按国家要求退而不拆作为应急备用电源。

三、加快新能源接网工程建设

一是进一步扩大本地新能能源消纳范围主动应对新能源出力与负荷发展“逆向分布”的客观现实,积极破解局部地区消纳能力不足问题,加快服新220千伏送出工程和鑫泰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将宁河、大港地区新能源清洁电力直接送入负荷中心,推广新能源“集中升压、打捆送出”开发模式,满足资源禀赋较好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开发需求,进一步扩大本地新能源消纳范围和水平。二是持续提升新能源接网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新能源接网服务流程,迭代升级“新能源云”平台3.0功能应用,遵循公开透明、简化流程和提高效率的原则,依托“新能源云”平台为发电企业提供报装、方案、设计、建设、并网、运行、交易、结算等“一站式”优质服务,实现新能源接网服务线上办理率100%。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在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再加力,落实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规模化发展新能源,推动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一是持续做好相关重点项目规划审批服务保障工作,做好电力接入配套工程简化优化审批手续、免申即享、并联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持续做好支持新能源发展相关工作。二是优化新能源开发项目空间布局。按照就近、就地消纳原则,优先鼓励在消纳能力充裕的区域开发新能源项目。三是持续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结合电网调峰和新能源发展需要,在新能源相对集中区域推动集中式共享储能发展,推动储能规模进一步增长,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3年9月25日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