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天津市2020年
农户农资购买情况专项调查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对本市8个区145个农户2020年农资购买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户户均人口数3人,户均耕地面积4.96亩,户均播种面积8.99亩,与上年相比,预计全年农户户均购买农资总量增加,支出金额增多,农资需求结构基本合理、稳定,预期化肥、农膜价格下跌,农药价格上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预计全年农户购买农资数量增加 支出金额上升
2020年农户户均预计购买农资数量656.61公斤,比上年实际购买的608.21公斤增加48.40公斤,增幅7.96%;预计支出金额3972.00元,比上年实际支出的3818.84元增加93.16元,增幅2.44%。
(一)预计购买化肥总量增加,购买支出上升。农户户均预计购买化肥531.47公斤,比上年实际购买的486.42公斤增加45.05公斤,增幅9.26%;预计支出金额1472.29元,比上年实际支出的1371.08元增加101.21元,增幅7.38%。三元素复合肥预计购买量增加是化肥预购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预计户均购买三元素复合肥214.63公斤,同比增长22.44%。本年度我市优化调整了调查户,现有调查户蔬菜种植比例增加,户均蔬菜播种面积6.35亩,同比增长6.54%,而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比例均衡,适合蔬菜生长,且高、中、低档产品齐全,农户选择余地较大,同时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化肥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预计化肥价格2.77元/公斤,同比下降1.77%,其中预计三元素复合肥价格3.24元/公斤,同比下降0.31%,农户购买意愿强烈,预购量增加。另据调查显示,农户预计购买尿素和二铵分别为172.09公斤和144.74公斤,同比略有增加。(详情见下图)
(二)预计购买农药、农膜、种籽总量稳中有增,购买支出总体增加。1、农药量增价高,支出增加。预计农药使用量5.42公斤,增幅为4.23%,预计农药价格90.80元/公斤,同比上涨4.66%。农户蔬菜种植比例增加,病虫害防治力度加大,增加了农药投入量,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农药生产厂环保投入增加,农药成本提高,同时农户更加青睐于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质农药,因此农药销售价格上涨,支出由此增加。2、农膜量增价减,支出略减。受油价大幅下挫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农膜预期价格走低,同时农户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乐于购买价廉物美的农膜,预计农膜价格每公斤下降为13.95元,降幅4.65%,农膜购买量和支出与往年大体相当,略有增加。3、种籽价高质优。科技含量高的种籽培育成本高,价格逐年上升,调查户为提高收成更加青睐质优价高种籽,预计种籽价格25.35元/公斤,同比上涨4.24%,其中预计三种粮食种籽价格7.02元/公斤,同比上涨0.43%。(详情见下表)本次调查显示,西青区小沙窝村调查户今年计划种植水果萝卜,其种子价格每500克高达1000元,比传统萝卜种子价格高出五倍左右。
名称
|
农药 |
农膜 |
种籽 |
|||
2019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20年 |
|
购买量 |
5.20 |
5.42 |
86.56 |
90.15 |
30.03 |
29.58 |
购买金额 |
451.46 |
492.20 |
1266.11 |
1257.92 |
730.19 |
749.59 |
二、2020年1-4月份农户购买农资数量情况
2020年1-4月份,户均实际购买农资数量357.73公斤,占预计购买总量的54.48%,购买支出2058.10元,占预计购买支出的51.82%,与往年情况基本相当。虽然春耕时节遭遇新冠疫情,农资流通受到一定影响,但我市农资储备充足,种类选择和购销渠道多,农民对所需生产资料即用即买,购买农资心态比较理性。(详情见下表)
名称 |
化肥 |
农药 |
农膜 |
种籽 |
合计 |
购买量 |
288.62 |
3.07 |
41.24 |
24.80 |
357.73 |
购买金额 |
795.99 |
257.70 |
538.54 |
465.87 |
2058.10 |
购买量占全年比重 |
54.31% |
56.64% |
45.75% |
83.84% |
54.48% |
三、分析和建议
在调查中了解到,在搞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市春耕备耕良好开展。广大农户响应政府号召,稳住农业生产,积极备耕,按各自种植优势、种植习惯及市场需求规划种植品种,理性购买各种农资。农资市场货源充足,农资价格有升有降,但幅度不大,预计2020年下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相对温和,总体将会平稳运行。据从我市农业部门了解,截至4月初,全市播种春小麦、蔬菜、玉米等农作物48万亩,全市蔬菜在田面积16.13万亩,2月份以来累计抢种包括速生叶菜在内的菜田面积5.85万亩,累计产量达到5.81万吨,农资供应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农资生产企业全部复工复产,扶持政策落实稳步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取得显著成效。
从长远来看,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刚性上升,仍会带动粮食、蔬菜等种植成本走高,或会挤压了农民的种植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因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资淡储制度和流通渠道。淡储旺销是化肥等农资生产经营的特点,也是调控市场、平抑价格的重要手段。建立化肥等农资产品的淡季储备体系,形成多层次的储备体系框架和渠道,增强对农资市场和价格的调控能力。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农资商家曾表示“有货难发”。随着农资采购高峰期的来临,传统经营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商家的需求,不少农资商家纷纷将销售主场转移至线上。整体看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资市场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但与此同时,疫情也进一步倒逼农资行业直面新形势,电商化优势脱颖而出。
二是加强宣传促进合理用肥、科学用肥。从指导农业生产入手,指导农民正确处理防与治、真正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普及,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三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严厉查处打击销售假肥、假药及以次充好、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入市,保证农资市场有序发展,切实保障农民的正常利益,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驾护航。
2020年5月18日
(建议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