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立足京津冀,融入北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提案,经会同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滨海国际机场、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局、铁路北京局集团天津办事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答复如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是首都北京和雄安新区的“海上门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域,既拥有国家和市级多重政策叠加的“天时”,又拥有港口、区位、产业、科教、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地利”,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今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新战略定位,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发有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更好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针对您提出的有关问题和建议,我们认真研究吸纳,深化细化相关工作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稳步推进交通一体化。津兴城际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年内建成通车,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联通京津双城的格局正在形成。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加快建设,京津城际高峰时段部分车次实现长编组重联运行,运能提升约20%。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进入初步设计审批阶段,区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市政府正式批复《天津西站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升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建设地标性综合商贸走廊,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动能。二是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稳步推进,1-7月,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1352.56万标准箱。发布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天津港绿色智慧专业化码头科技示范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达到144条,开通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银川的海铁联运班列,120家内陆营销中心覆盖“三北”地区。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签署津冀世界一流港口联盟合作协议,深化全方位合作。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做大做优做强港口经济,推进适港产业提质升级,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能级。加快天津港口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落实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定位,加快恢复机场客货运输,推进三期工程实施,对接民航局争取增加高峰小时容量,研究支持民航运输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天津机场新开加密国际和国内航线,与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共同在廊坊设立异地航站楼,1-7月完成旅客吞吐量1052.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4万吨。三是主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两翼”建设。牵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打好平台建设、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全程服务等“组合拳”,1-7月,通过市场化机制引进北京投资来源单位在津新设机构835家,落地重大项目159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积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累计完成集装箱操作量超2.7万标箱,天津职业大学牵头组建津雄职教联盟,累计为雄安新区培训师资2200余人次,累计选派医学专家251人进驻雄安新区开展技术帮扶。主动融入北京通州与河北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国家级“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审核,武清电子商务产业园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共建产业协同中心。四是深化科技协同创新。与科技部签订新一轮部市议定书,与北京大学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等领域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南开大学、清华高端院等共建7个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在津落地转化。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等6家海河实验室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超1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一万家。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持续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自成立以来累计注册企业超5500家。天开高教科创园顺利开园,南开核心区已注册企业126家,津南、西青两翼拓展区部分项目已转化落地。五是强化区域产业协作。制定《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选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氢能、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共绘产业链图谱,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超算天津中心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累计服务京津冀1000余家重点科研机构和企业,支撑保障超1000项创新成果。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实施,中国联通北方首个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落地揭牌,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华为天津区域总部、中芯国际大二期等一批制造业大项目顺利推进。六是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深化京津“单一窗口”合作成效,实现京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物流协同服务平台用户体系互认、特色功能互用、物流信息共享,目前两地企业可共享应用10类40余项通关物流特色服务。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模式在东疆落地运营。七是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进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二期建设,引进国际铸造博览会、国际压铸工业展览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大会落户,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AMR中国国际汽保汽配展等展会活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签约重点项目协议额超过800亿元。连续举办两届海河国际消费季,累计投放政府消费券超4亿元,撬动消费超150亿元。在会展经济、假日经济带动下,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成倍增长,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2.6%,比去年底提高0.5个百分点。八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与河北省签署第三期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引滦入津水质明显改善,组织开展114条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12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部稳定消劣。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京津冀空气质量数据共享机制,加强重污染应急联动,共同做好“两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推进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合作,建立执法互认、源头追溯、队伍联建制度。联合发布“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的行动宣言”和24条措施清单。在津联合召开京津冀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启动成立全国首个“环保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搭建环保科技资源与重点产业对接载体。推动标准衔接,共同研究编制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牵引,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用足用好天津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化与北京市、河北省的务实合作,深入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在服务服从协同发展大局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
202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