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回顾  >  “保增上”活动专题
“保增上”活动专题
  • 武清区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 2009-05-22

      一、工作组主动深入企业,扎实开展帮扶活动
      该区区镇两级服务工作组,深入走访帮扶企业,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截至3月20日, 6个区级工作组和29个乡镇街工作组,抽调270名机关干部、调用510余人次,重点走访帮扶企业163家,梳理汇总141个主要问题,已解决71家企业所涉及的资金、劳动用工、市场、审批、原材料成本、税收等方面的75个问题。
      二、积极制定扶持政策,认真做好宣传贯彻
      武清区结合市30条措施,制定出台了《武清区关于促进当前经济平稳发展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相应出台了“城乡建设信用担保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意见”、“2009年度外贸出口企业扶持奖励办法”等9个实施细则。该区组织有关部门,面对44家重点企业,现场解读政策及细则,较好地发挥了政策效应。
      三、采取多项措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区担保中心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达9000万元,近期将正式运营。二是积极组织银企对接,组织中行、建行、工商行等金融机构对区内基本面好、信用记录好的中小企业,开展信贷业务,目前已为6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近7亿元。三是由区工经委牵头,组织渣打银行天津分行、浦发银行武清支行、邮政储蓄银、民生银行、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入崔黄口镇、曹子里乡向百余家企业开展融资产品推介会4次,已与18家中小企业达成近亿元贷款意向。
      四、落实稳岗减负政策,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困难企业认定工作,目前已报送9家,梅厂新菱环保设备公司已通过市行业主管部门的认定。启动200万元区级稳岗补贴资金,制定《武清区困难企业认定办法和补贴标准》,作为对市稳岗政策的补充,缓解企业用工压力。
      五、采取措施,扶持外贸出口企业。积极推广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业务,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参险和融资。提高企业的通关效率,制定《武清区扭转外贸出口下滑的具体措施》。
      
  • 西青区帮扶工作见成效 2009-05-22

      西青区保增长活动以来,各服务工作组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取得良好成效。
      近日,精武镇工作组走访企业时了解到,天津市永鑫达木业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绿色环保高亮度、高耐磨浸渍耐磨纸”产品研发,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润618万元。但该公司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影响企业的发展。针对此情况,工作组积极协调组织企业申报天津市科委科技项目,争取到市科委科技项目资金40万元和40万元的低息贷款,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
      3月17日,李七庄工作组协同工商西青分局李七庄工商所,为天祥工业园驻园区企业进行现场年检,完成园区内7家内资企业2008年度工商业营业执照年检工作,并全部免收了工商年检手续费,受到园区企业的一致好评。
      辛口镇工作组获悉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已基本完成车间和生产线的建设,其试剂系列产品已形成国内外多家客户的供货与合作关系。但该企业在办理产品认证过程中遇到了审批办件困难,项目进度因此受阻。针对此情况,工作组及时与区发改委取得联系,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此外,万诺动物药业技术有限公司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其自身经营遇到巨大困难,职工工资及租金无法支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支持。辛口镇政府及工作组闻讯后积极为企业运作,最终促成了天津生机集团对该企业的收购工作,工人工资及厂房租金问题得到平稳过渡,企业运营重新焕发了活力。
      
  • 蓟县房管局强化服务职能助推企业发展 2009-05-22

      蓟县房管局主动上门、靠前帮扶,放弃节假日为恒大集团 “金碧天下”项目的外地业主提供方便、快捷、及时到位的服务,为企业办理商品房备案手续。
      对企业房产权属变更及转移登记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提前到1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的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注销登记由原来的7天,压缩为当天办结。
      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减免了2项行政收费,截止目前,已为12家企业办理了房产权属的变更登记、为18家企业办理了抵押登记、为5家企业办理了转移登记,共减免费用10多万元。
      
  • 东丽区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2009-05-22

      按照市保增长活动的统一部署,东丽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效明显。
      一、制定政策措施文件,夯实工作基础
      为使东丽区保增长活动顺利开展,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东丽区关于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实施方案》、《各服务工作组帮扶企业(项目)分解表》等20余个专项帮扶文件,并编发《指导手册》600册,统一安排区各服务工作组的具体帮扶工作。同时,区相关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东丽区促进经济发展的10条措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实施意见》等20余个实施细则和办法,在解决企业资金困难、技术创新、开拓市场、行政审批和服务环境等方面,为企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入帮扶效果明显
      一是领导重视,深入企业摸实情。保增长活动之初,东丽区成立10个服务工作组,分别由一个区级领导带队,负责对7个街乡和3个园区的近389家企业和项目单位实施具体帮扶。他们迅速深入企业,摸情况,问需求,提建议,送政策。截止到2月底,工作组已完成对389家企业的走访任务,了解并掌握了企业提出的236个问题,涉及资金、订单、土地、房产、搬迁、科技、就业等九大类。
      二是真帮真扶,求实效。东丽区采取集中辅导和加强培训的工作方法,积极协调,力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截至2月底,东丽开发区、劳动保障局、环保局等部门采取集中辅导和培训10多次,累计帮扶企业389家,共解决问题97个。主要做法是:
      ① 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市扶持政策,区财政局及时研究兑现奖励,已向天津朗钜地产有限公司、天津市东丽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华夏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宏汇置业有限公司4家企业兑现财税奖励资金1492.2万余元。已向天津富士达自行车有限公司、天津丽兴京津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市精诚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兑现技改项目扶持奖励资金3315.2万余元;已向54家企业兑现科技扶持资金931.1万元。区劳动局加快申报困难企业认定工作,完成初审19家,上报认定困难企业6家,积极争取市劳动局的政策扶持。
      ② 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加大贷款资金规模,新追加的5000万元资金已拨付至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区相关部门采取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小额贷款公司、“三台一会”(中小企业推荐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中小企业促进会)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贷款及续贷、担保等实际问题。给予中国一重天津滨海制造基地、大口径厚壁特殊无缝钢管、钢管墩粗生产线、三级建设年产150万米PHC管桩生产线等8个项目贷款贴息1236.7万元。为天津立业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天津市捷旭木业有限公司、天津赛特测机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解决贷款5400万元。
      ③ 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宣传部门及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组织区广电局、文化局、《今日东丽》编辑部等专门落实各项任务,采取悬挂标语口号、开设专栏、电视访谈、刊播评论和对外宣传等5种方式,开展送文化进企业、暖人心活动,宣传报道帮扶企业进展情况、跟踪典型事例,介绍经验做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增强了保增长活动的氛围。
      
  • 大港区扎实推进保增长活动 2009-05-22

      保增长活动开展以来,大港区为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结合实际,明确工作方案,制定扶持企业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强化组织,明确重点。大港区成立了由区领导带队的7个服务企业发展专项工作小组,对集体、乡镇和各功能区218家企业进行帮扶。重点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增加效益;帮助困难企业争取订单、缓解资金紧张;协助重点项目加快审批和建设进度。截至3月5日,7个工作组已累计深入帮扶企业172家,了解企业反映问题153个,已协调解决33个。同时,该区还向社会公布了35个主要经济服务部门开通了24小时服务专线,明确专人负责,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机制。
      强化政策,力促发展。大港区明确了以进一步优化存量、扩大增量,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大港区关于“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该措施共20条。主要包括:区财政筹集资金1亿元,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加大融资服务力度,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争取信贷支持;筹集5000万元用于对区内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给予贷款贴息;鼓励企业上市融资,自主创新,争创名牌,并给与相应的补助和奖励;放宽工商登记事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稳定扩大就业岗位;改进政府服务。
      三、明确下一步工作,确保实效。一是对于缺少资金的企业,做好企业与银行的沟通。发挥政府金融担保公司的作用,为缺少贷款担保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二是熟悉掌握国家、市、滨海新区有关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收集筛选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项目,帮助企业进行申报,争取更多企业享受政策扶持;三是对联审项目,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提前介入,上门服务,联审会商,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提高集中现场审批率;四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列入市、区两级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分解细化任务目标,层层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对于实施中的重大项目,及时跟踪督查,深入项目现场随时掌握项目动态,了解项目在开工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定期汇报情况。对尚未开工进行前期工作和在推进中遇到困难的项目,进一步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落实建设条件。
      
  • 汉沽区加快推进保增长活动各项工作 2009-05-22

      全市保增长活动开展以来,汉沽区高度重视,组建了8个服务企业工作组,确定76个帮扶对象开展帮扶,目前已全部走访完毕。
      摸清摸准实情,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57家企业反映的51个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分为资金、劳动用工、行政审批、市场订单等四类,已现场协调解决了7个,其余44个正在解决。
      对接30条措施,制定实施具体政策意见。出台了《汉沽区促进“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20条意见》,在推动实施上下功夫。区财政局已与市财政局签订协议,支持组建区担保机构的资金落实到位;区经贸委已落实技改贴息资金930万元;区农委已落实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资金763万元;区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已对接落实;区劳动局正加紧落实受金融危机影响困难企业四项补贴政策。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和向区县下放审批权限的通知》,45个部门按期清理、调整、合并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9项,不列入本级7项,将67项调整合并为31项,承接市里向区县下放权限38项。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开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办理规程,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减为25个工作日,新设立企业审批缩短到5个工作日以内。为落实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提速十项措施,8个重点部门制定了45条具体措施。开通区政府和乡镇33部24小时开门服务专线电话,已接听来电960个,其中企业来电380个,受理问题371个,全部得到解决。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增长活动良好氛围。在滨海汉沽网站、汉沽电视台开辟专栏,介绍区保增长活动工作动态;利用天津日报、今晚报等主要媒体,刊登区保增长活动经验、典型;动员区26个政府部门、人民团体制定了各自的服务措施和办法,形成了齐心协力保增长的良好氛围。
      
  • 塘沽区齐心协力保增长 2009-05-22

      塘沽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全面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与企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齐心合力保增长。
      一、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帮扶企业。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措施》,结合实际,组织区政府各部门研究制定22条措施。其中,涉及企业融资的6条;为各行业发展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的10条,资金总额将近4.62亿元;促进社会稳定的2条;提高行政效率的4条。为做好困难企业认定工作,成立了困难企业认定工作组,分区域集中对企业进行帮持政策宣传。为充分发挥区政协委员和统一战线成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区政协组织开展“百名委员进企业”活动,发动委员深入中小企业搞服务、解难题、办实事;区统战部组织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开展“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献计策”活动,形成群策群力谋发展、和衷共济渡难关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改善经营,区科委在各相关专业技术领域选聘50名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10个服务企业专家咨询团队,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区司法部门还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区街道系统组织免费就业招聘活动。
      二、扎扎实实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抽调75名干部,成立了6个由区领导带队的服务工作组,分别对驻塘大企业、街道系统企业、乡镇企业、临港工业区内企业、中心商务区内企业和海洋高新区内150家企业进行帮扶。目前,已全部走访完毕,了解问题180余个,已妥善解决51个,其中土地问题18个、企业运营问题21个、审批问题4个、税收问题1个,项目建设条件问题1个。已为20家企业申请了滨海新区贷款贴息补助;为1家企业解决应急周转资金4000万元;为8个项目申请了国债资金支持;为一个项目申请了市农委三年3000万元和滨海委三年3000万元资金支持;组织了响螺湾融资洽谈会,为项目单位搭建融资平台。
      三、继续把保增长活动推向深入。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认真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二是抓紧实施区里制定的22条措施;三是组织召开响螺湾商务区“保增长保开工保进度”推动会、加快服务业发展动员大会、多场融资洽谈会和就业招聘会;四是全力抓好三大区域开发建设和全区重大项目建设。
      
  • 宝坻区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2009-05-22

      宝坻区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截至目前,408名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走访帮扶企业369家,解决各类问题68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宝坻区把4个市级项目和第一、二、三批38个区县项目作为帮扶重点,着力解决项目前期及建设当中遇到的土地规划、图审报建、工程建设、消防检验以及证照办理等方面的问题。到目前,已经解决29件。经过帮扶,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41.2亿元,其中第一、二批3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第三批8个项目有6个开工,开工率达70%。
      二、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加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以“一对一帮扶”、“专题协调会”等形式,帮助11家企业完善贷款手续,落实贷款1.6亿元;通过银企对接会,为10家企业达成贷款意向4.49亿元,为8个工程项目达成贷款意向4.78亿元;帮助9个项目列入市农行授信贷款,争取贷款11亿元。二是利用区担保公司平台,为骨干企业争取流动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担保,增强企业信贷能力;协调区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区财政拿出1000万元,设立专项救助资金,对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新增贷款50%的贴息。
      三、用足用好用活政策
      一是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为13家企业申报市劳动部门对困难企业在用工、培训等方面的补贴支持;为24家企业申报市科委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鼓励资金;为53个项目争取技改贴息和中央政府资金的支持。二是结合我市促进经济发展30条措施,宝坻区出台了《关于促进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10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行政审批工作的意见》。
      四、
      强化服务提高效率
      按照市审批服务大提速要求,宝坻区全面对接市下放的46项审批职能。备案和核准项目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和42个工作日分别压缩到25个工作日和31个工作日。区审批中心推行“一审一核”和“现场审批”制,使44个审批事项实现了“立等可取”。同时,实行大项目审批无偿代办制,对市区级重点项目和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超前介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
      
  • 和平区保增长活动扎实有效 2009-05-22

      一是认真对接市30条,抓紧制定本区政策措施。结合区情,出台了十项政策措施,包括聚集产业调优结构、推动项目支撑战略、推行招商引资和引企增税两个暂行办法、实施“6122”工程(促进商旅服务业发展,打造6大聚集区、完成10大建设项目、搞好20个商旅文化活动、抓好环境和服务2项工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启动科技兴区推进工程、整合盘活增值国有资产、保障就业政府托底等。
      区招商办和财政局出台了《关于鼓励招商引资工作的暂行办法》和《关于鼓励引企增税工作的暂行办法》;工商和平分局出台《工商和平分局“下基层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区劳动局和财政局按照市《关于进一步减轻困难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实施办法》及《关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困难企业认定办法》文件要求,成立和平区困难企业审核认定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困难企业认定会议,开始为部分企业办理认定手续。区人事局制定“暖冬计划”,涉及强化首问负责制等八项措施。
      二是深入帮扶企业,解决急难问题。区各服务工作组采取电话沟通、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走访、项目协调会、专项会等多种方式开展帮扶工作。截至2月末,5个服务工作组深入68家企业进行调研(目前100家计划帮扶企业已经全部走访完毕),了解问题59个,已解决问题20个。
      在资金方面,建立和完善了融资担保体系,落实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建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日月同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帮助一家企业(狗不理集团)上市;为和平办公设备总公司筹措了210万资金;协助天津海湾世纪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电子商务平台并享受优惠政策资金;协助天津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办理著名商标品牌奖励资金。
      在项目建设方面,建立建设项目联席协调会制度,为铁狮门南京路项目土地问题、融创广场项目地块测算问题、津门津塔项目施工问题、现代城项目加快开工建设问题、金德园项目基础施工问题等提出解决方案;现场走访开封道、辽宁路、沈阳道三条特色街,提出解决清走商户、工程资金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稳定就业方面,开展了“百家企业不裁员”承诺活动,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在南市食品街召开“津和人力资源就业直通车”招聘会,推出了1200个就业岗位,积极组织六建、七建等企业下岗人员及应届大学毕业生参与。
      三是改进政府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工商和平分局设立了科长接待窗口,开通科长热线等便民措施,进一步放宽个体工商户申请的相关限制。区审批办设立了联合审批综合服务窗口,提高审批效率,区内一家注册资金1亿元的物流公司在一天内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区科委推荐科技企业申报市科委帮扶计划项目,已确定15家列入初审范围。区审批办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现场服务,为天津金融城开发有限公司当场审批申报项目。
      
  • 北辰区出实招办实事保增长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05-21

      保增长活动开展以来,北辰区从24个区职能委局抽调158名中层以上干部联合70名乡镇干部组成了10个服务工作组,确定了956个企业和项目为帮扶对象。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已经对898户企业和75个项目进行了走访。生产经营基本正常的有581个,存在问题的有392个。对企业提出的513个问题,采取边走访、边解决问题的方式。其中,已经解决的问题有237个,占问题总数的46.2%。其中涉及资金需求的有13个,市场的50个,原材料的5个,税收的22个,就业用工的46个,其他问题101个。其余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
      北辰区按照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30条措施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10余个具体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为方便企业反映问题,北辰区30个职能部门开设了24小时服务热线。截止到2月底,共接听企业来电1056个,受理305个,其中已经解决了254个,其余51个已经责成相关人员办理,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下一阶段,北辰区为保证活动深入开展,制订了7个方面的工作计划。一是召开“企业融资项目信息发布座谈会”对164个资金需求项目向22家金融机构发布,建立银企对接平台。二是以落实市30条措施为重点,组织有关委局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建立“一项一表”的制度,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按照对应职能委局分属划类,组织召开“企业提案”交办会,保证限期解决等。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搞好产品销售、项目开发,为企业寻找市场。五是由区财政局牵头,组织税务、保险等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税收、保险方面的问题。六是围绕企业科技创新、科技认证等问题,由区科委牵头,做好具体项目政策落实。七是围绕职工培训、人才招聘,由区人事局牵头,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问题。
      
  • 津南区从五个方面入手认真抓好帮扶工作 2009-05-21

      自保增长活动开展以来,津南区按照“保企业就是保自己”、“保企业就是保发展”的工作要求,提出了“重服务、强能力、造环境、保增长”的工作方针,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两级帮扶企业专项办公室。其中,由29名区级领导和26名处科级干部组成的区级帮扶企业专项办公室负责全区规模大、产值高、利税多、影响深的59家重点帮扶企业和项目;区一、二、三产、外资企业、开发项目和建筑企业五个乡镇级帮扶办公室分别对462家企业(项目)进行帮扶。
      在帮扶企业工作中,津南区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实施“三个亿元”工程,全力帮扶企业。区财政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上项目、减免企业税费、鼓励房地产开发建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撬动资金,加大投入,保证项目启动实施。二是研究制定《津南区扶持新上项目及帮扶企业八项措施》。对新上项目和重点企业在行政性收费、项目配套资金、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奖励。三是组织产需对接,搭建销售平台。认真组织企业参加津洽会,参加各种行业交流活动,利用各种行政资源帮助企业拓宽销售市场,组织本区20家基建关联企业与建筑施工单位进行产需对接,组织工业企业与产品下游企业进行产需对接,发挥天津石油管业协会作用,使其成为本市石油设备交易集散基地,为天津的石油管业和国内外同行交流提供广阔平台。四是加大重点项目融资力度。帮助27个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与国开行等11家银行对接, 到2月底已落实到位贷款17亿元。五是开展集体督查调研,实行集中现场办公。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带领15个经济综合委局负责同志,利用1-2周时间,对各镇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情况、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督查调研,协调解决各镇和企业提出的问题。
      截至2月底,全区(含乡镇)共走访帮扶对象521家,了解到各种问题326个,已经解决了108个。其中区级领导、委办局同志对负责帮扶的59家重点企业普遍走访2-3次,组织现场办公3次,帮助这些企业解决问题23件。23个是重点企业的问题,是乡镇的乡镇级帮扶办公室帮助企业解决问题85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 静海县集中精力协调解决帮扶企业提出的土地资金市场问题 2009-05-21

      保增长活动启动以来,静海县各服务工作组深入企业开展帮扶,集中精力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土地、资金、市场等实际问题,全力推动帮扶工作落在实处。
      一是帮助企业办理土地变性、出让手续和土地证。截至3月12日,已为百万吨金属制品等6个市、县重点项目调整土地规划,涉地面积6300亩,保证了重点项目及时落地开工建设。为51个项目组织挂牌出让,涉地面积3838亩。其中已摘牌供地35个,涉地2760亩;其余16个将在3、4月份内摘牌。还为捷森金属、降泰祥金属、普列派克金属3家企业办理了竣工延期手续。
      二是搭建融资平台,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利用县建行小企业“速贷通”和“成长之路”信贷新品种,为3家企业申报5000万元信贷资金。采取开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帮助星达塑料包装公司短期融资2000万元。以县农行授信方式,准备发放惠农卡8万张,授信户达到l万户,支持农业发展。帮助企业协调中行,为华源工业公司解决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协调市交通银行,为三和众成石油销售公司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资金6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协调县工行和中行为10多家企业提供建设资金2.58亿元。
      三是牵头组织企业参加订货会、展销会,帮助开拓市场。已组织30家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等地的订货会,组织45家企业分别到美国、韩国、俄罗斯、越南、埃及、香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展销会。目前正在加紧组织企业筹备津洽会相关工作,已落实有意向的外商10个,签约项目3个,投资额8000万美元。
      
  • 蓟县服务工作组着力帮助项目加快建设 2009-05-21

      针对挂月集团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蓟县工业经委服务工作组帮助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确定为企业包装一个30吨粉煤锅炉改造的节能项目,经科学论证后,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该项目已经上报市经委,准备争取450万元资金。该工作组还帮助盘山啤酒厂争取到科技资金和中小企业扶持资金55万元,已全部到位,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目前,正在帮助津酒生产基地项目协调解决地块调整、高压线倒线、项目环评安评和能评等前期工作问题。
      下营镇服务工作组在帮扶企业时了解到,天津斯巴鲁磷酸铁锂电池原料生产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开工,调试设备急需用电;天津豪美生态农业公司在建项目电力不足,制约着工程进度。经与供电部门紧急协调,两个问题均已圆满解决。
      
  • 大港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见成效 2009-05-21

      大港区领导带领区发改委、建委、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多次深入到大港开发区、大港石化产业园区以及南港工业园区、中华民营经济园区进行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对大港开发区的南奥电梯、均利石材、松月线路板等6个项目,区领导和各部门逐个研究,现场为南奥电梯项目解决委托代理和变更用地手续,为均利石材项目解决施工招标和开工许可证,为松月线路板解决建设期土地使用证延期,为谦恒益项目解决变更立项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区领导还带领区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多次协调天津石化公司,帮助陆港公司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以及天津石化公司为该项目生产提供的公用工程配套,包括蒸汽、脱盐水、氮气、压缩空气、污水处理等。
      在区领导和各工作组推动下,列入市第三批25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22个项目已开工,3个项目上半年将投入运营。
      
  • 河东区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就业 2009-05-21

      受金融危机和三类困难企业退出加快的影响,2009年河东区面临就业压力加大,针对这一情况,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采取得力措施,开辟多条渠道,扩大就业。
      一是依托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紧盯商贸、餐饮、服务等新建设项目,完善岗位开发机制,把投资项目与推动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力争安置8000人。
      二是因时制宜培养人才,帮助就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计划2009年内培训2600人,实现培训对象、种类、层次、范围、效果的五个突破,帮助人才就业。
      三是以手工编织业发展为依托,扩大就业容量。发挥区技能培训中心作用,抓住手工编织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大手工编织技能培训,中心办成覆盖全市的编织技能培训考核基地,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率。
      四是分解指标,推动全区创岗就业。把创岗指标进行分解,各街道、有关部门,分别承担创岗任务,确保完成新增就业32000人。
      
  • 东丽区加大解决问题力度初见成效 2009-05-21

      保增长活动开展以来,东丽区坚持把加大帮扶力度、加快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视为帮扶活动的重中之重。
      截止日前,帮扶活动初见成效。全区已落实各类资金4432万元,用于扶持塞特测机、精达里亚漆包线、凯达重型水电设备、二期中核成套设备扩能、滨海制造基地等43家企业和项目。为区科技项目提供支持资金935万元,其中830万元用于无偿资助精诚机床、塞瑞机器、斯特兰能源和正源制冷等17个科技创新项目;105万元用于补助春发香精、瑞普生物等4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企业和36家申请专利的企业。
      
  • 汉沽区设立三项服务加大帮扶工作力度 2009-05-20

      为使保增长活动取得实效,汉沽区设立了项目融资、招商引资、行政审批3个专项服务平台,推出20项帮扶工作措施,加大帮扶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项目融资服务。汉沽区以争取国债资金和贷款资金为重点,与农发行,天津、建设、浙商等多家银行对接,多渠道融通建设资金,在确保2月底资金到位10亿元的基础上,争取后续融资20—30亿元,为推进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区财政筹措5000万元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2月底启动运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今年区财政预算投入75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开发和产品研发培育。
      二是深化招商引资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前期筹备和工程开工,区内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津宁高速连接线春节后相继开工,前两批20项区县级重点项目开工面达90%,完成第三批重大项目储备编制工作,计划总投资64.4亿元。妈祖经贸园项目前期相关手续开辟特别通道,力争最快办结立项。区财政拿出200万元设立区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外贸出口业绩突出、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企业,通过这项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外贸出口。
      三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积极推进联合审批工作,目前网上办理项目23个,其中2008年跨越项目共有11个,2009年新上网项目12个。23个项目包括去年跨转的市第一批重点项目2个、第二批重点项目3个、今年第三批重点项目3个。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和向区县下放审批权限的通知》,45个部门依据相关文件,按期进行清理和相应调整合并工作,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同时,在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设立接待窗口,及时办理企业投诉。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