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天津市首次“车网互动示范月”活动成功举行
2025年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天津市车网互动示范中心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试点项目名单。为高质量推进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能源消纳协同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电力公司携手我市主流充电运营商,面向天津全体电动汽车车主,于9月至10月在全市范围启动首次“车网互动示范月”活动,助力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落地,探索安全精准、快速响应的车网互动模式。活动分别于9月19日、26日及10月10日、17日四次开展削峰填谷,活动当日23:15-23:45开展削峰示范,次日00:10-00:40开展填谷示范。本次示范月活动吸引国网天津电动、特来电、星星充电等14家充换电运营企业和24家电动重卡企业积极参与,充电桩覆盖城市公共、民心工程、公交专用等全场景车网互动体系,累计聚合充电桩5万余根,吸引参与车辆约1.5万辆次。在削峰与填谷场景下实现分钟级响应能力分别达137.4兆瓦和139.7兆瓦,创北方城市级车网互动调控规模新高。通过精准调控,累计实现移峰电量32万千瓦时,有效缓解电网高峰负荷压力,为新能源消纳提供缓冲空间。同时,通过错峰充电与补贴激励机制,累计为参与车主节省充电费用约16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机制,验证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的调控策略和商业模式,为推动车网互动全面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奠定基础,持续扩大资源接入规模,完善配套政策与市场机制,为天津市车网互动推广提供实践支撑。
  • 天津市首次“车网互动示范月”活动成功举行 2025-11-24
    2025年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天津市车网互动示范中心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试点项目名单。为高质量推进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能源消纳协同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电力公司携手我市主流充电运营商,面向天津全体电动汽车车主,于9月至10月在全市范围启动首次“车网互动示范月”活动,助力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落地,探索安全精准、快速响应的车网互动模式。活动分别于9月19日、26日及10月10日、17日四次开展削峰填谷,活动当日23:15-23:45开展削峰示范,次日00:10-00:40开展填谷示范。本次示范月活动吸引国网天津电动、特来电、星星充电等14家充换电运营企业和24家电动重卡企业积极参与,充电桩覆盖城市公共、民心工程、公交专用等全场景车网互动体系,累计聚合充电桩5万余根,吸引参与车辆约1.5万辆次。在削峰与填谷场景下实现分钟级响应能力分别达137.4兆瓦和139.7兆瓦,创北方城市级车网互动调控规模新高。通过精准调控,累计实现移峰电量32万千瓦时,有效缓解电网高峰负荷压力,为新能源消纳提供缓冲空间。同时,通过错峰充电与补贴激励机制,累计为参与车主节省充电费用约16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机制,验证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的调控策略和商业模式,为推动车网互动全面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奠定基础,持续扩大资源接入规模,完善配套政策与市场机制,为天津市车网互动推广提供实践支撑。
  • 天津市强化三项支撑激活高原夏菜产业集群“一池春水” 2025-11-24
    甘肃兰州围绕“五河三灌两山区”,集中建设高原夏菜优势产区,逐步形成了不同梯度、错峰上市、多元并进的产业总体布局和“集西北、卖全国、供亚洲”的产销格局。天津市聚焦高原夏菜产业“大而不强、聚而不优”的瓶颈制约,强化以规划编制为先导、以品种引进为突破,以品牌品质为核心的“三项支撑”,统筹帮扶资金与资源,在榆中、皋兰、永登3县共建智慧工厂化育苗和标准化种植基地,精心打造兰州高原夏菜产业集群。构建五链融合,推动多元联动协助当地编制《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突出绿色标准化种植、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品牌整合提升等重点任务,明确“五链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形成“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合作社协同+农户参与”的多元联动机制,整合资金资源、引导科技人才下沉,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配置,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在规划引领下,种苗合格率、亩均产量大幅提升,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99万亩,产量达到22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14亿元,外销量达到60%以上。构建三大体系,破解发展瓶颈与兰州市建立“东西部协作资金+市级专项资金”保障体系,统筹投入资金1706万元,推动基地核心设施落地。通过高标准建设智能育苗系统、环控系统等智慧装备,推动种苗培育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型。基地年育优质种苗超2300万株,辐射37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种苗成活率从70%升至95%,解决优质种苗短缺问题。通过建立“技能提升+稳定就业+收入增长”技能培训体系,70余名务工农户实现从“田间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人均月工资达3500元,务工收入大幅提升。依托市级供应链平台,将标准化蔬菜纳入“源头采购—中心仓分拣—同城配送”全链条品控,销售高原夏菜超100多万吨,销售额达25亿元。通过搭建“观光-体验-消费-学习”的完整链条,建立农文旅融合发展体系。推动设施农业与景区深度嫁接,吸引15万人次参与农事劳作、选购新鲜蔬果、了解智慧农业。利用古梨园旅游资源,开发“蔬菜采摘+梨园观光”融合业态,实现三产融合、双向赋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释放产业集群更大效能。构建多道防线,确保质量安全针对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常规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一方面持续加强芹菜、豇豆、萝卜、辣椒等重点品种农残传统治理,遏制禁限用农药违法使用、常规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另一方面,依靠技术进步破解难题,推动胶体金速测新技术普及应用,设立4个基层胶体金速测新技术推广试点,年内每个试点分别完成胶体金速测100批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隐患,制定监管措施。此外,建立市、县主要种植品种农残快速筛查联动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高原夏菜质量安全。
  • 天津打造“环乡人”消费品牌激发乡村市场新活力 2025-11-21
    甘肃环县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高品质的羊羔肉,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天津市南开区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投入帮扶资金2700万元,建成以网货供应和小杂粮加工为中心,集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冷链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通过顶层设计、多维赋能、电商体系搭建等举措,全力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动环县农产品实现“从无品牌到知名品牌、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发展、从线下滞销到线上热销”的转变,助力环县从电商“空白县”跃变为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 强化顶层设计,绘就发展蓝图一是打造专业品牌。请专业团队从品牌定位、核心价值、传播策略等方面开展品牌顶层规划,进行全维度设计。结合环县地域属性及与南开区协作关系内涵,确定“环乡人”品牌。二是搭建运营载体。成立环乡人电商产业有限公司,整合政策、资金、人才资源,构建全链条运营体系和系统化品牌培育体系。三是举办首发活动。在南开区举办品牌发布会,现场签订首批采购协议,为“环乡人”品牌打响第一枪,当年即入选中国农业区域品牌影响力排行榜,成为环县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多维赋能提效,打造过硬品牌一是强化品牌推广。每年组织“环乡人”参与大型农产品展销会10余场,销售额超2000万元。精准对接大型企业和高校,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在津甘核心商圈设立“环乡人”品牌专馆,年均接待消费者超5万人次,搭建起“线下展会+政企对接+实体专馆”立体推广网络。二是强化品质保障。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与13个核心农产品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强化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把控,建立产品追溯二维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品牌市场投诉率始终低于0.5%。三是强化文化赋能。深挖环县道情皮影、香包刺绣等国家级非遗资源,研发“印象环县”系列文创产品。在津举办“环县非遗+农产品”主题展览,带动“环乡人”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 搭建电商体系,延伸产业链条一是搭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在县城设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立2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在条件成熟的村设立服务点,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直接吸纳加工、销售岗位就业,拉动物流快递、电商运营等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就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13个核心基地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确保农产品“销路不愁、价格稳定”,农户实现稳定增收。三是打造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南开区组织专家培训电商从业者1500人次,指导“环乡人”品牌入驻“832平台”、淘宝等13个主流平台。“环县羊羔肉”品牌荣登全国地理标志品牌百强榜,先后斩获全国十佳羊肉品牌、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典型案例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品牌价值攀升至53.51亿元。 
  • 天津市协作支援“十五五”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2025-11-20
    总结“十四五”完成情况,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是今年我市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年初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对口主管部委部署和全市统一要求,全面启动各项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对口支援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甘肃甘南以及对口协作陕西水源区等5个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谋划启动早。年初召开规划编制专题调研会,推动各前指积极发挥在前靠前作用,密切会同当地相关部门,全面分析当地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专题会,听取当地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高标准启动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规划项目实。聚焦干部人才交流合作、产业合作促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支援等5项重点任务,谋划一批管长远、增后劲、带全局、惠民生的帮扶项目。目前,已高质量谋划“十五五”期间援疆、援藏、援青、援甘南项目库项目230余个。三是有效衔接紧。注重各专项规划与我市及结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有效衔接,与深化市场化交流合作有机衔接,构建起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宽范围、广领域合作体系,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 市发展改革委着力推动我市与招商局集团深化战略合作,进... 2025-11-14
    一是推动企市战略合作协议签署。9月18日,市政府与招商局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遵循“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市场主导、长期稳定”的原则,建立更加紧密的央地合作关系,着力深化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地产园区、科创产业等四大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实现互促共赢。二是推动合作协议落实落地。聚焦市领导会见的指示要求,起草组建服务招商局集团在津发展工作专班方案,梳理制定双方领导会见议定重点事项、企业诉求事项及战略合作协议事项等三张任务清单,共计101条事项,统筹组织市区相关单位逐条研究事项推进解决路径,推动议定重点事项加快落地实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三是推动招商局集团扩大在津投资布局。充分发挥服务招商局集团在津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作用,靠前服务招商局集团在津存量企业和增量项目,以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招商,撬动招商局集团更多优质资源参与市企合作,着力打造一批产学研融合引领突出、资源配置高效、物流通道辐射能力突出的央地合作示范项目,力争成为央地高质量合作的优秀范例。
  • 《天津市扶贫合作志》编纂工作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 2025-11-13
    近日,《天津市扶贫合作志》初稿评审会召开,协作支援和地方志相关领域专家应邀参与评审。会议认为,此项志书编写是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实施中国扶贫志编纂工程和中国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政治任务。各有关部门、各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编写完成的初稿框架结构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全面系统,文字简洁通畅。与会专家通过严格评审,一致认为初稿合格,同时对继续完善初稿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市发展改革委有关处室同志参会。一年多来,市发展改革委作为总纂单位之一,会同市地方志办从3个方面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初稿撰写任务:一是谋篇布局。按照我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实际,根据“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志书设计原则,借鉴兄弟省市扶贫志编写经验做法,统筹安排任务部署、扶贫管理、重点工作、组织保障四大版块,具体设置了14章、47节。二是整合素材。在牵头组织全市各相关部门、各区按照章节结构分别提供或撰写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从市档案馆、天津年鉴社查询到的相关素材,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我市数十年来矢志扶贫,助力结对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壮阔历程和显著成果。三是编辑修订。积极主动配合市地方志办和志书总纂专家组开展初稿编辑,协调有关前方工作机构与市地方志办调研组开展对接交流,及时反馈专家提出问题,第一时间补充文字、图片等资料,确保志书初稿一次性审核通过。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扬“快质严率”的发改作风,坚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积极主动配合市地方志办和总纂专家,把握复审、终审等关键节点,及时补充材料,严格审核把关,确保2026年内高质量完成《天津市扶贫合作志》编纂发行任务。
天津网上办事大厅 廉韵津沽 京津冀产业交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天津市生产力地图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2-23142050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22-23142050网站标识码:1200000015

技术支持: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ICP备 08100007号-14

徽标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0991号

党政机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