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办理结果公开
办理结果公开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782号提案的落实答复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23-11-06 16:01
sm(1).jpg

牛桂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京津冀协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提案,经会同市城市管理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电力公司、市科技局、滨海新区研究答复如下:

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以“双碳”战略为契机,着力突破政策瓶颈,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是挖掘风电、光伏开发潜力。以风能、太阳能源为重点,着力突破政策瓶颈,盘活更多资源,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创新风电发展方式,积极推进陆上风电开发,稳妥开展海上风电规划;拓展“光伏+”综合应用领域,打造滨海“盐光互补”等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二是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定期调度重点可再生能源项目,华电、龙源滨海“盐光互补”光伏等项目实现部分并网发电,武清崔黄口镇、西青大寺镇“渔光互补”光伏等项目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7月,全市新能源电力装机达到541万千瓦。三是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践行“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实现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的深度融合,推动新增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按照比例配建储能设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优先通过集中式共享储能满足储能配置需求。加快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综合能源系统工作,积极开展蓟州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不断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

二、协同开展能源技术创新

高度重视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工作,依托市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创新主体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合力推进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一是依托科技领军企业重大创新项目,支持爱旭太阳能、空间电源等公司围绕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新型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成果研发和应用,在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叠片式储能产品、三元正极材料、锂碳复合负极材料等开展攻关。二是推动相关单位实施好国家科技项目。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规模电动汽车安全充放电与车—网智能互动关键技术”顺利启动实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荣盛盟固利联合中科院化学所等单位承担的“兆瓦时级本质安全固态锂离子储能电池”项目顺利实施,开发出超薄固态电解质膜大面积连续制备技术,推动储能电池产业发展。

三、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内外互济,打造互联高效的天然气、电力供输配网络体系。一是加快天然气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强化现场协调服务,推动国家管网、中石化、北京燃气LNG接收站等项目分期投产,接续启动国家管网、中石化LNG三期工程建设。二是构建京津冀特高压交流环网。落实“外电入津”战略,推动实施“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构建京津冀特高压交流环网,促进天津电网形成“三通道、两落点”特高压受电格局。目前,“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在开展可研工作。三是优化区域500千伏电网结构。加快落实“十四五”电网规划,投产板桥-滨海第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正式建成天津500千伏双环网,大幅提升500千伏电网潮流转移和疏散能力。依托京津冀特高压电网,推动区域500千伏电网分区分片运行,合理优化省间500千伏电网联络,持续提升电网绿电供应能力。

四、加快构建能源市场机制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动能源市场化转型。一是积极推进绿电交易。2022年我市正式启动绿电交易,交易平台与北京交易中心无缝对接,市场主体可以面向国网交易范围内的发电主体进行“绿电+绿证”的绿色电力交易,2023年度已达成绿电交易达到12.26亿千瓦时。二是持续推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强化政策引导,会同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等部门出台一批政策,助力我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对我市绿色低碳领域的金融支持,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推动我市绿色信贷投放,今年1-6月份,我市企业共发行绿色债券16支,发行金额101.26亿元。加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挥绿色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绿色金融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今年以来围绕研究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推动绿色租赁标准试行等召开三期会议。支持东疆综合保税区建设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试行区,推动出台全国首个融资租赁绿色评价机制。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市将从能源供给、消费、科技、体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一是推动能源绿色供给清洁化。落实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布局发展氢能、储能、地热,加快海晶“盐光互补”等集中式项目建设,力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提高。二是推动能源消费多元化。推动做好我市中长期电力空间布局规划修编,超前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及500千伏电网项目预留国土空间,加快构建一流坚强电网。同时持续完善交易平台建设,促进交易电量进一步提高。三是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化。依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企业、高校和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相关单位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顺利完成相关技术指标,支撑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推动能源体制合理化。不断丰富完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统筹推进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金融机构创新研发应用绿色金融产品,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


2023年9月25日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