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保增上”活动专题
“保增上”活动专题
  • 扩大内需保持增长广东广西抱团取暖共化金融坚冰 2009-06-01

      从广州市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公司的营业大厅看到,前来咨询广东省外游特别是广西游的广州市民络绎不绝。
      广之旅是广东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主动加强与广西旅游企业的合作,开辟了广州—广西巴马新游线,并将这一旅游线路作为今年市场推广重点。广之旅总裁陈白羽说:“广西有非常优美的自然风景,生态景观,也有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情,对广东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广西有风景,广东有客源。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两广旅游企业充分利用泛珠框架下无障碍旅游机制,携手推进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宣传互动和市场共管。今年一季度,两省区旅游业都实现了逆势上扬,其中,广西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更是同比增长了12%和23%.
      广西旅游局局长陈建军说:“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扩大国内旅游消费需求,两广旅游业至关重要,广西将充分利用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有利契机加强与广东的交流,加强对广东的旅游宣传促销,以期互利共赢。”
      除了旅游合作更趋紧密,两广在产业、交通、金融、会展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广东、广西遇到了共同的难题: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工业品出厂价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同时下降,外部需求萎缩,出口下降,就业困难加大……危机当前,广东、广西意识到:惟有抱团取暖,才能共克时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扩内需、保增长是粤桂两省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扩内需并不只是卖产品,更主要的是加强两地合作,消除各种限制商品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规范的市场环境,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
      兄弟一心,其利断金。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合作中,广东、广西都尝到了甜头:今年一季度,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结果好于预期”的成绩。
      
  • 宝坻区继续深入开展保增长活动 2009-06-01

      宝坻区在第一阶段各项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从四个方面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帮扶效果,继续深入开展帮扶工作。
      一是帮扶工作常规化。在保持原组织架构和人员不变的前提下,宝坻区把44个市区级重点项目和新增100家困难企业作为继续深入开展帮扶的服务对象,建立起经常下企业服务工作制度,把帮扶活动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实实在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二是审批服务再优化。继续清理全区42个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及申报要件,承诺办理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再压缩30%。在已有的44个审批事项实现“立等可取”的基础上,再推出30项。实施“一门受理、并行审批”,使新设立企业整体审批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实行首席代表和一次性告知制度,确保年内现场审批率达到95%以上。
      三是继续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宝坻区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建立“一对一”帮扶工作制度,完善融资担保和联保互保体系,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破解企业资金“瓶颈”。
      针对人才引进问题,实施企业引进人才“户籍配套”政策,建立企业用工招聘会制度,完善协调机制和培训工作机制,以长效服务满足企业各类人才需求。
      四是进一步落实帮扶政策。把政策扶持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落实市30条措施和区鼓励科技创新实施办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10条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出台新的配套政策。
      
  • 西青区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2009-06-01

      截至四月底,西青区各服务工作组共走访400家重点企业和50个重点项目,了解各类问题320个,已解决180个,占56%。
      1、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问题。针对一些企业反映的缺乏技术人才和操作工等问题,区活动领导小组协调区有关委局和街镇,举办了两场较大规模的招聘会,有近90家企业、3500多人参加,达成意向的有864人。协调区劳动部门,为89家企业、116名劳资管理人员,就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等相关政策进行培训,现场回答了48个劳动保障方面问题。区人事部门发挥服务职能,对日新、宝洁等20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集中走访,为太平洋制药、北斗夹具等4家企业引进5名高层次技术人才;通过提供免费网络会员服务,为36家企业协议录用员工20名;为滨海资产等6家企业协助办理就失业证39个。
      2、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区服务工作组在对天津市金汇药业有限公司走访时发现,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土地、房产“两证”不统一,导致无法向银行贷款,资金出现严重缺口。工作组立即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两证”不统一的问题,为企业贷款创造条件。工作组还积极协调天津滨海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渤海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中国北方蝴蝶兰基地项目和凯奥生物等6个项目解决了18.1亿元的银行贷款。
      3、积极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积极帮助15家企业申请市、区两级技改贴息;协助15家企业进行高新产品和研发中心的申请认定工作。区困难企业认定办公室对11家企业进行初审并上报,其中3家企业已被认定为困难企业,享受到有关优惠扶持政策。
      此外,针对部分企业资金出现困难,租金压力加大的问题,工作组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帮助20家企业缓缴半年以上房租,减缓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4、发挥区部门优势,帮助企业渡难关。环保局为宝洁公司增资扩建、大冢制药二期扩建等8个重点项目开辟了“环保绿色审批通道”,减免环评费用38万元;指导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天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通过了环保验收;为33家排污企业减免排污费10万元。
      建设部门停止征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查费、土地登记费、国内植物检疫费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为企业和社会每年减免费用200万元。
      
  • 和平区保增长活动成效明显 2009-06-01

      截至4月29日,和平区5个服务工作组,共走访调研了102家帮扶对象,了解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127个,已解决112个,占88%。全区20个部门设置了24小时开门服务电话,共接听电话87个,其中企业来电61个,受理问题39个,基本全部解决。
      通过工作组的帮扶,已为10家企业向市级部门申请扶持资金超过700万元;圆满解决了地下商城朗香街提出的房屋产权证明手续不齐全、安装字号等多项问题,实现顺利开业。区经贸委牵头解决开封道欧式风情区、辽宁路小吃街、沈阳道古玩市场三条特色街建设中电力、自来水、规划、道路等问题,推进辽宁路小吃街、开封道酒吧街完成招商工作,已于4月16日正式开街营业。
      在保增长活动推动下,一季度全区经济稳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3.4%;投资14.7亿元,同比增长2.44倍;新增就业岗位9115个,同比增长43%。
      
  • 塘沽区委组织部制定全区保增长活动 2009-06-01

      塘沽区委组织部制定《关于在全区“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中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考核参与保增长活动的处级单位和科级单位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各级后备干部。
      考核内容以实绩为重点,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情况;二是作风建设情况;三是完成工作情况;四是廉政建设情况;五是维护稳定情况;六是培养干部情况。
      考察考核工作采取跟踪考核、民主评议、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与年度考核的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目标考核、上级评价、民意调查、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分别对定性与定量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对参与活动的领导班子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对领导干部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提出综合评价意见,并形成考核报告。
      
  • 武清区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06-01

      武清区帮扶活动开展以来,积极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截至4月中旬,全区重点帮扶企业163家,汇总各类问题141个,已协调解决95家企业的101个问题,占问题总数70.6%。其中,解决资金问题33个、市场订单问题25个、劳动用工问题18个。由停产、半停产恢复正常生产的企业15家,区内地毯、自行车两大传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恢复正常生产。
      政策帮扶在这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为田歌集团、新伟祥工业等16家企业,落实区级财政稳岗补贴共计107万元。二是开展10余次银企对接活动,达成融资意向超亿元;三是完成工业技改贴息和乡镇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贴息的组织申报工作;四是一季度免收849户企业注册登记费142.1万元;五是完成14个工商专业村申报审核,落实100万发展引导资金;六是帮助200余家外贸企业开辟新的贸易渠道、降低交易风险。
      全区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亿元,同比增长20%;三级财政收入17.7亿元,增长24.9%;吸引注册资金40.6亿元,同比增长59.3%;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增长100.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50元,同比增长10.5%。
      
  • 大港区新增就业稳定就业见成效 2009-05-31

      大港区在开展保增长活动中,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季度新增就业491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7.3%,同比增长23%。其中,新生劳动力1608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529人,就业困难人员210人,其他1567人。
      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就业资金和岗位。一是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共争取市级再就业资金1400余万元。二是举办公益性免费招聘专场18场(其中大型专场3场),进场单位632家,提供就业岗位5220个,成功推荐就业1020人。三是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17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5人,贷款金额25万元,解决困难人员就业。四是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18期,涉及9个专业(工种),培训839人,开展技能鉴定8次,鉴定310人,帮助就业。
      积极为21家企业办理困难企业认定工作,目前已有4家企业被认定,涉及职工2627人,享受补贴人员有1283人,享受岗位补贴共计380万元,有效稳定了就业岗位。
      
  • 和平区保增办组织现场推动会协调创新大厦项目建设 2009-05-31

      和平创新大厦项目是打造集高科技企业总部、高端科技资源聚集中心、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中心、科技应用企业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科技商务基地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端科技商务平台。目前正在装修收尾阶段,同时开展招商,15家企业有签约意向。企业提出了大厦门前南马路断交、周边绿化、企业标牌设立、垃圾处理以及物业等问题。
      4月14日,和平区保增长活动办公室组织区项目服务组,召开创新大厦项目现场推动会,金亮书记等六名区领导、服务工作组和区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现场查看了项目进展情况。
      为确保4月底前完成周围道路、地铁站两侧围墙等施工, 5月10日前大楼主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金亮书记要求,一是各相关部门、施工单位要加快收尾工程进度,必须在5月底前完成主要工作,具备规划、消防验收条件;二是加大现场协调力度,由区人防办负责成立现场协调组,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每天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工作进度;三是各施工单位要精心组织、在抢工期的前提下确保质量和安全,绝不能出任何安全和质量事故。
      
  • 大港区帮扶见成效实现开门红 2009-05-31

      大港区保增长活动开展以来,采取有力措施取得较大成效。截至3月底,7个区级服务工作组,80多名干部,共走访企业218家,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153个,其中已解决109个,占问题总数的71%。
      区各服务工作组为34家企业申请滨海委重点产业贷款贴息资金、技改贴息资金、科技专项资金、困难企业补助等2700万元,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渡难关的信心。区经贸委服务油田运输公司,加速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等事宜,使企业顺利贷款1000万元。区工商局上门服务,主动到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帮助办理巨额贷款急需履行股权出质登记手续。在认真审核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后,特事特办,只用30分钟办结全部登记手续,使企业顺利贷到了2.6亿元周转资金,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大港区筹集6000万元,成立融资担保中心,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另外,大港区主要领导带领区有关部门深入渤化集团、陆港公司丁苯橡胶等项目,解决项目建设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减少了项目投资。
      经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今年一季度区属生产总值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23%;区级财政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74.1%。吸引外资5820万美元,同比增长27.7%,吸引内资21.2亿元,同比增长25.8%。
      
  • 河东区科技服务组帮扶企业取得可喜效果 2009-05-31

      河东区科技服务组(以下简称“科技组”)采取多种方式,把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经过科学细化落实到企业和项目单位,受到企业及各方一致好评。
      一是提供政策服务。科技组举办了三场科技政策宣讲培训,并将国家和我市及河东区的有关科技政策汇编成册,无偿印发给全区200多家科技企业,增强了企业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提供融资服务。科技组利用筹措到的3000万元资金,建立起河东区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了600万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400万元科技成果立项资金;向9个科技企业颁发了225万元的政府引导资金。
      三是解决科技企业发展空间问题。科技组利用4万平米的闲置场地建立了河东区科技产业发展基地。帮助耀新科技公司解决了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1200KVA用电问题;帮助农业合作银行新兴支行解决了700平方米营业用房,使该行落户河东。
      四是提供项目服务。科技组在全区筛选了45个科技项目向市科委推荐,其中10个项目将获得无偿资助金500万元。另外,他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推进瑞灵公司的500吨1000马力石油钻井顶部驱动项目、帅超公司的激光石油套管梯形缝割缝筛管项目等共20多个科技项目的投产、达产和扩大生产进行帮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得到企业称赞。
      五是提供知识产权及人才服务。科技组协助电传所等13家科技企业申报了42项专利。帮助毕隆公司、北科精工公司、帅耀公司等单位对接了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为注册在河东区、生产经营单位坐落在其他区的企业解决了人才引进等20多个问题。
      六、提供招商引资服务。科技组从哈尔滨引进了注册6000万元的投资公司,从上海引进了注册1000万元的科技公司,从日本引进了一家外资公司;协助工合聚能公司注册了1000万元的企业;动员一家银行支行和精衡科技公司迁入河东。一季度河东区新增科技企业64家,为扩大区域经济总量,增添发展后劲,做出了突出贡献。
      
  • 宁河县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05-26

      宁河县对全县400多家企业和项目单位进行调查,从中选出38家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突出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共了解企业反映的问题50个,截止目前基本上已经全部解决。
      一是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在重点帮扶的38家企业中,有35家需要融资,通过协调对接国开行、中行、建行、信用联社、滨海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授信或意向授信贷款额度20.4亿元,到位贷款1.1亿元。
      二是落实项目用地。积极协调8个重大项目用地问题,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项目用地基本落实,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是开门服务,24小时受理企业诉求。确定34个职能部门实行24小时开门服务,共接听电话546个,其中企业来电132个,受理130个,已全部解决。
      通过帮扶,效果逐步显现。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4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36.4亿元,占全年投资目标的26%。
      
  • 北辰区保增长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05-26

      截止三月底,北辰区各服务工作组共走访企业和项目达973家,超出原定帮扶范围17家。收集企业提出的重点问题513个,其中,融资方面164个、税收方面78个、市场方面55个、就业用工方面53个、土地方面24个、行政审批方面24个、项目建设条件方面11个、原材料采购成本方面9个、其它方面122个;目前已有330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或明确答复,解决率达到64%。
      通过开展保增长活动,北辰区各项经济指标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2009年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73亿元,同比增长25.5%;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7.64亿元,同比增长16.5%;区级财政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18.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036.9元,同比增加384.6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3亿元,占全年目标的22.3%;内资到位额完成34.1亿元,同比增长50.5%;到位外资额1.66亿美元,同比增长20.5%。
      
  • 塘沽区保增长见成效 2009-05-26

      三月份以来,塘沽区6个服务工作组走访企业150家,了解企业反映的问题191个,工作组采取现场办公、协调会议、集中办理、工作例会等形式使110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占57.6%。在解决的110个问题中,涉及资金方面的29个、土地方面的28件、企业运营方面的37个、审批方面的9个、税收方面的3个、就业方面的4个。
      通过开展保增长活动,塘沽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效果逐步显现。工业经济止住下滑,服务业保持了去年同期快速发展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资到位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提高。2009年一季度,区属增加值预计完成52亿元,增长22.1%;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3.2亿元,增长36.9%。财税收入完成8.2亿元,增长15.3%;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完成143.9亿元,增长45.8%;外资到位额完成1.05亿元,增长114.3%,内资到位额完成65.3亿元,增长6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40.4亿元,增长2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6963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完成4454元,增长12.2%。
      
  • 南开区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09-05-26

      南开区深入开展帮扶活动。截止3月31日,各工作组已经解决39个问题,占问题总数的49.4%。行政审批大提速取得明显进展,通过企业设立联合审批窗口登记的审批事项263项,审理审批137项,办结104项,平均办件时限2.03天,总注册资本37392万元,五项指标均居市内六区第
      一。全区23个职能部门实行24小时开门服务,共接听电话6375个,其中企业来电1277个,受理企业问题149个。
      南开区工作组帮扶工作采取的做法主要是:
      1. 深入调查,掌握企业情况。工作组按照企业注册街域划分走访企业,摸清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 集中力量,解决企业问题。通过建立工作组与街道、保增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保增长活动领导小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 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政策效能。保增办通过区政府网站宣传政策措施、帮扶动态、经验成效。定期培训帮扶干部,支持工作组深入企业开展工作。
      4. 建立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台帐、问题转办和重点问题协调会制度。形成解决问题的协调办理机制,促进问题最终落实。
      
  • 津南区开展多种形式帮扶取得较好效果 2009-05-26

      津南区保增长活动确定了“重服务、强能力、造环境、保增长”的工作方针,通过多种形式帮扶,取得较好效果。
      1
      、帮扶形式多种多样。一是研究制定帮扶政策。区财政将安排3亿元资金扶持新上项目、减免现有企业税负、鼓励房地产开发建设,加快投资。二是加快推进产需衔接。组织基建关联企业与建筑施工单位进行产需对接。三是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发挥区金融办、天津营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接洽,推介区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小企业融资项目。一季度,区金融办通过农合行为5家中小企业融资2400万元。咸水沽镇帮助瑞日电子协调关系,提供担保,解决流动资金300万元。
      2
      、帮扶效果逐步显现。截至4月1日,全区已经解决203个问题。其中,帮助黑子食品等59家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帮助27个重点工程、项目与国开行等11家银行对接,落实授信或意向授信贷款总额度194.69亿元。通过经协办、工商联等途径,帮助荣程等23家企业拓宽了销售市场;通过土地、规划、房管和各镇、各园区的共同努力,帮助甘泉集团等11家企业解决两证或项目用地问题。今年前两个月,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三级财政收入12.05亿元,同比增长8.94%。
      
  • 河北区保增长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05-26

      河北区保增长活动向纵深推进,三个层面帮扶活动进展顺利。目前,10个区级服务工作组已解决问题54件;10个街道服务工作组已解决问题51件;区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服务小分队对口解决问题508件。
      一是落实企业专项发展资金。经区经贸委协调,帮助宏隆织物厂等四家企业申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落实90万元;帮助银博印刷厂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专项基金支持60万元;帮助万帆顺食品公司、银博印刷厂申报技改贴息,落实115万元。区经贸委和区财政局根据国家和我市有关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政策,为纺织机械厂落实专项基金1300万元。区科委组织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项目资金支持,10个项目已经市科委审查核定, 5月初每个企业能得到30-75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是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区经贸委协调交通银行已为建筑机械厂提供1000万元融资贷款;区财政局担保中心协调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为环金三分公司河北药厂片经济适用房项目、五分公司动力机厂仓库片项目贷款担保6500万元;为辰赫创意产业园和维多利亚大酒店提供贷款担保1.01亿元。区科委正在积极联系泰达风险投资基金、浙商银行、天津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区内科技企业对接,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资金困难。
      三是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多种困难。区项目服务工作组先后三次专题协调,完成区重点工程项目新文化中心施工涉及的3台电力开闭站、1台路灯箱式站的迁移;通过缓交、少交费用,解决了经济适用房重点建设项目泰来家园配套资金和工程款缺口问题。区经贸委为纺机都市工业广场申报市级都市工业园,已获市经委批准。区环保局专门从北京噪声研究所、市环科院等单位请来设备噪音治理专家,研究论证治理方案,解决维多利亚大酒店冷却塔噪音过大问题。
      
  • 武清区汊沽港镇为企业解决市场和资金问题 2009-05-26

      武清区汊沽港镇围绕企业市场订单不足和流动资金短缺等困难,加大帮扶,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针对江林科技发展公司产品销路不畅、积压严重等问题,镇主要领导主动帮助企业分析市场需求,亲自带领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赴成都、重庆等地走访客户,利用一周时间,全力推介企业产品,通过加大“感情”投资,推介产品,最终打动客户高层,一次性获得2000吨、价值1000万元的钢材销售合同,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二是为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镇政府拿出127.4万元,为明祥科技、江林科技、福瑞工贸等骨干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同时,镇企业服务中心邀请区中行、农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见面洽谈。目前,富达公司已与中行武清支行初步达成300万元贷款协议,另有多家企业正在接洽中。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