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成本收益调查分析报告》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
现将《天津市2017年蔬菜成本收益调查分析报告》报上,请阅。
附件:天津市2017年蔬菜成本收益调查分析报告。
2018年2月12日
(联系人:王 维; 联系电话: 022-23288605)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天津市2017年蔬菜
成本收益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天津市发改委成本队对本市2017年蔬菜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年相比,露地西红柿等11种蔬菜亩均(下同)产量增加、价格下降、产值增加、成本上升、净利润减少。
一、
基本情况
(一)产量普遍提高。2017年调查品种产量4316.66公斤,比上年的4200.33公斤增加116.33公斤,增幅2.77%。其中:设施蔬菜产量4659.86公斤,同比增长4.94%;露地蔬菜产量4120.54公斤,同比增长1.41%。
(二)价格下降、产值略增。2017年产值8535.29元,比上年的8488元增加47.29元,增幅0.56%。其中:露地蔬菜6184.78元,同比下降1.32%;设施蔬菜12648.70元,同比增长2.22%。在产量普遍增加的情况下,产值的变化主要是蔬菜季节价格涨跌的结果,从季节上看,2017年夏秋蔬菜价格比常年低,而秋冬季蔬菜基本持平或略低一点。数据显示:11种蔬菜每50公斤(下同)平均售价98.86元,比上年的101.04元减少2.18元,减幅2.16%。其中:露地蔬菜售价75.05元,比上年下跌2.70%;设施蔬菜售价135.72元,比上年下跌2.59%。
图一:蔬菜价格变化情况(元/50公斤)
(三)成本显著上升。2017年总成本5526.25元,比上年的5118.37元增加407.88元,增幅7.97%。其中:露地蔬菜4194.28元,同比增长7.88%;设施蔬菜7856.46元,同比增长8.03%。总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增长7.32%和土地成本增长20.94%。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是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物质与服务费用1019.09元,同比增长5.36%;人工成本4212.82元,同比增长7.81%。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最大,达80.52%,是影响种菜成本上升的最关键因素。数据显示,露地蔬菜人工成本3229.44元,同比增长7.66%,设施蔬菜人工成本5933.01元,同比增长7.93%。其原因是家庭用工折价增加和雇工费用的上升,劳动日工价由上年的93元/天调整到100元/天,增幅7.53%,亩均家庭用工折价4163元,同比增长7.70%。带动雇工费用增长17.53%。
图二:蔬菜成本构成表(元)
(四)净利润下降。2017年净利润3009.04元,比上年的3369.63元减少360.59元,减幅10.70%。其中:露地蔬菜1990.50元,同比下降16.35%。设施蔬菜4792.24元,同比下降6.06%。由于成本上升幅度大于产值增幅,菜农利润有所下降,但种菜收益仍然比较可观,调查显示,11种蔬菜亩均成本利润率高达54.45%,其中:露地蔬菜47.46%,设施蔬菜61%。
图三:蔬菜现金收益变化表(元)
二、分析和预测
(一)从成本角度来看,尽管种菜成本由2014年的4369.57元上升至2017年的5526.25元,增长26.47%。但是衡量其比较效益,种菜仍然是获益较多的农业生产项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涨,加大投入,田间精耕细作。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短,市场供求对出售价格影响较大,集中上市时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菜农收益。同时,人工成本在蔬菜生产成本中的占比有待降低。调查发现,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达80.52%,随着劳动日工价的逐年提高和雇工工价的增长,蔬菜生产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劳动力结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矛盾突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仍很艰巨。虽然国家实行的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但是从全社会行业利润分配来看,菜农收益仍然较低。
(二)从价格角度来看,蔬菜价格有待稳定。我市蔬菜种植以户分散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小,传统品种多,优质品种少。菜农凭经验种植,掌握市场信息和科学种植能力较弱,产销难衔接,产业化程度低,蔬菜生产时常处于“高价—扩种—低价—减种—高价”的循环中,收购价降低必然使农民收益受损,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弱势地位明显,菜农收益与供求关系的关联度越发紧密。
(三)预计2018年城市菜篮子,特别是蔬菜品种市场化特征将更加明显,符合周期性、季节性波动规律,从时间上看,春节市场前价格走高,随天气回暖,开春后大量上市蔬菜将使价格下跌,夏秋之后设施蔬菜大量上市,将促使价格缓慢回升。
三、几点建议
(一)
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扶持力度。根据市农委提供资料,我市推行以减粮、增菜、增林果、增水产品为主的“一减三增”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蔬菜等主要农产品自给率在全国大城市中处于前列,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极大提高了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建议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特别是要扶持、发展远郊区蔬菜生产,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调整种植结构,形成公司、基地加农户模式,以降低损耗,增加供给。
(二)发展蔬菜规模生产,走名特优品牌增收路线。建议相关部门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引进有能力的公司和有经验的蔬菜种植户来规模种植,增强抗风险能力,通过合作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确保蔬菜种植面积的相对稳定,保证种植收益。同时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品种,走品牌路线,品牌农产品完全可以从普通的农贸市场转战精品水果店,让更多消费者因品牌而了解产地,优品换优价,让农民得到应有收益。如武清区田水铺村推出优质水果萝卜“小兔拔拔”品牌,已与50多家果蔬流通企业签订了5000万元销售订单,据了解,“小兔拔拔”水果萝卜采用优质地下水浇灌、有机肥种植,15公里范围内没有污染企业,确保了萝卜品质一流。通过采取露地和棚室种植,年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全部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
(三)多种渠道帮助引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拓宽和稳定销售渠道。有关部门需及时发布蔬菜市场供求和成本,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在科技信息、产销信息、优质品种信息的发布上下功夫,让菜农们大胆实践、放心种菜。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工作,指导农户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菜农损失。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小区、社区蔬菜商店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加强蔬菜购销直接性,实现“一站式”到位,避免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的现象,使种植蔬菜的农户收获实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