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天津市2022年度反食品浪费和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情况
来源:环资双碳处 时间:2023-02-08 18:00
sm(1).jpg

《天津市反食品浪费与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印发实施以来,全市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协同配合,各区结合实际广泛宣传,抓好方案落实,共同推动全市反食品浪费与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取得成效。

(一)加强工作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制度文件。制定印发《天津市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实施方案》《关于“十四五”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布局和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有力支撑我市反食品浪费和粮食节约减损工作。

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将节粮减损工作作为考核指标,及时跟踪各部门工作进度,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明确涉农区耕地保护职责。

三是严格文件审查。对各区粮食应急预案等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相关文件符合《天津市反食品浪费若干规定》等要求,不断增强相关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推动完善本市全链条粮食减损工作制度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四是支持重点项目。支持粮食油脂应急储备物流中转项目、农作物品种测试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推进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二)反食品浪费执法监督

一是做好日常监督和执法检查。在天津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巡更)系统日常检查要点表中增加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项目,组织各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监督执法,共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64993家次,对8家未主动张贴或者摆放节约食物、杜绝浪费标识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给予警告;约谈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调整平台设置,在消费者点餐时提示适量点餐、理性消费;将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费执法工作高效并行推进,对我市大型餐饮、集中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共计195户次,出动执法人员780人次;按照风险分级监管要求,对食品生产企业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共出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9590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795家次;印发《关于加强食品经营环节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区市场监管局结合日常检查,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做好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共出动2146人次,检查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等经营主体849家次,同时加强对我市相关网络直播平台及网络视听持证机构的巡查监管,开展网络巡查336家次,认真排查铺张浪费行为,督促经营者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相关法律规定及有关措施要求;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市区两级执法机构共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及门店1246家次,检查种子21.77万公斤。

二是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持续发挥消费者社会监督作用,共受理涉及食品浪费投诉举报60起;市粮食行业协会印发《天津市粮食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爱粮节粮自律公约》;督导各区加强对属地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已处理厨余垃圾20万余吨;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撤桶并点建箱房”工作,全市已配置生活垃圾分类箱房4100余座;督促指导基金会建立健全捐赠物资方面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基金会在接受食品等捐赠物品时,确保物品在到达最终受益人时仍处于保质期内且具有使用价值,并对捐赠食品定期盘点,确保食品有效性;市级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对捐赠食品严格把关,积极协调相关捐赠单位履行安全责任并签订相关捐赠协议,持续强化捐赠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台账,在保质期内分类管理使用,避免食品浪费。

(三)制定完善节粮减损标准规范

制定出台《天津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备份样品处置管理办法(试行)》,将反食品浪费与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相结合,督促、指导承检机构持续开展合格食品备份样品捐赠活动;印发《关于加强食品经营环节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区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印发《天津市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综合利用村委会、益农信息社、供销合作社网点等现有设施,加快建设村级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梳理汇总《餐饮企业节约管理规范》《宴席节约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通过网站长期公布。

(四)构建粮食损失浪费监测评估体系

落实《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开展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制定《天津市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方案》《天津市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实施细则》,改进农作物对地调查样本轮换方法;进一步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统计业务融合,推进农业遥感无人机在对地调查、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采集及数据核查方面的应用;在《天津市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强化粮油加工减损,强化粮食减损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构建,按要求开展粮食损失浪费统计、调查和评估,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督导企业落实节粮减损相关规定。

(五)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

2022年,全市提前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按照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通报,我市位列全国建设进展前四位;持续推进提升耕地质量,统筹秸秆还田、深松整理等各类耕地质量措施向高标准农田倾斜,并配套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站点,形成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报告;强化水源调度,累计抗旱调水16.21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6.85亿立方米;自然资源部面向全国推广我市4项耕地“进出平衡”经验做法;制定农机化生产工作预案,积极开展形势会商,组织作业供需精准对接;印发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和技术措施明白纸等资料;组建专家指导服务团队,宣传推广免耕播种、机插秧侧深施肥、无人导航辅助驾驶、收获等机械化技术,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并开展机收损失率调查,确保将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六)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

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将循环式和连续式两类谷物烘干机纳入补贴范围;推动粮油企业新建、改造一批仓房、油罐,对部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施天津市“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对储备粮实施动态监管;制定关于加强地方储备大米储存和轮换出库监管通知,鼓励储备大米生产企业在包装袋适当位置印刷“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字样。

(七)加强粮食运输环节减损保障

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天津市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分公司将成品粮人工装卸方式提升为机械化装卸方式,提高绿色储粮水平,减少粮食损耗;天津港采用双颊带式卸船机、托辊式皮带机自动化装卸平台减少作业流程,新增粮食筒仓8个,自主创新开发筒仓汽车发放及粮油码头生产一体化管理系统,提高了装车效率。

(八)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

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对面粉、大米生产线进行工艺升级改造,提升生产工艺指标、提高自动化水平;围绕我市食品工业大项目建设,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行业融合发展,推动粮食加工环节节约减损数字化管理;围绕打造优质粮食品牌,推进粮食精深加工,与11家粮油企业交流研讨;加快建设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全市共累计培育国家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57家,成功申报国家级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下营镇产业强镇项目,打造5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3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项目纳入“揭榜挂帅”榜单。

(九)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在推广《绿色餐厅建设规范》(天津地方标准)基础上,启动餐饮行业绿色餐厅创建工作,推动市餐饮行业协会成立绿色餐厅创建评定委员会,起草绿色餐厅创建实施细则、评分标准,进行首次绿色餐厅试评工作;将践行光盘行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等反浪费供餐服务内容列入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指南,在全市范围部署“营养健康餐厅”“营养健康食堂”创建工作,以倡导合理膳食、杜绝浪费、预防疾病、继续推广分餐制等饮食风尚为导向,推广健康烹饪方式与营养均衡配餐,持续树立餐饮行业标杆;向企业发放“落实反食品浪费法餐饮行业明白纸”,进行常态化宣传;我市商业综合体餐厅纷纷推出人均消费百元以内的“平价”菜系,主打经济实惠和高性价比,同时对消费者作出节俭点餐、减少浪费的提示;指导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全面落实临近保质期食品分类管理、特别标示或集中陈列出售规定,市区两级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已设立临期食品专柜或专区销售;积极推广使用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为部分市级机关配备厨余垃圾处理设备8台;我市商务部门应邀参加商务部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制止餐饮浪费经验交流会并作汇报。

(十)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

启动实施“现代农业技术”重点研发计划,制定种业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实施方案(2022-2025),发布种业创新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重点推介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结合春夏播集成推广水稻基质育秧、玉米单粒精播、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以及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实施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实施科技助农“耕耘行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制定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以水稻为重点,依托我市农业科研单位、企业等开展品种创新;加快集成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开展示范创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津南区、宝坻区等主产区建立示范点,进行金稻919、天隆优619等优质小站稻品种展示示范。

(十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一是丰富活动内容。加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完成4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任务;搭建农民“看禾选种”平台,有效提升我市良种覆盖率;认真组织开展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60余场,发放资料1万余份,参与群众2万余名,4700余人次参与粮食安全线上知识竞赛答题;28万人次参加“麦子熟了——开镰啦”巾帼兴粮节粮主题活动;京津冀妇联共同评选出30户“最美绿色家庭”;全市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20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5.88万余人;组织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爱粮节粮进校园”“校园丰收节”等系列校园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打造“营养健康地铁专列”,在天津地铁6号线投放超级主题包车公益广告,全市疾控系统举办相关活动1382场,127.9万人次受益。

二是坚持积极引导。制作《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5集宣传片;通过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津云等多渠道多角度进行主题宣传;中央新闻网站天津频道、属地新闻网站围绕我市节粮减损的政策措施和举措成效采写原创稿件120余篇,重点稿件转发10万余次,累计跟评5万余条;全国230家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在双首页要闻区和移动端首屏显著位置推送津云稿件《这儿的农业“芯片”,让“中国饭碗”装更多“天津粮”》;在“知工”APP等工会媒体上编发相关新闻,点赞量5万余人次;积极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修订完善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测评体系,将节粮减损、“光盘行动”、“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等纳入测评指标;修订完善文明村镇测评细则,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文明村镇测评指标;将勤劳节俭、厉行节约作为文明家庭创建的标准;将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文明餐桌行动纳入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引导师生树立节约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消费理念;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张贴家风家训、设立村民荣誉墙、建立红白喜事简办制度等方式,引导村民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示范案例遴选工作,选出河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北辰区华辰学校等示范案例,并在网站进行宣传。

三是推出优质服务。将农机使用安全课程设置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必修课程,52个培训班均开设相关课程;开设农机手专题培训班15个,培训学员638人;编写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和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措施明白纸,发放400余份,培训农民和机手75人次;面向在津注册的近万名农机手开展直通式服务,助力我市小麦机收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农业生产进度,准时启动春耕春播专题气象服务;超常规提前一个月启动夏收夏种、秋收秋种专题气象服务,发布4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持续开展节粮减损志愿服务,线上开展包含节约粮食等相关内容的志愿服务网络展示交流活动,“津抖云”平台收到短视频1320余个,累计播放量超过323万次。

我市将继续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持续做好反食品浪费与粮食节约减损各项工作。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