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能源规划》)的编制背景和意义
天津能源领域总体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已形成多轮驱动的供应体系,具备加快转型发展的基础和优势。“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结构调整提出了新标准,“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对能源设施补短板提出了新要求,能源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能源规划》是天津“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好《能源规划》是保障能源安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十四五”天津能源发展的总体原则
一是安全可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能源安全作为根本要求,把能源保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自我保障和深化合作相结合,夯实传统能源基础支撑,加强可再生能源方向引领,提升能源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多元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二是绿色低碳。遵循能源低碳转型发展规律,深入落实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新目标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落后产能淘汰,加快推进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是节约高效。坚持“节能第一”,引导全社会增强节能意识,推行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培育节能消费模式,推动形成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协同合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
四是统筹推进。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城市定位优势,主动构建互联互通、互济共赢、包容开放的区域一体化能源体系,打造服务京津冀、辐射三北的能源枢纽。推动能源与新发展格局良性互动,在保障合理用能需求的同时,倒逼产业转型发展。
五是民生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作为出发点,着力解决能源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加快完善城乡用能条件,补齐能源发展短板,提高能源惠民服务水平。
六是创新驱动。加强前瞻性研究,积极探索和推动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开展试点示范,鼓励能源领域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
三、“十四五”天津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能源规划》从六个方面设定发展目标。
一是总量控制。能源消费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任务目标;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100亿千瓦时。
二是安全保障。能源供需矛盾缓解、平衡有余,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结构优化。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至28%左右。新增用能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天然气比重提高至21%左右;非化石能源比重力争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外受电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四是效率提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煤电机组单位供电煤耗进一步降低。
五是排放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浓度进一步降低,集中燃煤全部实现清洁高效利用。
六是民生改善。用能条件改善,城乡差距缩小。
四、“十四五”天津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补短、强弱、升级、奠基、惠民”,确定了七方面共二十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多元安全保障体系。大力拓展优质煤源,积极畅通运煤通道,优化煤炭资源供应;扩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稳定天然气供应渠道,强化油气安全保障;优化本地电源结构,扩大外电供应,提升电力供应水平;大力开发太阳能,有效利用风资源,有序开发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推动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煤炭、油气和电力储备和调峰能力;建设坚强局部电网,强化应急安全管控。
二是加快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加强煤炭消费控制,完成国家下达的减煤控制目标;有序拓展用气领域,加强用气需求侧管理,扩大天然气利用;加大工业、交通、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力度,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保障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拓宽可再生能源消纳途径,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三是打造坚强区域能源枢纽。打造区域油气枢纽,建设以天津为枢纽的区域油气输送网络;建设坚强特高压电网,打造结构坚强、方式灵活的主干网架,构建坚强输电网络;发挥天津港口区位优势,优化煤炭、原油、LNG等大宗散货运输布局,提升港口辐射能力。
四是促进高效智慧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效率变革,强化用能管理,大力推进节能增效行动;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能源深度融合,推进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天然气应急调峰机制,提升能源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五是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加强氢能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打造资源供给基地,加快设施建设,强化示范应用,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统筹国家管网、中石化和北京燃气在津LNG接收站近远期副产冷资源,依托滨海新区上下游产业规划布局,推动LNG冷能综合利用;加快新型储能建设,推广“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强化储能项目示范。
六是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开展老旧供气管网改造,加快供热管网建设,超前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城乡供热行业管理,持续改善用电营商环境,推动用气报装智能化,推进城乡用电精细化管理。
七是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完善电力市场建设,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推进油气体制改革,促进管网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完善储气调峰辅助市场服务机制;稳步推进电力、天然气、供热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