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意义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市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新型城镇化是“两新一重”的核心内容,在新发展格局中承担着新任务。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激发我市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和社会文明进步,是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科学编制《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对于我市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三五”时期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期完成新型城镇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城乡融合发展程度逐渐提升。“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初步显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天津市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82.64%增至2020年的84.7%。“十三五”期间,提高了2.06个百分点。
三、“十四五”时期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哪些新环境?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低迷态势以及大国博弈引致的贸易摩擦短期内难以改变,加之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减弱,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赋予新型城镇化新使命。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全市看,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我市迫切需要发挥成熟大都市、公共服务能力、世界级大港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的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重塑天津辉煌,新型城镇化承担新任务。
四、“十四五”时期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全面实施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四化”协调、“三生”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功能空间格局更加完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智慧化和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趋于完善,城镇发展更加集约高效。城镇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投融资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力争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6%。
五、“十四五”时期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大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提升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包容性,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二是实施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分类推进模式。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建设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加速港产城融合,加快滨海新区海滨城市建设。优化节点地区城乡关系,形成微循环式城镇化模式,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方向,规范示范小城镇建设路径,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加快开展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等。三是以城乡融合促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城乡一体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健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是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城市空间开发保护的底线管控。改革提升建设用地管理水平,创新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制度,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促进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量质双升,强化城市产业的就业支撑。完善城市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五是探索安全智能高效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治理模式,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完善高效化的城市社会治理路径,提升城市的应急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拓展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思维,建设安全灵敏的韧性之城。六是携手京冀积极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大都市城镇体系,打造京津都市连绵带,建设联通京冀主要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畅通京津冀要素流通渠道。七是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城市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乡村,加大财政资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