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成本收益调查分析报告》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
现将《天津市2017年奶牛成本收益调查分析报告》报上,请阅。
附件:天津市2017年奶牛成本收益调查分析报告
2018年3月7日
(联系人:杨 帆; 联系电话:022-23288605)
(建议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天津市2017年
奶牛成本收益调查分析报告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队对本市7个规模奶牛养殖场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年相比,2017年规模奶牛场平均产奶量减少,原奶价格下跌,总成本上涨,产值下降,养殖收益减少。
一、生产情况
(一)头牛产奶量小幅下降。规模奶牛场头牛(下同)平均产奶量7119.92公斤,比上年的7236公斤减产116.08公斤,同比下降1.6%。
(二)原奶价格下跌,产值下降。规模奶牛场每50公斤原奶平均出售价格为166.51元,比上年的181.91元下降15.4元,降幅8.47%。产量下降、价格下跌的双重作用使产值下降。产值26392.03元,比上年的28673.33元减少2281.3元,降幅7.96%。
(三)头牛总成本小幅上涨。平均总成本19844.24元,比上年的19568.82元增加275.42元,增幅1.41%。成本项目中,物质与服务费用17926.79元,比上年增加603.74元,增幅3.49%。其中:精饲料费10366.71元,比上年下降4.6%;青粗饲料费4738.04元,比上年上涨25.43%。人工成本1884.05元,比上年减少330.97元,降幅14.94%。主要是机械化程度提高降低了用工数量,家庭用工天数减少了41.63%,雇工天数减少了13.42%。其他成本费用因素有增有减,增减相抵后,总成本较上年小幅上涨。
(四)头牛净利润下降。2017年规模奶牛场净利润6547.79元,比上年的9104.51元下降2556.72元,降幅28.08%。价格下降使产值减少,叠加总成本的小幅上涨,养殖户收益缩水四分之一。
二、分析与预测
(一)从成本调查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我市奶牛产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精饲料投入不足,全年平均投入量3799.46公斤/头,同比减少152.25公斤/头,尽管青粗饲料有所增加,但有效成分显然不如精饲料,造成原奶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同时原奶价格低迷,奶农更不愿加大投入,从而整个产业处于恶性循环中。下半年奶价略有上涨,生产情况稍有缓解。
(二)2017年我市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农场逐渐发展,规模化集群效应显现。机械化养殖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家庭用工和雇工天数分别减少了2.96天/头和1.83天/头,总人工成本由上年的2215.02元减少到1884.05元,下降14.94%。厂房、大型机械设备使用增多,固定资产折旧上涨4.45%。
(三)原奶价格下降除受国际市场影响外,国家对奶源、奶质监管体系越发严格,建立了无缝隙可追溯的质量安全体系,对奶源奶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也导致一些质量一般的原奶价格越来越低。这是行业改造升级、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阵痛期的体现。
(四)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乳制品消费大国,消费量占全球的 7%,原奶产量仅占5%左右,因此国际原奶价格对我国奶牛养殖产业有非常大的影响。2017年国际原奶受主要乳制品消费国如俄罗斯限制进口的影响,供应量充足,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奶业造成一定的冲击,预计2018年仍将影响我国奶制品市场走势,原奶价格平稳回暖将成最大可能。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大力推广规模化养殖,鼓励个体养殖户联合开设养殖农场,为其提供政策、资金、土地、技术支持。加快奶牛养殖方式转型升级。引入社会资本,借助国内大型生鲜乳生产企业的力量,实行订单式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使奶牛养殖能够获得更大收益。
(二)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扶持作用。加强规划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奶牛养殖标准,制定统一的原料奶收购合同,并对原料奶的收购价格进行及时的监测和通报,定期公布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促进奶牛养殖方式的健康发展。实施适当的价格保护,保障奶农的利益。
(三)积极培育优良品种,通过引进良种、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加大良种的普及。调动相关部门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实行良种和良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产奶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