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天津段首基铁塔组立完成
10月21日,在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工程(津5标)首基铁塔组立施工圆满完成,在天津段6个标段中,率先进入组塔施工阶段,也为后续全线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工程,也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该工程起于山西省大同市,途经燕山山脉和海河流域,止于天津滨海新区,横跨山西、河北、天津三省(市),线路全长770公里,动态总投资达230亿元。该工程在我市将新建1000千伏天津北变电站,扩建1000千伏天津南变电站,新建铁塔347基,途经7个行政区。目前,该工程涉及的7个行政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基本完成批复,天津北变电站工程获得土地征转批复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天津北变电站桩基工程已完成过半,线路工程也已开始施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市外受电能力,为天津乃至京津冀提供充足电力动能,每年可输送超过14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替代标准煤4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81万吨,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天津段首基铁塔组立完成 2025-10-28
    10月21日,在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工程(津5标)首基铁塔组立施工圆满完成,在天津段6个标段中,率先进入组塔施工阶段,也为后续全线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工程,也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该工程起于山西省大同市,途经燕山山脉和海河流域,止于天津滨海新区,横跨山西、河北、天津三省(市),线路全长770公里,动态总投资达230亿元。该工程在我市将新建1000千伏天津北变电站,扩建1000千伏天津南变电站,新建铁塔347基,途经7个行政区。目前,该工程涉及的7个行政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基本完成批复,天津北变电站工程获得土地征转批复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天津北变电站桩基工程已完成过半,线路工程也已开始施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我市外受电能力,为天津乃至京津冀提供充足电力动能,每年可输送超过14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替代标准煤4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81万吨,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市发展改革委大力推动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运行使用工作 2025-10-27
    一是深化“管”平台的责任。持续增强各区发改委、市有关部门管理平台的责任意识,承担起管好平台的重要职责,突出平台作为我市重大投资项目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重要载体作用,进一步保障平台平稳有效运行。二是提升“用”平台的能力。强化各单位人员对平台功能的掌握使用,规范平台项目管理、专项管理、问题管理等模块的操作方法流程,明确平台对重大项目专项实施管理的具体要求,积极解决平台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一步提升全市用好平台的能力水平。三是激活“联”平台的价值。推动加强与其他平台间重大投资项目数据的联通交换,有效实施数据资源共享,积极构建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生态,赋能释放平台数据要素价值,进一步发挥平台对全市重大项目投资管理的支撑服务作用。
  •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赋能协作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5-10-22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受援地科技需求,集聚我市科技资源,精准实施科技帮扶行动,助推农业前沿科技赋能受援地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科技帮扶机制更加完善。强化组织领导,将科技帮扶纳入《天津市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2025年实施方案》,制定科技帮扶专项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晰、分工合理。强化省际联系机制,市科技局与甘肃省科技厅、市援青前方指挥部召开科技合作座谈会,就促进企业科技合作、人才培育交流、创新平台共建等方面达成共识,印发津甘、津青科技合作要点,安排资金190万元,支持甘肃省科技厅实施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项目。支持甘肃每个结对县至少80万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升级推广。累计安排资金3165万元,实施科技帮扶项目42个。强化科研院所结对合作,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津甘科技协作的工作方案》,商定精准务实开展结对共建;突出重点联合科研攻关;加强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密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二、科技帮扶平台更加多元。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天津市农科院、天津农学院等科研单位与甘肃有关单位,共建天津市农科院平凉分院等科研分支机构及17个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集聚两地农业创新资源要素。印发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管理办法,积极推动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活动,截至目前累计认定五批近650名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在今年“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大会举办期间,我市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赴甘南州、兰州市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帮扶和技术指导,皋兰县梨产业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立并揭牌。三、科技帮扶项目更加精准。今年以来,市科技局采用“两上两下”工作机制,广泛征集甘肃、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州等受援地各类技术需求,梳理出项目对接意向157项,目前正在与受援地科技部门积极对接中。天津农学院高级实验师孙学亮组建冷水鱼养殖帮扶团队,深入天水市武山县、麦积区等地调研,帮助引进梭鲈、虹鳟“水科一号”等新品种,并协同研发中药动保产品,不仅提高了中药材加工的附加值,而且推动了当地两个优势产业协同发展。
  • 2025年津甘东西部协作指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2025-10-20
    截至目前,我市已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度津甘东西部协作协议》中明确的全年主要指标任务。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足额向甘肃结对地区拨付财政资金,共同谋划实施帮扶项目761个,持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二是强化人才交流。完成新一轮援甘党政干部轮换,新选派的教师、医生、乡村治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已到岗,持续提升“组团式”帮扶效能。三是拓展产业协作。成功举办2025“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活动,达成合作协议109个,签约金额121亿元。依托甘肃资源禀赋提升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和产业集群,引导优势企业到甘肃结对地区投资,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四是加强消费帮扶。通过天津消费帮扶服务平台和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采购、帮助销售甘肃农副产品金额39.53亿元,共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直采直供”基地,协助拓宽销售市场。五是深化劳务协作。做优做强“津甘护工”“津甘飞手”等劳务品牌,组织开展东西部协作劳务就业专场招聘活动,新增帮助甘肃农村劳动力就业5.46万人。
  • 市发展改革委持续用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5-10-16
    一是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在充分研究学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基础上,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调研了解我市工作基础及现状,围绕6方面重点任务谋划切实可行的落实举措,同时积极对接兄弟省市主动了解借鉴有关经验做法。对接国家部门,了解国家文件出台背景及工作思路,制定印发《天津市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任务清单》。二是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按照国家部署,我市试点对两个区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通过建立评估工作机制、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搭建评估基础系统、组织开展评估培训,顺利完成试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查漏补缺,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是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组织各区各部门扎实落实“一单尽列、单外无单”工作要求,着力破除隐性壁垒,按季度排查梳理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案例。各区各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进入行为,依法依规对经营主体实施准入后监管,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信息公开及宣传解读工作,增进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级行政机关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了解,熟悉清单事项措施,正确理解使用清单。
  • 坚持目标导向 精准分类施策我市推进协作支援各项工作深入... 2025-10-14
    市协作支援工作中期推进会召开以来,全市帮扶系统各级各区各单位全面落实会议部署,聚焦津甘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长春三项国家考核均争取“好”的目标,更加精准把握不同帮扶任务的主题主线和考点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一、深入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水平。着力抓好“三个专项工作”。在协作帮扶促就业上,重点动员用工需求量大、劳动用工规范的企业,与培养能力强、企业认可度高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化培养和定向就业;打造“津甘技工”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劳务协作品牌,促进高质量就业。在协作帮扶促消费上,积极推动我市大型购销主体与结对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稳定产销对接关系,组织灵活多样的展销对接活动,提升消费能级。在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上,围绕结对地区资源基础较好、能串联成线的农文旅特色乡村,组织平台企业通过推介引流等方式打造特色“卖点”,帮助培育优秀乡土人才,吸引更多城市群众前往消费。二、全面贯彻第十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对口支援综合效益。在产业援疆上,重点在矿业援疆、能源合作、绿色算力等方面深化对接合作,发挥双方比较优势,推动实现共赢发展。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加大向青少年和基层干部群众倾斜力度,持续擦亮“津和号”“足球小巴郎”等帮扶活动品牌,积极打造“非遗传承数字馆”“津和青少年研学基地”等标杆项目,推动新疆与内地各族群众常来常往、越走越近。在有形有感有效深化文化润疆上,挖掘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结对认亲、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推出一批以增强民族团结为题材的精品力作,讲好对口援疆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在提升教育援疆效果上,持续组织“津石榴”思政课教师支教,继续选派大学生赴疆开展支教活动,全力支持和田学院建设。同时,继续做好对口援藏、援青及支援甘肃涉藏州县工作,推进津企“氢上高原”“数据援青”等项目,深化“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成效,推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至基层。三、有的放矢深化区域协调联动,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对口协作陕西水源区,以落实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推动两地企业开展市场化对接,提升区域协作合作层次与水平。对口支援重庆万州,以持续提升库区移民获得感幸福感为宗旨,持续深化产业协作,支持鼓励更多天津优质企业到万州开展有效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口合作长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天津港—长春海铁联运成果,加强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光电信息等产业领域项目合作。对口合作庆阳革命老区,立足老区城市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推广“天津企业+庆阳资源、天津研发+庆阳制造、天津市场+庆阳产品、天津总部+庆阳基地”等产业合作模式,支持东数西算枢纽、津庆产业园建设。对口帮扶河北承德,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产业经贸和生态环保合作,全面提升科教文卫等重点领域合作水平。
天津网上办事大厅 廉韵津沽 京津冀产业交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天津市生产力地图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