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生猪成本收益调查的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审核汇总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17〕2119号)文件的要求,天津市发改委成本队对本市10个区23个大规模和39个中规模养猪户(场)2018年上半年生猪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与2017年下半年相比,生猪头均产量基本持平,生产成本下降,价格大幅下跌,养殖出现亏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出栏头重增加。2018年上半年规模猪场头均产量
(二)价格下降产值减少。上半年规模猪场每
(三)头均总成本减少。上半年规模猪场头均总成本1423.12元,比上期的1463.43元减少40.31元,减幅2.75%。其中:头均仔畜费用423.56元,下降14.9%;精饲料费790.7元,增长4.17%;人工费用142.28元,下降1.19%。影响总成本下降的因素主要是仔畜费的减少,其它成本构成有增有减,但绝对值小,对总成本影响有限。
![]() |
(四)头均净利润出现亏损。下半年规模猪场头均净利润-139.31元,比上期的154.2元减少293.51元,减幅190.34%。生猪出栏价格下跌使产值下降,总成本虽有小幅下降但绝对值较小,头均净利润出现亏损。
二、分析与预测
(一)2018年上半年生猪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呈现下降速度快、下跌幅度大、触底恢复慢的特点。1月月底至4月初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生猪价格下降幅度超30%,头均利润由近300元跌至亏损170多元;4月低5月初价格触底,5月底6月初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上半年综合平均计算生猪养殖呈亏损状态。
(二)综合分析2018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猪周期规律。本轮猪周期从2015年9月开始上涨,已延续了28个月以上的盈利期,这次下跌是本轮的下行阶段。二是产能扩张。大企业规模扩张,部分产能释放,市场供求失衡。三是居民的消费习惯。春节后猪肉消费减少,猪价下降。四是春节前1.3万吨中央储备猪肉库存集中投放。五是春节假期后一些屠宰企业顺势大幅压价,导致部分养殖场(户)出现了恐慌性抛售,生猪价格跌破成本线,越跌越卖。一段时期活猪价格跌幅明显大于猪肉跌幅,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恐慌性出栏的特征。
(三)从成本构成分析,仔猪费用下降74.15元/头,说明生猪市场低迷状态仍在持续,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仔猪需求减弱,价格下降。从饲养周期数据分析,平均饲养天数增加,头均出栏重量增加,说明有压栏压圈现象,养殖户期待后市价格上涨。从消费市场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饮食结构日趋追求均衡营养,猪肉消费量占比不断下降,消费端疲软的状态很难改变。
(四)前两年持续时间较长的生猪盈利期显示猪周期逐渐拉长,预示猪价低迷时间应较长。从年内行情分析,生猪市场供需面的矛盾并没有根本性好转,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已有触底反弹迹象,但能持续多长时间仍待观察,市场的低迷状态或将持续到年底,猪价年内震荡偏弱局面将是大概率事件。养殖户应分析自身的经营状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不盲目压栏,不恐慌性出栏,规避市场风险。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信息,积极引导养殖户调整结构。根据本区域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养殖示范区(点)。
(二)建立健全生猪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信息发布力度。加强农产品成本、价格信息公开,定期发布月度、季度、年度生猪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出栏量、价格水平、市场需求信息等情况,引导养殖者合理调节存养数量。
(三)大力扶植规模化养殖,提高品种质量,确保资金、防疫和管理等配套服务,避免疾病发生。延深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政策性保险体系,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损失。
(四)加强对生猪屠宰企业的监管力度,发挥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打破屠宰行业的垄断局面,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同时让居民吃上健康放心肉。
2018年7月11日
(联系人:杨 帆; 联系电话:022-23288605)
(建议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