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有效扩大内需的建议,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委、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社保局研究答复如下:
天津市已率先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发展银发经济,激活银发人群消费,成为天津市经济增长的新机遇与新动能。您的意见建议,为推动我市银发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引和借鉴意义。我们从政策体系、产业发展、服务提升、环境创造、要素保障等方面着手,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一、加强政策研究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群体消费需求,推动银发人群相关产业发展,我们对各区产业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并分别赴宜昌、南京开展学习,吸收采纳相关专家的建议后研究起草了《天津市银发经济总体布局意见(过程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空间布局、保障措施四部分。以发展银发经济全生态体系为前提,提出了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围绕优化发展环境、科技创新赋能、适老产品制造、培育多元服务和产业融合发展五个方面,细化了18项重点任务。统筹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区域性,谋划了我市银发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并按照各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同时确定了责任分工,提出了组织协调、土地、人才、资金等保障措施。
我市《意见》起草过程中,积极与国家进行沟通衔接,一是在国家的指导下,将静海区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园作为主攻点,进行重点打造;提升质量高度,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中高端适老产品研发制造。二是主动参与国家层面印发经济政策的研究制定,恳请国家在银发经济规划布局工作中,对我市多关注多指导,在重点园区打造、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谋划产业集群
(一)充分挖掘养老服务产业。市内六区依托丰富的服务业资源,加快银发经济服务业多元化载体建设,推动适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打造银发服务产业核心区。积极发展中西医诊疗、康复与护理、健康信息、健康体检等健康养老服务,持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深化医养融合发展,加快高端医养结合中心建设。推动和平区打造建设和悦家区级综合养老服务基地、中医医疗、老年教育等产业集群。
(二)培育壮大智能健康养老产业。通过深化“1+X+N”区校院企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博士创业园、南开大学科技园和天津大学科技园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开放社区、医院、养老机构等试点场景,推动智能化适老科技成果孵化应用。落实《南开区加快推进新动能产业发展的支持措施》,强化政策支持,促进智能健康养老领域科技企业加速汇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九安医疗致力于智能医疗装备研发制造,自主研发的糖尿病诊疗“O+O”模式实现了我国慢病控制领域“从0到1”的突破;国高新企业嘉思特华剑为国内首家生产人工髋膝关节的全系骨科植入器械供应企业,3D打印骨小梁组配骨柄产品市场份额全国领先;高技术含量初创企业钧晟科技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医学康复设备突破了国际技术封锁,斩获世界机器人大赛技术赛两项冠军。
(三)推动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以康宁津园养老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推动合作示范区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示范区养老服务体系。康宁津园作为合作示范区的新型养老综合体项目,建设有老年公寓(含3个生活服务岛)、泊泰医院等软硬件康养设施;实施定期巡诊、健康教育等8大健康管理干预措施,使老人延缓衰老。该项目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获得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其“医养结合新模式”受到国务院表扬。
(四)围绕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建设。结合“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养老相关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增强养老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内驱力。截止目前,我市已建设多个高品质、高能级的现代产业园区,其中滨海新区信创谷、西青集成电路、北辰绿色新能源装备、武清高村云数据应用等10个市级产业主题园区,成为我市培育认定的首批市级产业园区。
三、创新服务业态
(一)积极培育老年健康用品领域示范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健康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产品制造业融合发展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落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相关企业老年健康用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培育壮大我市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在老年健康领域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
(二)加大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着力培育大健康等新兴业态。支持重点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和创新,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引进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加快推进智慧医疗,支持移动医疗设备、穿戴医疗设备、家庭健康产品等智慧医疗产品的研发。我市津南区以双港工业区、津南经济开发区为重点,以阳权医疗、中盛海天等为核心,打造医疗器械、生物医药2个细分领域产业集群,目前有天津崔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老年用品生产企业,产品涵盖电动升降坐便辅助器、防褥疮褥垫、老年人尿不湿、护理服、电动可升降洗浴床、折叠式轮椅、抗菌水凝胶、助行器、悬吊训练系统等多个品类。
(三)探索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鼓励企业开发符合银发人群需求、年龄特点的旅游产品,打造若干银发人群精品旅游线路。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快适老化建设和改造,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旅居养老旅游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北二堡文化旅游村与康养相结合,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有限公司和天津华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天津北二堡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全镇资源,推进“十堡联动”发展康养产业。
(四)培育老年人消费市场。制定印发《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康养消费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大规模老年人群体市场优势,提升供给体系对康养市场需求适配性,推动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示范企业、示范基地,促进康养消费产业链建设,引导康养企业集群发展,形成特色康养消费产业。积极主动向部委央企央院争取资源与合作,津南区、滨海新区2个区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
四、创造宜居环境
(一)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家庭照护者培训,增强家庭照护能力,让困难老人、失能老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配套,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引导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自身定位合理延伸服务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期上门、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的个性化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多种业态和经营模式。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养老设施建设与规范化运营管理,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促进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
(二)持续提升老年健康保障。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不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稳慎开展职业年金委托运营,天津作为先行城市,全域开展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老年人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工作。强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各环节时限管理,提升转移接续便利度。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各项保障待遇公平适度,切实发挥梯次减负功能。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三)持续助老跨越“数字鸿沟”。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针对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优化交通出行、就医、消费、政务服务方式,推进智能产品与应用服务适老化改造,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便,让老年人享受更多的智能化成果和更加完善的传统服务。
(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提升老年人抵御欺诈销售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涉及老年人纠纷化解,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畅通多元主体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渠道,引导老年人及其代理人依法维权。加强老年产品生产、销售领域质量监管,提升老年用品质量安全水平。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五)助力老年人重新就业。开展就业服务,引导和保障有求职意愿的老年人有序就业、安全就业。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有劳动意愿且尚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老年人,提供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在为老年求职者搭建有效再就业服务平台方面,开发运行天津市就业岗位信息归集系统平台,归集全市有用工需求的单位岗位信息面向全市公开发布,其中包含部分无年龄限制的岗位信息。
五、强化要素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银发经济发展的全面领导,建立全市层面统筹、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协调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资金支持、土地供给、园区配套等重大问题,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激发适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活力,全力构建银发经济全生态发展体系。
(二)完善地方标准。加强老龄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老年人产品用品生产标准,建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规范老年产品和服务产品质量。加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三种服务模式。我市已发布的18项标准中,其中居家养老7项、养老机构6项、社区养老3项,其余2项为基础通用类。在《2023年天津市地方标准立项指南》的“社会事业”专项中,将养老作为立项重点,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相关标准研制,提升我市城市活力和城市管理水平。
(三)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开拓多渠道筹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符合我市银发经济发展方向、具有成长潜力的重点领域,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不断增强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积极与各金融机构总部沟通,引导金融机构总部加强对我市银发经济产业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引导保险机构加强在养老商业保险、长护险等方面的金融业务发展,助推开展养老社区建设。发挥“津心融”平台作用,加大金融科技赋能。鼓励多家保险机构入驻“津心融”平台,缓解金融机构与养老相关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银企双方提供更为高效的“撮合”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提升我市银发经济发展。
(四)壮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我市科研院所和人才力量,聚焦国家重点项目、平台建设,结合产业园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人才、科研技术力量与“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深度结合,催发产业园区发展潜力。调查发布“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将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相关职业纳入培训补贴范围,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强养老服务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涉老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指导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围绕老年健康管理、智慧养老社区建设等领域,将养老服务岗位需求与实验实践教学融合,培养养老服务行业应用型人才。
202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